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县的南边,有个叫上湖村的村子。村子中有口池塘,则宛如一面晶莹剔透的镜子,倒映着周围的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
因为靠着官路,池塘的水又干净,还冬暖夏凉。平日里,村里人洗衣服什么的都是在这口池塘里。过路的行人,在村里歇脚的时候,也大多选择这里。
某次,县城里有个书生邀约了几个同伴去看戏。路过上湖村走到岑村时,有些饿了,便在岑村寻了户人家,弄了些吃食。
因为见他们是读书人,岑村的这户人家还特意弄了些自家酿造的黄酒上来。几个人举杯以后,不知不觉间竟然多喝上了几杯。
等到吃完饭,再看看日头。如果继续往演戏那地方去的话,赶是赶得上,但要是回程,恐怕就只有点着灯打火把走夜路了。
几个人盘算了一下,反正是兴起而来兴尽而归吧。辞别热情好客的岑村人之后,就骑着马往回走。
当时天气又热,大太阳的,晒着晒着酒劲就开始上来了。等走到上湖村,远远地看见那口池塘时,书生双腿一夹,骑着马奔到了池塘边。
马才刹住脚,书生就急匆匆地从马背上跳了下来。把鞋子顺手一脱,赤着脚飞奔进了水里。
跟上来的书僮,赶紧把马拴在了池塘边的石头上。瞧着书生下了水,书僮也脱下了鞋,走进水里,消消暑。
至于那几位同伴,同样也是热的不行。不过,他们倒没有书生那么心急。缓缓走到池塘边后,文绉绉的脱了鞋,下水纳凉。
还不时用脚翘起几个水花,“沧浪之水清兮……”
一时间,在这池塘边,胜似办了一场文会。不过,因为喝得有些高了,站在水里,吟了几句诗词以后,书生靠着池塘边的一块大石头沉沉睡了过去。
就在书生进入梦乡没多久之后,拴着马匹的那块石头不知为何开始微微松动起来。
原本安静地站着的马,扬起头颅,发现身上的束缚不见了。于是,就抬起蹄子悠然地朝着远处走去,似乎是要寻觅些食物来填饱肚子。
蹲坐在岸边打着瞌睡的书僮被马蹄声惊醒后,睡眼惺忪地瞧见马已经渐行渐远。心中一惊,连忙站起身来,迈开脚步奋力追赶上去。
然而,无奈他年纪尚小,脚力有限,与那疾驰而去的骏马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眼看着马儿越跑越远,书僮心急如焚,一边拼命追赶,一边不时回过头来呼喊其他人一同帮忙拦截。
这个时候太阳正顶头,书生睡得死死的。想着这是在村子里,不会有什么大碍,见到书僮一脸焦急、手忙脚乱的模样,几个同伴也就起了身帮着去追马。
这一追,一直追到太阳慢慢往西边走,马没追回来,追马的人也没回来。
等到书生悠悠转醒过来。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揉了揉朦胧的双眼,向四周环顾一圈后,惊讶地发现周围竟然空荡荡的,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咦,人都到哪里去了呢?”
正当书生陷入沉思之际。没过多久,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传来,只见一名女子身姿婀娜地徐徐走来。她看上去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面容姣好,透着一股清新脱俗之气。
走到近前,女子对着书生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轻声说道:“见过相公,此时天色已然渐晚,此地素来不甚干净,不知相公可有应对之策?”
听闻此言,书生不由得面露惊愕之色。要知道这里可是村子之中,尽管池塘边住户稀少,但为何会传出此处不干净的说法呢?
心中疑惑不解的书生连忙开口问道:“敢问姑娘芳名?又是从何处得知这些传闻的呀?”
就在书生与姑娘交谈正酣之时,不多时,又有一道身影渐行渐近。
那是一个年约十二三岁的少年,他的衣着搭配得体而讲究,举手投足之间更是流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只见这少年稳稳当当地端坐在一辆崭新的马车之上,车后的随从多达二十余人,个个精神抖擞、训练有素。
待行至近处,少年并未下车,只是一脸倨傲地朝着书生高声喊道:“快快上车!我家大人欲要召见于你。”其语气之生硬,仿佛不容书生有丝毫拒绝之意。
虽然不清楚那位少年口中所提及的“大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但仅仅只是瞧着眼前这位少年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的不凡气质,还有紧紧跟随于其身后那些训练有素的仆从们,便能大致猜测出这少年想必出身于官宦世家。
而自己呢?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穷酸书生罢了,又何必去招惹这些权贵子弟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呢?
更何况,就连身旁那位姑娘此刻也正在好言相劝让自己顺势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