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中国人民解放军69军的军史 > 第40部分(第1页)

第40部分(第1页)

3、第5军团外,还投入了刚入朝的2个兵团6个军(即第3兵团的第12、第15、第60军,第19兵团的第63、第64、第65军)。战役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一部分兵力突破敌防御后,直向战役纵深发展进攻,割裂敌整个防御体系,集中主力对预期歼灭之敌实施两翼迂回,配合正面突击,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人。战役共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解放军集中3个兵团12个军(内人民军一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经7天激战,推进50余公里,歼敌万余人,造成东线之敌翼侧暴露,迫敌主力退至春川、汉城地区组织防御。第二阶段,敌为破坏志愿军的进攻,继续北犯,志愿军迅速调整部署,转移主力,以第3、第9兵团和人民军金雄集团向东线之敌实施主要突击。首先集中主力一部割裂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联系,歼灭县里地区之敌,尔后向纵深发展。以第19兵团在西线箝制美军主力,积极配合行动。此阶段歼灭南朝鲜军第3师、第9师大部,将第5师、第7师击溃。第三阶段,实行战略转移。敌及时以战役预备队堵塞了缺口,形成东西相连的防御体系。解放军经连续作战,粮弹基本用完,继续进攻亦有困难,决定停止进攻,以一部兵力进行机动防御,掩护主力转移休整。转移中,志愿军第180师遭受了严重损失。此役共歼敌万余人,消耗与缴获了敌大量物资装备,锻炼了刚入朝参战的部队。

通过上述运动战五次战役作战的重大收获,主要有两点:一是歼敌23万余人,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了三八线,并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二是迫使敌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了停战谈判。

战略相持阶段(阵地战阶段)。这个阶段从1951年6月11日开始直到停战。为什么出现了这样一个阶段呢?这是敌我力量消长的结果,是战争形势的发展所决定的。朝鲜战争进行到1951年6月,敌我双方经过5次战役的较量,力量综合对比已趋于均势(敌44万,我80万,1∶)。美国已被迫承认单纯依靠军事手段难以解决朝鲜问题,而战争的持久又对其全球战略不利,因此采取了两手策略,除了加强其作战活动外,提出了停战谈判。从我方来说,虽然已取得了很大胜利,但从历次战役中可以看出:“敌人不被大部歼灭是不会退出朝鲜的,而要大部歼灭这些敌人,则需要时间。”当时,军委指示“至少要准备两年”。其次,从历次战役中还可以看出: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军队实行战略和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次整团,都难以达到歼灭任务”。如要达到这样的任务,在志愿军来说,还需要有个由打小歼灭战到打大歼灭战的过程。战争的持久性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形势的发展,亦可看出,只有军事斗争没有###的配合也是不行的。所以,在五次战役后,党中央和毛主席便明确地提出了“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这一总的战争指导方针,以及“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战略方针,在作战指导上还提出了由小歼灭战,逐渐向打大歼灭战过渡“零敲牛皮糖”的方针,在力量使用上提出了“轮番作战”的方针。就这样,由于敌我力量对比的均势,再加上停战谈判(7月10日开始)这个因素,战争就形成了相持局面。

一、抗美援朝(4)

这个阶段,作战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军事斗争与###交织进行,打谈结合,以打促谈;第二,战线相对稳定,没有运动战时期那样大的进退,敌我双方的作战行动大多是局部性质,而且都是以阵地作依托;第三,在长期对峙中,敌我双方都为夺取主动,想方设法打破对方防御。敌人耍尽了招数(除了原子弹,所有现代化武器都用上了,所有的手段都用上了,如什么“绞杀战”、“细菌战”等),志愿军也动用了相当力量,采取了许多措施,无论在技术上或战术上都有不少新的创造(如“地下长城”、“钢铁运输线”等)。第四,随着战争的发展军队技术装备逐渐得到改善,军队愈战愈强,日益主动。

在这个阶段,大的军事行动有六个:

第一,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从1951年8月开始,至11月底结束,共约4个月。敌被迫于1951年7月10日在开城与我方进行停战谈判。在谈判中,敌方毫无诚意,狂妄地提出将军事分界线划在志愿军阵地后方,企图攫取我方12000平方公里土地。在遭到我方严词驳斥后,敌即施行“军事压力”,相继向志愿军东线之麟蹄、杨口以北及铁原以西天德山、马良山和北汉江东西地区发动夏、秋季攻势。志愿军一面坚持谈判,一面争取军事胜利。为粉碎敌人进攻,志愿军除第20兵团(辖第67、第68军)入朝参战外,并有一些部队陆续入朝轮番作战。当时,朝鲜遭受罕见的水灾,加之敌机昼夜封锁和破坏我方交通运输线,参战部队在后勤保障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依托野战筑城阵地进行坚守防御,粉碎了敌之攻势,并进行了有限目的的反击和进攻。这次防御作战,共歼敌25万余人,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取得了阵地防御和对敌坚固阵地进攻的初步经验。

