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知行合一王阳明 第1章 > 第46部分(第2页)

第46部分(第2页)

其实,我们还可以换个方式来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按今天科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眼睛看到的一切物质其实都是光的反射,不是物质本身。所以我们就可以这样说,花在你眼中(心中)明亮起来,但并非是它自身明亮起来,只是光的反射。我们看见的花其实是映射到我们心中的花,而不是岩间的那朵花,它映射到我们心中时就已是我们心的一部分,所以,它不在我们的心外。

我们看一位美女,认为她很美,其实这个美女是映射到我们心中的美女,和美女本身无关。美女被我们看到眼中时已经成了我心中的一部分,她不在我的心外。当她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时,我们还能记得她的形象就是证明。所以说,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外无事”可以最通俗地来解释,你意识到的事和做的事,都是心主使你做的,如果你的心不动,就没有任何事,所以说,心外无事。

实际上,与其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甚至是“心即理”是心学的法则,不如说它们是王阳明的谆谆教诲。如果用现代心灵修行的角度来说,那就是王阳明其实是告诫我们,对天下万事万物不要总是动心,不要总是让心内有太多的事。我们追逐权势名利尊位,实际上对很多人而言,这都是心外的事,可他们非要把这些都拉到自己心中来。

但这和王阳明的意思有云泥之别。

王阳明说“心即理”,说“心外无物”,说“心外无事”,和佛家人说的这些迥然有异。佛家也说,心外无物,但是消极的,他不但希望心外没有物、没有事,就是心内,也不要有物,也不要有事,佛教徒都设想把自己锻造成一个心如死灰、形如槁木的活死人。

王阳明曾对佛家的“心外无事”有过很深刻的批评。他说,佛家为了做到心外无事,抛弃父母妻儿,跑到深山老林里枯坐。王阳明评定说,这些和尚是胆小鬼,不负责任的懦夫,只知道逃避。他们恐惧做儿子太累,就离开父亲;恐惧做丈夫太累,就离开妻子;恐惧做父亲太累,就离开儿子;恐惧工作,就离开社会。而我们儒家截然不同,做儿子,就用孝顺的心;做父母,就用慈悲的心;做员工,就用忠诚的心,多么自在。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王阳明看来,一个真正的圣人要做的事是非常多的。但这些事必须要符合下面的条件:一、你是可以做到的,也就是说,这些事是你能控制的。比如孝顺父亲,任何人都能做到。但比如造反,恐怕你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就不要去做,这种事就不应该是你心内的事;二、听从良知的指引,有些事可能是你能做到的,但你不做,这就不是真正的心外无事,心外无事不是逃避。比如你遇到有人恃强欺弱,这就是你该做的,如果你这个时候说心外无事,只要不动心,就不去做,那就不符合心即理的要求;三、有些事虽然被道德家们鄙视,但如果在你能力范围内,你依然可以做。比如追逐权势名利尊位,如果你有超人的智慧,在不违背良知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去做?

毋庸置疑,“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首先要求的就是要我们在内心的良知上用功,良知光明了,它会指引你,做到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如果宇宙中的那些天理就在我们心中,那么,每个人不必向外去寻求,就可以在内心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

这个世界里有属于你自己的天地万物,属于你自己的功名利禄,它是一个精神和物质并驾齐驱的光明世界。

心即理的立言宗旨

最后,我们来谈谈王阳明提“心即理”的用意,也就是他所谓的立言宗旨。

在多次讲学中,王阳明的弟子都对“心即理”有过疑问,在这个问题上,王阳明可能解释了很多次,他自己都解释烦了。所以有一次有弟子再问他时,他没有对“心即理”进行解释,而是说:“你们啊,问来问去的。你们从来没有问过,我提出这个法则的用意是什么?现在,我就要你们知道我的立言宗旨。我为什么要提‘心即理’呢,除了我经常解释的我们心中有无所不能的良知外,还有一个原因。从古到今,太多的人本心和表现出的外在的道理一分为二,这样就出现了许多让人备感伤痛的问题。比如春秋时期陆续出现的那五位霸主表面上宣传他们‘尊王攘夷’,实际上,他们内心真实想法是想自己做老大,‘尊王攘夷’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手段,而不是一个道理。这就和他们内心的想法分道扬镳了。心就不是理。

“我提倡心就是理,是希望大家都要心理合一,言行合一,按本心的想法来做事,不要矫饰,凡事在心上下功夫,而不要到心外去寻求,这才是王道的真谛,亦是我立论的宗旨。”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这点。

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宰相管仲临死前对齐桓公说:“我有个秘密要告诉你,你一定要记住,不然,霸业将在你身上终结。”

管仲帮齐桓公取得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位置,齐桓公对其言听计从,尤其这是管仲的临终遗嘱,所以齐桓公马上提起十二分精神等着管仲要说的秘密。

管仲没有说,而是问:“你的宠臣易牙如何?”

齐桓公回答:“他曾把亲生儿子烹饪给我吃,对我太好了。”

管仲又问:“你的宠臣竖刁如何?”

齐桓公回答:“他主动阉割自己陪在我身边,大好人。”

管仲再问:“你的宠臣齐开方如何?”

齐桓公回答:“他更没的说,自己是贵族,却主动当我的奴仆,寸步不离,三十多年都没回过家,没人比他更忠诚了!”

管仲在床上叹了一声说:“这三个人都不咋地。你想啊,谁不喜欢自己的亲生儿子,易牙却把他宰了。谁愿意自发地做太监,竖刁却把自己阉了。谁不喜欢和家人在一起,齐开方却三十多年不回家!”

齐桓公不以为然地问:“你到底想说什么嘛?”

管仲说:“我上面说的是天理人心,他们违反了天理人心,所以他们都不是真的为您好。”

如果王阳明在管仲身边就会用心学解释说:“这三人表现出的一脸忠贞并不是真心的,只是一种手段,不是道理,心与理不合。再进一步说,这三个家伙在演戏。”

管仲的遗嘱齐桓公完全没听进去,结果几年后他得了重病,三人联合把齐桓公活活饿死在宫中,齐国霸业也就此终结。

最后,王阳明告诫他的弟子们:做人一定要心理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