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按照苏林现在对于吴国的贡献,以及重新定义了吴国的孝道基础来看,担任这个礼部尚书还真不为过。就是文位真的是太低了一点。
一般而言,只有通过了国试以后,成为了进士。才算是真正进入了一国的朝堂当中,举人都只能够靠功名换取一些州府当中的副职官职。
举人当尚书,闻所未闻,就算是其他的八国,也根本没有先例过。
“万万不可啊!陛下,一国六部尚书,乃是国家最根本和基础的职务部门,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怎么可以交给一个举人来管理呢?饶是这个举人是苏林这样的天才,也不能如此儿戏!还望陛下慎重考虑……”
首先说话的是太傅方正心,他虽然现在也见识到了苏林的天才,不过,国家政务大事,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臣附议,陛下,苏林还只有十六岁。文位也太低了,实在不宜……”
太师吴进也没有多想,便附议了。这和他是不是看好苏林都没有关系,主要是国家机器的运转,并不是想象当中的那么简单,以苏林的阅历和思想文位,根本不可能胜任的。
“的确,陛下,苏林年幼,还应该多多历练。况且,陛下之前的圣旨也只是招林烨进入国子监当中学习和历练,并没有打算要授予官职的。还请陛下三思,且让苏林再历练几年,等到文位至少成为进士了之后,再来授予官职,为国效力。”
就连刑部尚书苏近也不得不出面附议道,不是他不想自己苏家再霸占一个六部尚书的位置。而是苏林现在实在是太年轻了,并且风头也太盛了,就算可以做到礼部尚书的位置上,也避免不了许多麻烦。
而那些赵家和冉家的官员,更是反对的声音如潮,满朝文武当中,几乎就没有一个是赞成苏林出任礼部尚书的。
第三百四十一章苏林封爵(下)
第三百四十一章苏林封爵(下)
“是朕太过于想当然了……的确,苏林的文位实在是太低了……还是继续在国子监当中历练吧!等你的功名和文位都足够了,朕再授予你官职。不过现在,倒是也足够给你封爵了,公侯伯子男,苏林你的贡献已经是我吴国有史以来最高的了。朕最多也就只能给你封一个国公的爵位了。”
国君孙建实见成功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从礼部尚书赵田身亡的事情上引开了,便得以地笑了笑,然后才正式地说出来要对苏林的封赏,这也是在宴会之前他就已经想好的了,是时候该要给苏林封爵了。
其实国君孙建实何尝不知道,在举人文位的时候,是绝对不可能让苏林担任礼部尚书这么重要的职务的。甚至于就是高于县令的官职,也容易遭人非议。不到进士的文位,想要在国家当中担任重要的职务,其实并不容易。
而他真正这么说的用意很明显,只要自己这么一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会从身死的礼部尚书赵田身上移开了,重新聚焦到苏林的身上,便再也没有人会去深究赵田的死因了。
当然了,这也是国君孙建实的一种手段,他这么一引开话题。就算是那些赵家一脉的官员,也没办法再将赵田的死亡和苏林联系起来了。
对于苏林的爵位封赏,从苏林作出第一首镇国诗词的时候,国君孙建实便已经开始考虑了。按照吴国的传统,镇国诗词的作者。直接就是一国的国公,封公爵。享受半成国运的加持守护。
可是,之前国君孙建实因为苏林的文位和年龄都太低。所以并没有授予苏林公爵,而是给了半成国运。谁曾想,半成国运竟然被霓虹凶兽给吞噬了。这就让国君孙建实十分地郁闷了,所以之后不管苏林再写出多少首的镇国诗词来,他都没有再对苏林进行国运和爵位的奖赏。
一直等到了今天,苏林的文位也到了举人,勉强可以被封爵位了。所以,国君孙建实便打算,干脆一次到位。今天便将苏林的爵位提升到公爵,这可是最高的爵位了,再往上便是皇室血统的亲王了。
“多谢陛下!”
相对于礼部尚书的职位,爵位相差很多,没有实权。但是苏林自己本身也不太想要在朝中担任官职啊!何况还是礼部尚书这么麻烦的官职,也许别人为了争这个职位而头破血流,但是苏林却是避之不及。
刚刚在他的《行路难》当中,他就已经写出这种思想感情来。人们为了追求那些表面的浮夸和虚荣,让自己的思想走到了歧路。便很难更进一步了。
所以,这个爵位的封赏,反而是苏林所更加希望的。又有身份的象征,又不需要履行什么责任。是再好不过的了。
“陛下英明,苏林屡屡作出镇国诗词,更有《孝赋》对我吴国的贡献非常之大。封其为公爵。并不为过。”
“臣附议!封苏林为公爵,并无不妥!”
……
见国君孙建实放弃了让苏林当礼部尚书的想法。底下的大臣们,当然对国君孙建实封苏林为公爵没有异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