第二,反“绞杀战”斗争。从1951年8月至1952年6月。“联合国军”依赖其航空兵实施战略轰炸,以我方铁路干线为主要目标,先普遍轰炸铁路桥梁,再重点封锁铁路枢纽,最后突击轰炸铁路两头。针对敌之行动,志愿军除以航空兵在清川江以北上空参战外,还以高炮部队机动作战,重点保卫目标,同时组织部队抢修、抢运,加强伪装等。从而粉碎了敌之企图,建成了一条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使后方供应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三,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和反细菌战斗争。从1951年12月开始,至1952年8月基本结束,共8个月。敌为破坏志愿军防御的稳定性,打破相持局面,以大量航空兵实施轰炸,妄图切断志愿军的后方补给线;在前线,进行频繁的袭扰活动,同时实施了细菌战。为粉碎敌之阴谋,志愿军一方面发动群众在全战线加强构筑坑道工事,逐步完善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另一方面则采取积极手段,开展小分队战斗以及狙击和游动火炮活动,挤占敌我中间地带,攻占敌突出的连、排支撑点,把斗争焦点推向敌人阵地。这次作战,共歼敌11万余人,使阵地得到空前的巩固,并初步取得了依托坑道工事进行攻防战斗的经验,还战胜了美国于1952年初在朝鲜前后方实施的细菌战。

第四,1952年秋季举行全线性的战术反击作战和上甘岭防御战役,从1952年9月18日开始,至11月25日结束,共77天。当时的战场局势是:经过1952年春、夏季的一系列斗争,志愿军阵地更趋巩固,东西海岸也重点构筑了坑道工事,增强了翼侧防御;后方供应进一步改善,兵员充实,特种兵逐渐加强,不仅可以坚守防御作战,而且具备了依托阵地实施进攻的有利条件。此时,敌防御工事亦有较大加强,其基本阵地已形成环形支撑点式的防御阵地,并加强了防守力量。战役企图:为了粉碎敌军可能的局部进攻计划,主动打击与大量杀伤敌人,锻炼部队,取得经验,为尔后进攻创造条件,在志愿军司令部统一组织指挥下,举行了全线性的战术反击作战。此次作战共44天,先后对敌连、排支撑点和个别营阵地60个目标发动了77次进攻,歼敌万余人,并在反复争夺中巩固了17个阵地。这期间,还进行了上甘岭防御战役(即粉碎敌“金化攻势”作战)。此役从10月14日起至11月25日止,分为抗击敌连续冲击与反冲击、坚持坑道斗争和恢复与巩固阵地3个阶段。敌我双方在上甘岭这个不到平方公里的狭窄地段上,先后投入10万余人的兵力(敌6万余,我4万余),反复争夺43天。敌军共发射炮弹190万发(最多一天达30万发),投掷炸弹5000枚(最多一天500枚),最后以伤亡万余人的代价仅占去两个班的阵地。

第五,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的组织与准备,从1952年12月中旬开始,至1953年4月底结束,4个多月。由于防御阵地日趋巩固,敌已不可能从正面突破,乃企图利用其海空优势,从侧后实施登陆作战,并为此进行了一连串的活动与准备。为粉碎敌之登陆企图,志愿军进行了大规模抗登陆的组织与准备,如研究和制定了周密的抗登陆作战计划,训练了大批干部;增调了部队,使志愿军陆军总兵力达到20个军;组织了东西两个海岸指挥部,加强了海防部署,西海指辖陆军7个军(含人民军),东海指辖陆军4个军(含人民军);加强了战场建设,仅西海岸即增筑坑道总长200公里,纵深增修了两条铁路,加修4条公路;抢运储备作战物资,全军共储存了7个月的主副食。与此同时,正面战场亦以积极的战斗行动进行配合,仅1至4月即在全线组织大小战斗760余次,歼敌5万余人,并先后攻占上浦防东山、马踏里西山等战术要点。由于充分准备和战场上的积极配合,最后迫使敌人不得不放弃登陆企图。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抗美援朝(5)

