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重生在豆蔻年华第二部 > 第99部分(第1页)

第99部分(第1页)

考,也准备赶赶潮流,来个自助游。那位知名作者也因此准备在来年和一家电视台合作,进行一个全世界游,同时准备出第二本旅行笔记,苏夏倒是借着这位作者的东风,也赶上了一次潮流了。

商人总是趋于潮流的,哪怕是卖书的商人也一样。刘主编甚至因此跟苏夏说:“既然你这两年都不准备写小说了,但是你也不能停笔啊,每期杂志出来你都得想下一期写什么,不如就学学人家,出去旅游一下,回来也编一本旅行日记?说不定也能大卖呢!如果你答应,我就把你旅游的费用报销了,你看怎么样?”

苏夏则是直接笑骂道:“你这还不是变了法儿的想让我出书你好赚钱?我可没说我以后都不准备继续写作了,也不是脑中没东西,我一直酝酿着下一本小说呢,只是这两年忙,那题材也有点特别,一直没来得及准备开头罢了。再说我又不是停笔了,杂志上每期登上去的都是白纸么?您老满足吧!”

苏夏一不小心露了个口风,刘主编就跟闻见肉腥气的狼一样,追着苏夏一直问一直问,最后还是她威胁了几句再催她她就下期杂志不交稿子了,刘主编才作罢。

苏夏所提到的杂志,是出版社办的,名字叫《春江花月夜》,虽然听起来古典雅致的很,但是刊登的可都不是些什么诗文赏析古代文学考据什么的,而是一本文学杂志。说是文学杂志,其实也不太纯,青春文学有,社会文学有,连载的小说也有——这本杂志的创办,实在是因为出版社和乌托邦签的作者实在是太多了,但是能够出版实体书的就那么几个,能在网上大火的也就那么几个,所以前几个月三巨头一寻思,干脆办一杂志出来得了,既可以给自己旗下的作者们找点儿事儿干,又能在读者层面中扩大影响力,再加上现在的市场需求对青春文学类杂志要求不大,需求量却不少,所以半年前,《春江花月夜》创刊号出世了,杂志运营了这半年多以来,销量一个月比一个月高,加上出版社,网上的双重广告,竟然也很是捧红了几个小作者。

苏夏在杂志上担了一个编辑的名号,也算专栏作家之一。因为她这两年之内都没写长篇的计划,出版社担心她长期不出新书人气会下滑,再者她的杂文集出版之后,反响很是不错,也有一定写短篇的功力,所以在创刊的时候就说好了,杂志内有她一个固定的专栏,每期都要写点什么东西上去,随笔也好,时评也好,小说也罢,一为巩固人气,二为利用她的人气带动杂志的销量。

因为苏夏的名气最大,出版社和网站在宣传《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往往喜欢将她的名字和这本杂志挂在一起,明明是出版社和乌托邦联合办的,但是给某些不了解内情的读者看来,就好像这本杂志是苏夏主办的一样——虽然将苏夏持有大部分出版社股份和部分乌托邦网站股份这一点算上的话,这样说其实也不过分。

写小说+出版杂志+以自己的名气吸引新进作者制造以自己为首的文学团体——这样的发展路线,倒是让苏夏很自然的就想起了后来她记忆力比较出名的两位80后作者,一人走的是青春蛋疼风,一人走的是犀利深刻风,同样拥有着极高的人气和带动市场的能力,也都办过杂志,拥有过其他实业。这两位作者现在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不知道他们以后会不会仍然走这样的路线——只是明明是他们两个人首先开创的这种路子,现在倒是让苏夏担了个先行者的虚名了。

