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前,男方还要为新娘建一间临时的新洞房,把新娘背进去,这件事只是为了说明新娘从现在起就成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了:此后,又进行第二次摔跤比赛,天亮后则共进早餐。
然后新娘就要回娘家了。亲友们送走新娘后也各自离去,婚礼这才宣告结束。
十一月二十七日晴转阴
我早听说云南有一个美丽的泸沽湖,生活在泸沽湖的纳西族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生活方式。出于一种好奇心,我打算去作一番考察。出了水胜大坝,翻越了海拔四千多米的老茅山,便进入了云南小凉山地区的祟山深谷。经小凉山的宁蒗镇,继续北
上七十六公里.翻越三千米的狗钴洞岭,就到了泸沽湖畔的左所区纳西族聚居区。当我站在狗钻洞岭之顶时,北望,泸沽湖全貌尽收眼底、宁静的湖面恰似一面明镜镶嵌在绿色的大地上,湖面上零星地分布着一些小岛,岛上树木成林.雄伟的狮子由似一只雄狮护卫着这颗高原明珠。纳西族杨依诺同志告诉找.湖中鱼肥肉美,每年收获可观.因而纳西族人把此湖视为神湖,流传着很多的优美的神话故事。
传说很早以前,泸洁湖还是一块大坝,纳西族人就在这肥沃的坝子里生活.耕作,建起了密集的树落。后来发生灾难,整个坝子被水淹没了,唯独一个正在喂猪的妇女,双手抱住了喂猪的木槽才幸存下来,她就成了今天的纳西人的祖先。现在每到早晨或傍晚,纳西族人民都会坐上用一棵大树挖成的独术舟,漂往湖心捕鱼撒网。他们对妇女、泸沽湖及独木舟有着特殊的感情。
纳西旗人主要集居在云南省的西北部,他们有许多别称,如“纳西”、“纳恒”、“马里马沙”等。居住在泸沽湖畔的纳西族人又自称“摩梭”。摩梭人还处在从对偶婚同一夫一妻制方面进化阶段,群婚对偶现象,也就是目前通常说的“阿注”婚姻。网首发
“阿注”竹是摩梭语译音,意为朋友或男女伴侣。杨依诺告诉我:解放初期,阿注婚姻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男女之间不**小,随时随地只需双方同意便可进行性生活的阿注婚姻形式;另一种是偶居一段时间的形式,不需任何手续,只需双方同意就开始过同居生活的“阿注同居”形式;还有一种邀请媒人求亲,举行隆重婚礼的“正式结婚”。
摩梭的儿童,年满十三岁就要举行传统的成人礼仪式。十三岁以下的儿童,从小男不穿裤,女不穿裙,只穿一件麻布衣杉。到了成人礼那天,男的由舅舅,女的由母亲为其“穿裤子”、“穿裙子”,从这姒后他们都成了成人的一员,不但受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农业生产劳动,而且女的在十四、五岁,男的在十五、六岁,即可进成人的社交活动圈子,开始结交阿注。
摩梭人结交阿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是通过日常生活、劳动、节日的庙会结交阿注的。摩梭人每年有二十多次庙会,最隆重的是七月十五在狮子由山下举行祭“干休”女神的活动。“干体”女神,传说是摩梭人的第一个祖先,现在她还“保佑”着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祭神的这一天,湖畔所有的男女老少都要身着盛装,围着湖畔进行“转海”活动,围着狮子山进行“转山”活动。这活动正是青年男女结交阿注的大好良机,他们只要在交谈中情投意合,都可结交阿注,其传统方式是男的从女方的身上夺去任何一件东西,女的笑咪咪地不去索回,是表示同意,如不同意,则会要求退还被夺去的东西,此外他们之间也有用询问的口气直接探问的,也有用对歌方式唱问的。一但结成阿注,他们就会双双到僻静的地方去幽会,晚上可以一起在野外,田栅或家里过性生活。以后,他们可以长期地在一起,也可以短期地相处,有的甚至只生活一个晚上。
摩梭人结交阿注一般都是过偶居生活,次日天亮或天亮以前离去,回家参加生产劳动。在这期间男女双方可以同时与两个以上的其他阿注交往,互不干涉,也互不嫉妒,在他们的心目中,“你是你,我是我,我要你就和你在一起,这样一来,有些年轻美貌的女子结交的阿注可能多至几十人甚至于上百人;但有些相貌不美、体弱多病的女子则会一辈子也没有一、二个阿注。女子的阿注越多,在族里越光彩,人们都会菱慕她,说她有本事。解放前,男子中一些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人结交女阿注也很多,多至上百个,面无钱无势的人一辈子只能找几个女阿注。他们解除阿注关系起非常简单的,没有任何仪式,只要女方闭门不接,而男方也从此不登女方之门,就算终结了男