第六,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从1953年5月13日开始,至7月27日结束,共75天。战役企图是:配合停战谈判,促进停战早日实现;改善阵地,以便在斗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锻炼刚入朝部队,吸取作战经验。在作战指导上采取“稳扎稳打”、“由小到大”的方针。为了增大战役的持续性与主动性,整个战役分3个步骤进行,每一步骤大体上以一个兵团为单位,对当面之敌选择数点进行反击,时间在7至10天,然后看情况再动。如果敌不进行大的反扑,则以另一兵团在另一地段上进行反击;敌若进行大的反扑,则趁敌反扑机会,集中优势火力大量歼灭和消耗敌人。整个战役,经过充分准备,连续对敌实施了3次进攻。第一次由东线之4个军在统一计划下,分散攻歼敌20个连排支撑点;第二次仍以东线为重点,先后攻歼了敌团以下防御阵地51处,给南朝鲜军第5、第8师以歼灭性打击;第三次主要是为了打击李承晚集团妄图破坏停战谈判的实现,并拉平金城以南战线,以6个军(第21、第24、第54、第60、第67、第68军)在1000多门火炮支援下,迅速突破了敌人4个师正面25公里的防御阵地,突入敌纵深达15公里,拉平了金城以南战线。整个夏季战役,参战兵力先后为12个军(含人民军2个军团),在宽达200公里的正面上进行了大小进攻战斗139次,共歼敌万余人,收复了240平方公里的土地,改善了阵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一道,团结奋战,抵抗侵略,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总计中朝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共歼灭敌军1093839人(内美国军397543人、英澳军21099人、法国军368人、加拿大军3660人、土耳其军3060人、菲律宾军419人、荷兰军110人、泰国军406人、希腊军89人、比利时军344人、哥伦比亚军448人、南朝鲜军667293人)。美军的伤亡数比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伤亡要多3万余人,比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44个月的太平洋战争中的伤亡要多1倍多;还击落击伤敌人飞机10162架,击毁击伤敌人坦克2006辆、装甲车44辆、汽车3165辆、各种火炮588门、船只14艘;缴获敌人各种火炮4037门、枪73262支、汽车5256辆、坦克245辆、装甲车51辆、飞机11架、船12艘、火焰喷射器109具、通信器材5128件、各种炮弹381214发、枪弹18960095发、地雷12862枚、手榴弹134927枚。美国在战争中消耗各种作战物资7300多万吨,开支战费830多亿美元。美国在军事、政治和道义上遭到严重挫败以后,不得不签订停战协定。侵朝美军总司令克拉克在签字后颇有感触地说:我是美国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司令官。

志愿军为夺取战争胜利也付出了相当代价,在战争中壮烈牺牲和光荣负伤及失足被俘的共36万余人(其中亡11万余人),损失火炮4351门、枪87559支、汽车12916辆、坦克44辆、飞机382架(毁231、伤151),消耗各种物资560多万吨,开支战费人民币62亿元。

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对远东及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彭德怀在1953年12月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干会议上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论从国际或国内来说,也不论从政治、军事或经济上来说,其意义是十分巨大的。”其重大意义主要有如下4个方面:

第一,粉碎了美国妄图征服全部朝鲜、进而扩大侵略的计划,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保卫了我国的安全,而且打出了国威军威,我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第二,减杀了美国的威风,打破了它“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特别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为世界的和平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三,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和民族自尊心。同时,也促进了全国正在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经济恢复工作,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

第四,取得了进行现代化战争的经验,造就了一大批适应现代作战需要的军事指挥人才,军队作战能力、军事学术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促进了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战争的宝贵经验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册上的光辉篇章,有丰富而宝贵的现代化战争的经验。认真研究其经验,特别是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卓绝的军事战略指导经验,对于加强人民解放军建设和夺取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根据朝鲜战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指导方针,适时进行战略转变,争取和掌握战争主动权。毛泽东曾指出: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地、战区以至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权。抗美援朝战争中,面临着新的敌人、新的战场,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美军将全部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和海军近半数投入朝鲜战场,实施陆、海、空联合作战,火力强,运动速度快,战场激烈紧张,变化急速。中央军委、毛泽东从朝鲜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朝鲜战争的特点和发展,及时制定战略指导方针,并适时进行战略转变,实行正确的战略、战役指导,因而争取和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一、抗美援朝(6)

毛泽东根据参加的这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的特殊的历史条件,在志愿军作战之初,于1950年10月23日,即提出“我们应当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的战略指导方针。毛泽东之所以提出“稳”和“争”的战略方针,是因为这场战争比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进行的历次战争更为复杂和艰巨。不打冒失仗,不做那些办不到的事,避免大的失误和风险。这一方针是正确的,志愿军的作战始终遵循了这个战略指导方针。

志愿军入朝参战之初,中央军委曾估计敌人占领平壤、元山线后继续向北推进时,尚需一定时间,并根据志愿军初次出国作战,情况不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