出版社,乌托邦网站,以及杂志三方共享作者资源,加上名气大,铺设的面积广,三方很快聚起了大批的作者资源,虽然只有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被捧红,但是大多底子文学功力都不差,能不能混的出头只是时间问题。以前的很多公共文学平台因为缺少好的稿件资源,所以大多气运不长,但是现在出版社和杂志收到的稿子完全可以让他们慢慢挑慢慢捡,精益求精,三方在文学圈的风头一时无两,基本上能够在春江出版书,在杂志上发表文章,以及在乌托邦获得力捧的小作者都会被文学界看好,三个公共平台组成的合作圈被外界称为“文学圈的造星机器”,被推出来做代表的典型人物就是苏夏。因为她的路子就是由出版起家走红,网络上发表作品大红至全国,现在又主办杂志等实业,一步一步走的稳扎稳打。(外界看来)

其实要成为这样一台造星机器,实体书,杂志,网络三者缺一不可,最主要的是他们背后有鸿远公司这样一个商业巨头做支持,财力没有压力。所以只要三方合力捧某个人,想不红都难。只是出版社旗下作者太多,能出头的只是一部分,时间长了,就有些作者耐不住寂寞,确定自己没有得到力捧之后,都被挖到了其他的网站和出版社,挖去之后倒是不少人都能出书了。

刘主编一时对那些人的跳槽行为感到非常的不满,甚至多次在开会的时候让编辑看牢自己手下的作者一点,省的他们常常“叛逃”。对于说话一向很圆滑很懂分寸的刘主编来说,能当着大庭广众说出叛逃二字,已经说明他的气愤程度了。

文学圈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作者。刘主编恨不能将所有的小作者都笼在自己旗下,一旦被挖走一两个,就要生一场闷气。特别是他曾经亲自签下来一名十七岁的小女作家被挖走之后,他更是对这样的事情深恶痛绝,哪个编辑手下作者被挖了,他就要狠狠的教训那人一顿,严重的甚至会扣奖金。那名中学生女作者文笔不错,对故事的构思能力也很强,只要细心雕琢了就能成大才,只是刘主编对她要求比较高,想将她捧成第二个苏夏,所以就老觉得那女生社会经验不够,写不出较为深刻的作品,一直压着那女作者的作品不肯发表,让她修改再修改,结果那女作者受不住,被其他的出版社给挖走了,然后立刻签了一本出版合约,新书就快上市,这本新书就是被刘主编一直勒令修改的那本,据说内容稍嫌空泛,但是对于这个年纪的女生来说,文笔剧情都算很不错的了。

那女生被挖走的消息刚刚传来的时候,刘主编气的连水杯都摔了,当天晚上就给苏夏打了电话吐槽,大骂那女生是白眼狼,出版社刚刚在杂志上为她登了几个短篇打响了名气,长篇本来磨一磨也是可以出版的,没想到这女生这么没耐性,就这么被一点蝇头小利给收服跳槽了。

苏夏安慰了刘主编几句,却跟他不同,没从这件事里只看到坏的地方,凡是都是有利弊的,这件事未必就对他们没有半点好处。她说:“我们现在签下的作者太多了,实体的,虚拟的,这么多作者呆在我们这里,我们的出版发表资源却是有限的,他们等不下去会跳槽也是正常的。而且,跳走的不是耐不住寂寞的,就是并不是特别拔尖的好苗子,好苗子我们已经签了正式合约了,他们这些跳走的虽然也有红的机会,比起我们定下的那些,还是稍嫌不足。所以我们也总不能为了自己,就让他们继续留在这里浪费时间吧?万一引发大面积的抱怨,就不美了。其实我觉得我们发展事业,走精致路线就好,文学圈这块也不是我们自己能吃的下来的,稳定最好,不能扩张的太快。而且很多出版社来挖他们,就是看重他们是我们春江签下的作者这一点——‘被春江签下的小作者,肯定有他们的非凡之处’他们应该就是这样想的,包括挖走那女生的出版社,我打听过,规模也不大。现在有些小出版社想要打响名气,又请不来太红的作家,就从大出版社嘴里面挖新人,自己再捧红,费力气不多,也比自己寻觅来的有保证。”

“这个道理我懂。”刘主编叹气道:“我就是咽不下来这口气!而且,他们那些出版社打广告的时候,肯定会说‘某某作者曾是春江或者乌托邦看重的新人’之类的宣传语,借着我们的名号捧人,太过分了!”

