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余楚荣承芯 > 第103部分(第1页)

第103部分(第1页)

反而是看了看宰辅大人,后者微微点头,皇帝陛下这才说道:“拟旨。”    王同现张了张嘴,还是犹豫问道:“若是靖南边军击退南唐军,是否南下进入南唐境内,是否直捣江宁?”    皇帝陛下转过身,大手一挥,皇袍飘摇。    “马踏南唐!”    (本章完)    。

第251章 书上说杏花开了

陵安又在下雨了。    这个时节的陵安虽说多雨,但像今年一般这多雨水,却实在是有些罕见。    陵安城外的农夫或许是不怎么希望见到下雨,毕竟一下雨,便意味着一天便不能劳作。    朝廷从来不会遮掩任何应该告诉百姓的军国大事,因此在第二次朝会散了之后,陵安衙门便派人在城中各处张贴出了这个消息,更有无数驿卒从四个城门纵马而出,要将这个消息传到大楚各处州郡,不过半日,整个陵安百姓几乎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虽说都有些震惊,但没人惊慌,不是因为他们能够想到南唐会侵犯大楚,反而是很少有百姓能够料到一直和大楚井水不犯河水的南唐会伐楚,但之所以没有惊慌,也只是因为一个原因。    朝廷没有布征兵令。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这意味着这一次的战事,经过庙堂上那帮军国重臣谋划以后,远远没有达到让大楚担忧的地步。    以往任何一次战事,但凡是没有颁布征兵令的,大楚都取得了胜利,就算最近的那一次春秋乱战,也仍旧是大楚笑到了最后。    因此陵安百姓除了对这件事有些震惊和对南唐有些憎恶以外,其余心思便真的没有多少了。    这便是楚人的性子,千百年未变。    陵安小雨,街上行人更是稀少,除去不多的担着些小玩意沿街叫卖的小贩,陵安一条条街道便只能听见雨滴打在瓦片上的声音。    因为下雨,原打算出门的院长大人并没有出门,想了想,转身往藏书阁去,便又打算在藏书阁看一天书了。    藏书阁学子不少,但大多都是埋头看书,对于院长大人踏入藏书阁,除去零散几个学子,其余大多学子都没有现他。院长大人摆摆手,示意几个学子不要出声,便径直上了二楼,二楼的书大多是些闲杂书籍,书院的学子没几个人喜欢,因此人一直不多。    到了二楼的院长大人却原以为不会有人,却在最里面的一排旧书架旁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一个不知道活了多少岁月的老人。    院长大人躬身行礼恭敬道:“学生见过老师。”    整个世间唯一能让院长大人如此礼待的那个无名老人合上正在翻看的那本书,恼怒道:“只有你那小师弟最顽劣,敢随意在这些书上作批注,死了也让人不得安宁。”    院长大人动了动嘴唇,低声道:“老师。”    