投奔朱元璋不久的刘基在旁冷笑,他随后说:
“敌强我弱,焉有主动出击之理?早早与陈友谅结怨,只会妨碍我军发展壮大,这是自取灭亡啊。”
朱元璋十分敬重刘基的才学,他谦和地对刘基说:
“依先生的高见,我该怎样?”
刘基毫不谦让,直言道:
“我军和陈友谅必有一战,只是现在还不是时机。主公可致书言好,语多恭敬,只要陈友谅不攻打我们,主公切勿轻启战端,自惹麻烦。”
朱元璋听从了刘基的建议,给陈友谅写有一信,信中极尽美言,百般示好。陈友谅见信大悦,他得意地说:
“朱元璋这般知趣,我也不想为难他了。”
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急忙劝谏说:
“朱元璋志向远大,非池中之物,他的话不该轻信。如今我军势大,正应趁势扫平江南,而后一统天下。朱元璋自保之计,陛下不能让他得逞。”
陈友谅有了心疑,但还是没把朱元璋放在心上。
张定边十分焦急,于是联络众将,准备一齐向陈友谅进谏,他对众将说:
“主公为朱元璋巧言所动,必致大错,我们怎能不进忠言呢?”
张定边和众将几次谏言,陈友谅渐渐醒悟过来,他与张士诚相约合攻应天。
消息传来,应天城一片恐慌,朱元璋的部下将领有的主张投降,有的主张逃奔钟山,朱元璋也心生怯意,惶惶无措。他把刘基召来,急迫地说:
“先生先前告我不要和陈友谅硬拼,现在他主动来攻,我又该如何呢?”
刘基镇定说:
“陈友谅是一只猛虎,若在山中,谁也无法和他抗衡。如今他是猛虎出山,主公又何需怕他?那些主张投降和逃跑的人,只会坏了主公的大业,主公不能听从他们。”
朱元璋又陷迷惑,口道:
“敌强不能力敌,先生可是让我和陈友谅决战吗?”
刘基摇头说:
“主公给陈友谅写信示好,陈友谅又自恃其强,他必由此骄傲自大,极端蔑视我们。我意不是让主公与他死斗,却可利用他的狂妄,先放弃几个地方,装成逃跑的样子,引诱他快速来袭。我军在中途设下埋伏,派兵截断其后路,必能破敌建功了。”
朱元璋振作起来,喜声道:
“陈友谅愚顽难教,一定会中计而败。我军虽弱,但有先生谋划用智,又何愁将来不傲视天下呢?”
未元璋派胡大海出捣信州,牵制陈友谅的后路;命陈友谅老友康茂才派人诈降,诱敌深入;安排常遇春、冯国胜、徐达等各处设伏。
战斗的结果,陈友谅大败,丢弃巨舰战舸数百艘,逃回武昌。
【原文】
敌弱不可言弱,攻其弱也。
【译文】
在弱小的敌人面前不可以说软弱的话,要攻击他虚弱的地方。
【释评】
再弱小的敌人也不会自动屈服的,如果打击不到他的痛处,他很可能套成为一个难缠的对手,,对弱者不能示弱,弱者更有理由让人同情;极言恫吓尽管无礼,但只要说出了弱者的要害,摆明了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弱者仍是可以不战而胜的。无人以弱者为荣,弱者也不该以弱为耻,虚荣心只会让弱者自卑,在强敌面前束手就范。
【事典】言辞锋利的张仪
战国时期,秦惠王以张仪为相,秦国势力十分强大。张仪为迫使六国屈服秦国,极力倡导“连横击弱”的策略,他对秦惠五说:
“合纵联盟乃是秦国的大患,只有削弱它,秦国才能不受拘束,减少抵抗,请大王准许我周游列国,说服它们不和秦国为敌。”
秦惠王答应了张仪所请,张仪先后游说魏国、楚国有成,接着他来到韩国。
张仪的随从见他充满自信,不似从前那样神情焦虑,忍不住动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