苏夏却笑道:“刘主编你一向都精明的,怎么这时候反而犯糊涂了?”

刘主编不解。苏夏解释道:“他们这不是也间接的给我们做广告了么!哪有出版社宣传自己名下的作者,不提自己家名号,反而提对头的出版社的呢?想一想,这其实也是把我们抬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地位上,起码要比他们自身来的高,这您还不高兴?”

刘主编一开始是气糊涂了,才没想到这一点,现在被苏夏一说,也恍悟地笑道:“哈哈!我才反应过来,可不是么!他们宣传的时候搭上我们名号,正是也给我们造势来着,我们还不用给广告费!”

“还有一点您没说到。”苏夏笑着说:“虽然那些作者是被挖走了,可是那些出版社为什么会挖他们?难道是真的觉得那些作者的书能一本就大红大卖么?不是,那些出版社是在从我们嘴里挖人,是相信我们的眼光,觉得我们看上的作者肯定不会差,所以才会挖他们。而那些作者一本书都没出过就被挖走,难道都觉得自己是不世出的文学天才?不会的,他们这些人中肯定也有人清楚出版社之间互相斗争的规律,知道他们是借了我们一部分的名气,才会被挖,虽然嘴上不说,行动上也是背叛了我们,但是心里,其实没准是对我们有些感激的。所以在我看来,这件事中我们能得到的好处也不少,虽然实际的利益没多少,但是名气已经变大了不是么?我们做文学,做出版的,大部分看的不也正是名气么?”

刘主编这时候心里是被苏夏说的一点火气都没了,他感慨道;“一开始我浑身不爽气势汹汹的想找你抱怨,怎么也被你说服了,觉得这里面也是有利可图的呢?说实在的,干我们出版这行,任哪一个出版社辛辛苦苦发掘的作者被挖了,都会恼羞成怒的,哪儿会从中发觉自己能不能得到什么利益?像你看的这么开,这么长远的,真没几个。我说你年纪不大,怎么脑子转的那么灵活?你要是不写作出去经商,就凭你这小脑袋瓜子,肯定也能成为个小富豪。”

苏夏笑眯了眼,谦虚了回了几句“谢谢夸奖”,不过她心里也琢磨着:以前她为母亲经商时候的出谋划策,大多凭借与自己前世的经验和对历史的熟知,一遇到商业问题就能马上看的如此透的,还真没有过,这其实凭借的就不是经验,而是商业嗅觉了,难道是自己跟霍锦文相处的久了,所以也潜移默化的染上了一点商业敏锐度?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有事没能更新,说声对不起。这章算昨天的,我去码今天的……可能很晚,等不及的明天看吧。

36、突然事件 上

施颖早在半年前的时候就已经通过了美国加州大学的面试,并且接到了录取通知书,在苏夏忙着选择自己想要申请的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她已经悠悠闲闲的度过了本该十分紧张的高三下半年,甚至还跟几个同样选择留学的同学一起去了国外旅游,回来的时候还买了一大堆的奢侈品,花费的钱抵得上她上大学一年的学费了,别说沈素梅了,就连一向对女儿十分大方的施兴中都有些不满女儿这样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也曾经想劝说施颖多节俭一些,但是施颖现在已经完全听不进父亲的意见了,虽然并不会跟施兴中和沈素梅顶嘴,但是在家里的时候完全我行我素,谁都管不到她。

在施颖接到加州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施兴中曾经跟施颖建议,希望她能够早去美国几个月,报一个语言学校,在大学开学之前就在美国呆些日子。不为再多学英语(施颖的托佛成绩考的很好,其实没必要上语言学校),只是为了去那边适应一下纯英语交流的社会环境,在语言学校里锻炼一下交际能力,初到国外人生地不熟,也能在语言学校里交些朋友,好为将来的留学生涯作些准备。

