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楚地曾出现了一些阻力,但也未影响大局,十万五千里外调派的兵员提前完成任务,再加上从关中招募的五万战士,总共二十万士兵如今已经出发前往岭南方向,抵达后将开始训练新的部队。但这事与秦长青的关联已不算太大,他在军队中的事务上并不能直接插手。某日,他像往常一样去到了尚书台办公室,达匆匆走过来行礼道:
“公子,收到了来自魏国的一封信。”
秦长青微微扬起眉毛,不置可否地说:“魏国么?”最近确实有不少这样的推荐信件,但他并未立即接受任何人。他明白许多士人逐渐认识到当前的政治风向标正在变化,并愿意此时加入,不过,秦长青对他们的了解有限,并不会轻易录用,毕竟这关系到未来的治理和发展。
达解释:
“确实来自魏国。公子以前曾经叮嘱过,只要有用纸笔写来的信必须送到您手中。”
听闻这句话,秦长青猛然睁大双眼,露出一丝惊喜之情。“是真的么?那封信真是用纸写的吗?”
“确切无疑。”
说完秦长青连忙起身催促:“赶紧拿来。”
达微低着头呈上那信件。长青细细审视后放声大笑,“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先前有了蒯彻以及李左车投奔而来,眼下还有陈平愿意出仕相助。有了这么多杰出之人才助阵,大秦的安定指日可待!”于是将这封信焚掉,以示决心。
这封正是魏国户牖地方的陈平发出,信的内容简单直白,就是表达了愿意效忠秦长青的愿望,虽然汉初三位大功臣中未见陈平的身影,但其贡献同样显着并且成为了丞相之一,如果不是后来陈平与周勃共同平定了吕后的叛乱,那么西汉的命运或将改写。因此,陈平主动归附的意义极其深远。
秦长青背着手在房间里缓缓移动,思考应该如何安排陈平的职务问题——重金求聘,这是不同于通过他人举荐的方式。对于一个如此有声誉和影响力的人物自愿来辅佐秦朝的信号,无疑会极大地提高人们对秦国的看法,那些曾经对秦国持有轻视态度的士人或许会重新评价现在的形势,发现秦国依然坚固如铁。这一消息传出,相信会激励更多的贤士选择支持大秦国,反之则减弱那些意图反对秦国的力量。然而,安排职位成了难题,毕竟尚书台的主要职务已经确定下来了;如何既不失体面又要顾及其他同事的感受,则是一个挑战,但无论如何不能因这点失误而失却士人们对秦国的信心和期望,否则会弄巧成拙。对于这个问题他也是一头雾水。
他并没有预料过会那么早就受到名流前来归顺。
###246
原计划中,当他与始皇约定的半年期限一到,尚书司的政绩将会震动四方。届时,尚书司必将名声大噪,吸引大量人才的关注。接下来,他就可以有条不紊地扩展他的官署。
一方面巩固民心;另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声望;第三则是吸纳各地的人才,确保官署内部能够保持稳定。
陈平突然的来信打破了秦长青的既定计划。他眉头紧锁道:
“朝歌那边是断然不能派陈平去。”
“现在最好的办法,便是先把陈平安排到咸阳来。”
“这段时间主动上书推荐自己的文书太多,可以让陈平负责这些事,并从中挑选有用之才。”
思虑片刻。
秦长青点头认同了自己的方案。
他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达。
说道:“我要写封信,你直接把信交给陈平,并亲自护送他来咸阳。告诉他,我对他会另有任用。”
听到这句话。
达心中微微一颤。
他很少见秦长青如此激动。
连忙应道:“下吏遵命。”
秦长青点了点头。
从竹筐中拿出一张空白的竹简,轻轻蘸了点墨汁后,开始奋笔疾书。
不多时。
信件就完成了。为了快速让墨汁干燥,他在炉火上稍微烤了一番。随后,封好信,用绳子扎牢,并未用封泥封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