无名老人摇摇头,挥手凭空抽出书架里的另外一本书,是一本志怪传记,上面仍旧是有某人的批注,不过这次的批注和书本身无关,只是一段打趣的话。    “翻到书的是谁?肯定是老师,师兄才没这么无聊的看这类鬼神传记,不过老师也挺无聊的。”    院长大人忍俊不禁,不过碍于老师在旁,片刻之后便忍着不笑,不过忍得很辛苦。    老人有些无奈,叹了口气,转头看向院长大人,轻声说道:“我这一生也只收了三个学生,你性子温和些,因此我教你的多是些儒家学识,原本为师以为少了,不过你这些年在藏书阁看了不少书,学到不少,倒也正好。高深心智罕见,为人正气,又立志要做大楚的肱股之臣,于是为师便教他法家学识、王霸之术、纵横之学。他倒也学的不错,都很精通。只是你那小师弟最聪明,却又什么都不想去做,让为师不知道教什么,到最后却是把什么都教给了他,为师原以为,以你小师弟才智,怎么也是宰辅之材,却是没想到他居然这辈子连小吏都没做过。不过也是你小师弟过于离经叛道,才让他在陵安没有立足之地,这才远赴洛城,他信里说洛城比大楚任何一个地方都好,让为师都有些神往,只是可惜为师没去过洛城。”    院长大人轻声询问道:“那老师是要去一趟洛城么?”    老人有些气恼的说道:“我一把年纪了,出门走太远不合适,再说高深那小子这些时日在变法,肯定很有些问题要来问我,我若是走了,他去问谁?”    院长大人很不以为然,自从高深提出变法到现在什么时候来问过你老人家?    只怕是你老人家想的有些多了。    院长大人把散乱的思绪收回来,感慨道:“小师弟把如晦送到陵安,只怕就是为了让这孩子完成老师的心愿。”    老人沉默片刻,一招手,把书放回书架,平静道:“不是,你小师弟的想法,就是为师都想不透,你能想透?就从他让严明见入陵安这件事便可以看出来。”    院长大人不说话,自己这个小师弟心智极高,他所做的事,若不想让旁人猜透,旁人便怎么也猜不透。    老人脸色不变,淡然说道:“叶长亭既然是如晦的叔叔,如晦的未来便更难以捉摸了。叶长亭这个后生天资胜过李青莲,我在他身上看不到因果,成就当比李青莲更高才对,如晦有这样的叔叔,又有你小师弟对他的寄望,成就小不了。因此我也就不插手了。”    院长大人哦了一声,犹豫问道:“那老师为什么要让如晦去东越?”    老人气极而笑,“这是我的意思么,这是你小师弟的意思!”    越觉得这个学生不聪明的老人拂袖而去,只留下院长大人站在原地苦笑。    不过在老人离去之后,院长大人才在那排书架里抽出一本封面已经泛黄的书,翻开第一页,某人的字随意的写在底角。    院长大人轻声念出来,满是缅怀。    “师兄,城外的杏花开了!”    读完之后,院长大人默默无语,心里感觉极苦。    这一日,陵安小雨,院长大人雨中撑伞外出,在城外一片杏林驻足,时至深秋,哪里还有杏花?院长大人站在杏林前,视线穿过整片杏林,真的在一根不是很高的杏树上看到了一朵开得正盛的杏花,院长大人老泪纵横,喃喃道:“杏花真的开了。”    (本章完)