但是施颖却自傲的很,她跟施兴中说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老外交流起来完全没有问题,没必要上那劳什子的语言学校,更不需要提前去美国适应环境——施颖的三姨早年移民了美国,她前几年也去三姨家呆过一段时间,而她三姨家正好就在加州。所以她觉得自己只在开学前一个星期左右带着行李去美国,住在三姨家,到时候再为上学添置东西,到了开学的生活直接去学校报到就行了。

关于自己的未来,施颖同样计算规划的很好,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在施颖买好机票拿着签证,正准备启程去美国的时候……911事件发生了。

美国时间2001年9月11日上午9时,纽约世贸中心南楼受到恐怖袭击,开启了911当日美国恐怖袭击的序幕。中午12时的时候,洛杉矶国际机场和旧金山国际机场关闭,然后就是美国新闻发言人宣称,美国49个州的机场停止所有商业和私人航班,世界范围内所有前往美国和加拿大的航班全部停飞,开启时间未定。

施颖无法赶上加州大学开学了,甚至连还去不去得了美国,都成了一个问题。

央视开始有新闻播报911事件那天,正是12号上午,当时施颖和沈素梅都在家中,施兴中在公司,苏夏在学校。当新闻内的主持人宣布了美国的这一暂停所有航班的决定的时候,施颖坐在电视机前,呆住了,同样愣住的还有沈素梅。不过沈素梅反应的快,她还没等施颖回过神来,就先给施兴中打了电话。

施兴中那时却已经在离开公司回家的路上了,他在公司里听到新闻的时候,就知道施颖这一年肯定无法去美国上学了,甚至之前几年的努力都要推倒重来,担心施颖在家会爆发,他就马上请了假离开公司,准备回家安抚女儿的情绪。

一想起女儿的性格,那种追求完美受不了一点打击的个性,施兴中就觉得担忧,在他看来,去不去美国无所谓,甚至于比起女儿现在已经去了美国能够赶上开学,他却要在此刻担心女儿在美国的安慰,以及她会不会受到美国当局的监视调查,他甚至更愿意接受眼前的局面:那就是施颖去不成美国,呆在国内,大不了重新申请其他国家的名校,可是关键是,施兴中可以接受这样,施颖能么?

不用去问自己女儿,施兴中就知道,施颖肯定不能。去美国上学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高中生活没出去,大学也是必定要出去的,现在突然告诉她出不去了,她……八成要崩溃。

一路上都在祈求施颖能够想开一点,回到家的时候,施兴中却悲哀的发现,他女儿的个性果然是无法改变的。沈素梅几乎在门铃刚响起来没半声的时候,就给施兴中开了门,然后就将声音压的极低极低,对施兴中悄悄说:“看完新闻就回房了……刚刚我听到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特别的响,好像,在摔东西。”

施兴中皱了下眉头,发觉事情比他想象的严重,施颖如果能够等着他回来,对他发泄抱怨哭叫的话,无论她多吵用多大的声音哭喊,他都觉得欣慰,但是……女儿却一声不响的回房间去发泄去了,这既让施兴中感到心寒,又觉得忧虑非常。不过他还是没忘了叮嘱沈素梅:“这两天无论是你还是夏夏,都不要进颖颖房间,也尽量别和她说话,什么事都我来吧。”

沈素梅知道施兴中是怕施颖脾气不好,迁怒到自己和女儿的身上,虽然她觉得施颖很可怜,命运也颇为波折,很想多关心疼爱她,但是沈素梅也不是不了解施颖的性格,根本不可能领她的情,而且她也知道现在是非常时刻,自己如果不看局势的往前瞎凑活表示自己的疼爱关心的话,没准反而会让施颖看不顺眼,然后记恨上,所以她点点头,说了声“明白了。”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