女之间的阿注关系,双方都可重新找阿注,这些在摩梭人的生活中是很孟常的事,随时可以发生,也是族规许可的。他们结交阿注所生小孩则全部归女方抚养,男方则没有责任,
三月九日多云有时阴
崩龙族与景颇族都保留着很多原始的东西,他们与傣族一样信仰小乘佛教。每寨有一庙,和尚由寨内各户轮流供养。出于虔诚,他们始终以吃素为主.从不杀小牲口,所以解放前他们不养猪和鸡,以至于今天的婚宴也只有三个素菜。
崩龙族的姑娘个个胖。由于个子矮,身子胖,看上去很象日本的相扑队员。她们上身穿黑色的对襟长袖衣,下着花筒裙,颈上戴有重达几斤、十几斤的几十个项圈,尤其是用钢笔那么粗的银质管弯曲成的圆圈式耳坠穿在耳垂上,下面还要吊上几个彩绣球,看上去有一种粗犷美。但毕竟太重,有时还有把耳朵穿断的可能。而她们则认为这是一种美的装饰,所以始终保留着。
崩龙族男子除了穿耳坠,还有纹身的习惯,一到夏天,他们的脚部,臂部或胸部到处都会露出虎鹿花鸟等图案,至今仍然如此。
地处冬瓜村的崩龙族的族规很严,在历史上从未有过抽鸦片和偷、抢、赌等陋习,如有违背就得受到重罚。崩龙族男女青年虽然能自由恋爱,但却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即一年中只有在秋收后至开春的泼水节期间才可以谈情说爱或者举行婚礼,过了这三个月,则必须集中全力劳动。
三月二十一日雨
下午五点,我来到槟榔江边一块大坝上,见傈僳族男子们正在为晚上举行跳火海作准备工作。他们堆起了近一车的木材,燃烧起了熊熊烈火,就各自回家吃饭去了,晚上,来自远近的男女老幼,不顾雨后道路
泥泞,象湖水般地拥到了槟榔江畔的大坝上、火堆旁。此时木材已燃烧尽了,只剩下了直径两公尺的通红的圆锥体火堆。人们围着火堆丽观。这时,一些寨内德高望重的老人先在神台上举行祭神仪式,然后引着四个“相同”(相同是傈僳旗语译音,意为表演者)来到火堆边。他们有的赤足在火堆上跳来跳去,有的用通红的铁链在赤身上舞动,有的还身着单衣在火堆上滚,也有的用通红的木炭在脸上擦洗。使人感到神秘的是,这“跳火诲”,“拉火链”、“滚火堆”、“洗火脸”,都烧不坏皮肤和衣服。网首发
边境是神秘的!人们在狂欢,在狂跳,我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然而这一切确确实实是真的!
好奇心的趋使我询问了傈僳老人,他们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是神的保佑,所以才烧不着人。其实并不是这样,我试了一下,也多少明白了一点其中的奥秘:一是跳火海者足板老茧厚,二是足板先贴在冰冷的地上,当你跳向火海,又迅速退回来时,自然是烫不着、烧不坏的,但洗火脸和拉火链,我没有去试,还不得其详,
三月二十二日雨
我一早起来在寨子里转了一圈,见各家各户都在‘嚓嚓嚓’地磨砍柴刀,我拈着一根头发放在一把刀的刀刃上用咀轻轻一吹,头发就断了,真是锋利无比。
早饭后.有几十个男子来到槟榔江边的一块大荒草坝上,他们拿来两根十五米长,碗口粗的木往,用山藤固定着三十六把砍柴刀:最下面的那把刀刃向下,刀背朝上,其余三十五把刀刃全部朝上,扎成一具临时刀梯,用四根粗藤从四个方向分开,把刀梯固定在坝子的中问,周围还划了警界线,警界线以内女子是不准进入的,据说女子进入会带来不吉祥。此时坝场上人流如织(还有来自缅甸的傣族)。虽是细雨霏霏,但人们早已把那寒意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老人们祭神完毕之后,就有四个“相同”在鼓乐声中蹦蹦跳跳地做着各种动作,来到刀梯下转了几圈,并向在场的人挥手致意,
紧接着有一个“相同”赤着脚板开始上刀梯了.这时全场肃静,人们屏住气,凝神注视着这位勇敢者的一举一动。这位勇敢者象平时上梯子一样轻松。四肢有节奏的自然动作,两脚轻轻地落在刀梯的刀刃上,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直到梯顶,回身再次挥手向人们致意,并把刀梯顶上的彩旗一面一面地丢给下面欢呼的人群。接下去还有第二位,第三位,当勇敢者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