第252章 靖南靖南

不同于陵安百姓对于南唐大军挥军伐楚这个消息的淡然,靖南关城头上驻扎的军卒这两天,越紧张。    南境已逾二十年没有过战事,因此城头上这帮士卒没有任何一个人经历过战事,虽说大大小小的演练不少,但毕竟和真正的战事仍有区别,因此他们很紧张。    但是没有人惧怕,大楚靖南边军成军以来,败过吗?    没有!    正是如此,才没有人惧怕,因为一支未曾输过的军队是不会怕的。    城头上有不少军隼盘旋,各类强弩已然搭建完毕,守城军卒面无表情,有一股黑云压城的冷冽气息。熟悉行军布阵的军中将领们心中清楚,若是一旦开战,己方一定会据城而守,将伤亡降到最低,要是没到胜券在握的时候,是不会贸然出城的,但他们其实更希望能够出城去和南唐大军一战,毕竟南境二十年没有过战事,任谁都觉得会无趣。    南唐大军最快也要两日才到城下,但城头军卒们并不敢放松警惕,不是因为惧怕,而是基于一个作为军卒的本能,作为大楚的靖南边军,他们身上肩负着的,不仅仅是家国,还有边军的荣耀。    靖南侯三日前已从靖南州赶到此处,若无意外,战事结束之前,靖南侯是不会离开这个地方的。    战于国门之外,这是大楚军方一向的行事准则,靖南关里是国境内,关外是国境之外,因此靖南关就是国门,既然如此,这场战争的战场不会在其他地方,只会是在靖南关。    南境多丘陵,骑军在此没有多大作用,因此靖南边军内多是步卒,天下第一步卒。    城头一阵骚动,守关军卒寻声望去,只见一袭淡青色侯服。    靖南侯亲临城头!    负手走在城楼之上的靖南侯不去说话,只是胸中感慨万千,大楚多年没有战事,除去北境的不大不小的几场战事,其余两境更是平静的让人烦闷,这次南境战事再起,不出意外,他将是最大收益者,若是打赢这场不难的仗,到时候军功自然少不了。大楚军侯之中,天军侯才被削去了爵位,或许这是他的机会。    想到这里,靖南侯眉头舒展,心里只盼望这场仗快些打起来。    城头下,有一队斥侯缓缓牵马入城,不过原来是十人一队的斥候队伍,只有六人在走,其余四人则是被绑在马背上,看样子,已经没了气息。    两军对垒之前,往往便是两方斥候的厮杀,不断派出斥候的两方既然想得到对方的布防情况,便避免不了互相遇见的情况,这支斥候在远去数十里的一处山林里也正好遇见了对方的一队斥候,领队的斥候队长不用多说,两队斥候在山林便开始互相厮杀,没有多余废话,只是在选择生死的两方很快便结束战斗,南唐一方全队覆没,大楚这方战死四人。从军多年的斥候队长制止了麾下斥候想继续前行的想法,反而是下令撤退,因此才有了刚刚入城的一幕。    队长叫李伍,是一位从军多年的老卒,很清楚军中的程序,因此入城之后便先到斥候营中报道,统计军功的是一个老主薄,大楚军伍在军功这一块上管理的极严,要是有人虚报军功,查出之后不仅是直接斩,就连子子孙孙都再没有从军资格,登记军功的主薄亦是同罪。因此老主薄在反复验证老队长这一队所杀的十个南唐斥候之事不假之后,才缓缓开口问道:“何人杀敌几许?”    原本一人便杀敌五人的李伍平静回道:“队中每人一人。”    老主薄头也不抬,在军功薄上记录下来,这才开口说道:“阵亡四人军功算作抚恤金里,自会有人把抚恤金送到那四人家中。”    李伍不说话,他极为熟悉军中规矩,丝毫不担心抚恤金会被私吞,这一点,大楚军伍管的还要严些。带着身后五人出军帐,走过不少军帐,才钻进一处军帐里。    进到军帐之中李伍拿出水囊喝了一口水,这才看着几个年轻斥候轻声感慨道:“是不是有些怨我没有继续前行去捞更大的军功?”    五人之中,有个脸上满是血污的斥候一屁股坐下,转过头不去看李伍。    他叫贾鸿宇,是淮州那边的富家子弟,只是生性顽劣,被自己老爹狠下心打了一顿之后,送到了军中,原以为这孩子也就是当个普通州兵,磨砺几年以后便可以退出来好好管理家里的生意,可未曾想到,进了军营的贾鸿宇硬生生通过了靖南边军的考核,更是被选作斥候。这遭遇南唐斥候,除去李伍以外,就属他杀的南唐斥候最多,足足三个。    不过对于自己队长不继续前行,他感到很意外,因此此刻对自己的队长很有意见。    李伍轻声说道:“你们才当斥候几年?有我看的年头长,我让你们退自然是有所考虑。”    贾鸿宇嘲讽道:“只怕是在考虑自己的性命罢了。”    李伍也不生气,他带过的斥候不少,一波又一波,已经不知道有多少,见过脾气比贾鸿宇还要臭的,只是贾鸿宇这几个人最幸运,正赶上战事,这可不是平时的剿匪,而确确实实是两国战事,动辄便要死成千上万的人。    只是微微叹了口气便说道:“若是继续前行,再碰到一队南唐斥候便是必死无疑。”    贾鸿宇冷笑道:“死便死,难道你忘了从军的时候的誓?况且出来打仗不死人不叫打仗!”    李伍沉声道:“我们是斥候,职责比普通军卒更重,死便死,死就这么容易?”    贾鸿宇转过头去,不说话。    李伍情绪有些激动,“大军开战,要死人,正常,要是等真有一天,让你我这些斥候真的去阵前拼杀,这不正常!掉脑袋难么,不难,你看看死的那四个人,很简单,死就死了。难的是活着,仗要打赢不容易,要守着这片土地不让敌人践踏,不容易,什么容易,最容易的就是死!”    贾鸿宇有些难受,只是硬撑着不说话。    (本章完)    。

