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人家说叙旧是给他脸,他说没有旧可叙那就是给脸不要脸。
&esp;&esp;徐霖深吸了口气,缓和了一下先前紧张的情绪:“微臣自问是光明磊落的君子。”
&esp;&esp;“孤也看你像,要不然徐冽也不会那么敬重你这个大哥。”
&esp;&esp;徐霖眉心一动,心里有了隐隐的念头闪过:“殿下是想跟微臣聊一聊……六郎?”
&esp;&esp;赵盈点了点石桌边缘处:“差不多吧。”
&esp;&esp;什么叫差不多?
&esp;&esp;徐霖待要再问,赵盈已经开了口:“是徐冽的生母。”
&esp;&esp;徐霖立时皱了眉头:“周姨娘?”
&esp;&esp;“小徐大人还记得她?”
&esp;&esp;六郎出生的时候,他都已经记事儿了。
&esp;&esp;周氏在府上伺候,他也是有印象的。
&esp;&esp;不过那时候年纪太小,对这些生死离别的事情不是特别清楚,后来周氏生下六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周氏,六郎也一直都养在母亲房里。
&esp;&esp;母亲还总是同他说,弟弟生的可怜,他做兄长的,往后要知道心疼幼弟,得处处护着六郎多一些,别叫人欺负了他去。
&esp;&esp;再长大一些,明白了什么是嫡什么是庶,在外行走,也的确不少人拿这个说嘴,奚落六郎。
&esp;&esp;他小的时候是个习武的,动起手来个同龄的孩子也打不过他一个。
&esp;&esp;父亲嫌他在外惹是生非,母亲却每次都维护他,认为他是护着弟弟,做得对且做得好,那些说嘴的东西就活该挨打。
&esp;&esp;直到母亲去世前——
&esp;&esp;徐霖永远都会记得。
&esp;&esp;那天阳光明媚,已经缠绵病榻一年之久的母亲终于在那个春天熬不住了。
&esp;&esp;百花盛开时,她气若游丝。
&esp;&esp;正赶上父亲奉旨往西郊大营不在京中,他匆匆派人往西郊大营送信,可母亲身边只有他和弟弟妹妹们守着。
&esp;&esp;母亲说,这一辈子,不能看顾着他们兄弟长大,要他一生铭记,他为长兄,无论到何时,也不许任何人欺负徐家的孩子。
&esp;&esp;弟弟妹妹们泣不成声,只有徐霖最镇定。
&esp;&esp;他清楚地知道,母亲临死前最放心不下的,不是他们几个兄妹,是六郎。
&esp;&esp;父亲从西郊大营赶回家已经是黄昏时分,到底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
&esp;&esp;彼时问起他,母亲临终都有什么吩咐。
&esp;&esp;他原原本本说给父亲听,父亲却只是站在母亲的床边,长久的沉默着。
&esp;&esp;后来六郎和父亲闹翻,背家而走,从那以后,每年母亲的忌日,父亲再也没有到母亲的牌位前去上一炷香。
&esp;&esp;徐霖这个神走的有些久。
&esp;&esp;赵盈吃了半杯酒:“小徐大人在想什么?”
&esp;&esp;徐霖这才回过神来:“殿下怎么会突然问起周姨娘?”
&esp;&esp;“徐冽从云南传信回京,托孤帮他查清一件事,孤思来想去,跟你爹实在是不对付,见了他便生气,所以还是问一问你比较好。”
&esp;&esp;她还是有些兜圈子,徐霖索性没有再接这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