第253章 菩提子

白马寺的来由传说不多,天下普遍认为便是菩提寺高僧远去佛国求经归来,驮经的白马在如今白马寺的范围内休息了片刻,东越皇帝才派人将此地修建寺庙,便称为白马寺。    这段传说不似其他野史记传般无迹可寻,反倒是有理有据。加之菩提寺僧人从未出来对此事表过态,世人也就以为是事实便是如此了。    礼佛大会,向来是东越佛门盛事,本来这种盛会于情于理都应该是位居天下四大宗门之一的禅宗主持,不过可惜的是,菩提寺坐落于深山老林之中,一来往来不便,二来便是菩提寺内的僧人大多淡泊名利,一心修禅,对于这等盛会竟然也都没有兴趣,因此退而求其次,资历深厚的白马寺便成了选,加之白马寺历任住持都是德高望重的佛门高僧,礼佛大会由白马寺主持倒也无人有所异议。前些年佛门鼎盛时,不仅东越佛门前来参加礼佛大会的僧人多达数千人,就连东越皇室都会派人前来参加,虽说这些年头佛门有所衰落,但白马寺住持仍旧是东越钦封的国师。    早在清晨,白马寺的众多僧人便忙碌起来,布置场地,清扫院落,一切井然有序。老住持破天荒换了一身崭新赤色袈裟,缓步往大雄宝殿而去。    袈裟和百衲衣不同,后者大多用来彰显僧人功德,而前者用途却大多是用于主持佛门众多盛会。老住持进到大雄宝殿之后,便在佛像前的一个蒲团上盘坐下来,开始敲击前面的木鱼。老住持敲击得极为章法,一长一短,如此反复。    大雄宝殿里诸多佛像都是新建,金箔尚在,加之之前寺内僧人擦拭,看起来同崭新无异。    了悟捧了一大把菩提子从大雄宝殿穿过,路遇僧人便分一颗,得此菩提子的僧人均双手合十,低声念一句阿弥陀佛。    捧了一大把菩提子的了悟走过大半个寺庙之后,手中菩提子也所剩许多,来到藏经阁,躬身递给老和尚一颗,老和尚摆摆手,轻声拒绝道:“留给寺中其他僧人,老了,用不着了。”    本来礼佛大会当日对寺中僧人送菩提子便是流传已久的习俗,虽说因为叶长亭一剑毁去白马寺这件事使得今年的礼佛大会迟了些日子,但此习俗并没有因此终止,为的便是敦促寺中僧人不受外物打扰,潜心修禅。不过老和尚拒绝也情有可原,他本来在寺中便已经地位不低,佛法精深,要此菩提子也无什么作用。    了悟微微低头,念了一句阿弥陀佛之后转身离去。    老和尚不说话,只是缓缓关上藏经阁的门。对于今日礼佛大会,他是打定主意不参加了。连带着今日藏经阁都不开门了。    穿过藏经阁的了悟本想去给菩提寺的高僧送菩提子,却为了难,菩提子本寺只能给本寺僧人送,送给外寺僧人本就于理不合,可菩提寺众位高僧远道而来,好像不送又不通情理。想了半天,下定决心的了悟还是决定去给菩提寺的僧人送菩提子,来到菩提寺僧人所住的禅房前,了悟敲了敲门。    开门的是不与,了悟行礼之后,不由得多看了看这位早已经名扬天下的菩提寺僧人,说明来意之后,不与请他进门,了悟进门之后给禅房里僧人都送了菩提子,唯独送给小沙弥无语的时候,失了失神。    小沙弥此刻正跪坐在桌前仔细研读一本佛经,了悟递给小沙弥菩提子的时候正好瞟了一眼小沙弥看的佛经,顿时心中一阵涟漪。    佛经不陌生,了悟看过,是藏经阁内那本孤本经书,他曾经翻开看过,只是连第一页都看不懂,问藏经阁的老和尚,老和尚也只是微微摇头,不作解释。    现在小沙弥在翻看,便让他有些意外,等看到小沙弥并不是只看到前面几页之后,而是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