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汉末大臣 > 第248章 棉花苜蓿和牛奶(第1页)

第248章 棉花苜蓿和牛奶(第1页)

有书则长,没有叔叔的人就短,一晃眼,便是一年半的光景。

一年半的时间里,秦宜禄这边一连做了好几件的大事,一是运河终于成功的开凿,而且已经开始通商,从洛阳到金城,终于可以顺水而下,大大的加强了朝廷对西羌的控制,同时也终于重开了丝绸之路,进来了大批大批的西域商品。

尤其是他苦苦寻找的几样农作之物,几乎也都已经让他给找到了。

首先是棉花的种子终于找到了,两年的时间,凉州的兵屯,尤其是东西两羌都已经开始大规模的种植了棉花,再经由朝廷,尤其是司隶一代的国商进行统一的收购,纺织,秦宜禄更是带头穿上了棉布来取代桑麻,十分的热衷于对棉花的销售,洛阳城周,织布机的数量以每天好几个辆的速度在增加着,秦宜禄也不惜亲自对其加以改良。

仅此一样的神物,不仅让百姓将士们在冬天有了厚厚的冬装,大幅度的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从各大国企中收到了大量的利润,同时也因此大大的加强了朝廷对东西两羌,这一个头疼了东汉一百多年的大麻烦的控制能力。

因为棉花毕竟不能吃,两羌豪帅必须要通过商贸把棉花卖给汉人才能换钱,自然也就不会轻易背叛,况且有了钱和绵,原本每年冬天都是地狱,连生存都费劲的现状也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更因为这棉花的引入,导致了大型织纺的越来越多,居然还进一步的瓦解了庄园经济的根基,让秦宜禄极其头疼的庄园经济复苏的问题,居然就这么被小小的一捧棉花给解决了,甚至就连关东地区的庄园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松动,货币的流通也终于大大的增加。

因为纺织厂的存在,至少在司隶一代,社会终于如他所愿一般的开始大踏步的朝着市民经济发展去了。

捎带手的,棉花纺织业的发展把一直困扰秦宜禄的一个超巨大的问题给解决了,那就是钱。

纸币什么的秦宜禄压根不敢想,能让老百姓习惯于用金属货币进行消费,他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事实上汉朝政府不管是铸大钱还是铸小钱,其实对经济的影响都一般,尤其是三国时代,因为普通老百姓根本就不花钱,民间真正的一般等价物一直是各类布匹,甚至就连蒋琬那么大的官,贪污的时候也都只收布,不收钱。

秦宜禄就算是再怎么想玩经济战,总得有钱这么个东西,才能有的放矢吧?

有了棉纺织,特么的丝绸终于渐渐的退出一般等价物了的行列了,秦宜禄也终于能够好好的铸点钱来花了。

毛纺织、棉纺织,也成了支撑秦宜禄政权的两大支柱产业。

小小一团棉花,对天下的影响,恐怕就已是任何雄才大略的君王都比不上的。

除棉花之外,秦宜禄心心念念的苜蓿也终于在凉州和并北大面积的种植了,那东西对纯粹的游牧民族没什么用,对农耕民族用途也非常有限,但对于凉州东羌,并北河套,这些半耕半牧的地区来说可真是有了大用了。

半耕半牧的边屯强盛,朝廷对纯游牧的异族压制力就会更强盛,再加上东羌原本跟秦宜禄的关系就极好,如今这东羌越来越有了被同化的意思,朝廷中也越来越多的开始使用东羌将领,越来越多的东羌子弟被他送到颍川开始学习,北地马场的规模也已经扩大了一倍,这一两年之内秦宜禄还打算在凉州再建几个同等规模的马场,给他源源不断的提供战马,他现在骑兵的比例都跟着逐年上升。

更更让他感到惊喜的是,这条丝绸之路在秦宜禄的重金悬赏之下,居然真的给他找来了身上有黑白两色花纹的野牛!

虽比不上后世的奶牛,但是秦宜禄试验过了,这东西的产奶量每年产个半吨到一吨之间,秦宜禄不惜将这些东西统统养在了刘宏的那几个皇家园林,命令园林中的宫女太监们把这些野牛当祖宗一样的去伺候,哪头要是病死了,恨不得砍一百个太监宫女给其陪葬。

于是乎这几头奶牛现在老放肆了,每天在那原本给刘宏建造的花园里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尤其是那几头公牛,每个人都给配了无数的母牛,真,让它们过得跟刘宏似的。

这东西他是准备繁衍起来之后送到并北的,还可以考虑赏赐给有功的匈奴部,并北和匈奴现在也都是半耕半牧的生产模式,也都开始种植苜蓿了,这些奶牛能解决很多问题,等以后数量上来了,并北地带人人都能有吃不完的奶酪奶豆腐。

牛奶这东西相比于羊奶和马奶是否更有营养价值秦宜禄也不知道,但他知道牛奶这东西煮开就能消毒,消毒之后保质期至少也有几个月,做成奶酪还能更久,这是羊奶和马奶无论如何也不能比的优势。

这意味着经过消毒的牛奶甚至能从并州大规模的运到司隶来,甚至是更远的地方,能为匈奴人创造稳定的财源,而有了牛奶喝,汉代这低的可怜的幼儿存活率也能上去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也意味着匈奴人可以在秋天时存储大量的奶酪,冬天的时候用来过冬,再也不用担心随便一场大雪,就全族死伤大半了。

这又如何不让秦宜禄将这些奶牛当祖宗一样的供养起来呢?

国库充盈,人民安康,杨彪现在对玩水异常的着迷,组织修建了许多的水利设施,小麦的普及量也越来越高,连续三茬的庄稼都已经大获丰收,陈留和颍川两个新纳入治理的郡也都已经完成了清查和上计,无数的流民都已被安置了下来重新成为自耕农。

秦宜禄甚至下了一道旨意,将全部耕地收归国有,以土地承包的方式出借土地,朝廷不收土地税赋,但要收取租金,以此来打击土地兼并。

虽然他也知道这些政策十之八九等他死了之后就没有用了,历史上几乎就没有几个不抑制土地兼并的王朝,但也几乎没有几个王朝不是亡于土地兼并,这种事永远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生产资料向少部分精英集中,和越有钱越有办法避税,这两件事是人类社会永远也绕不开的铁则,任何政权都早晚会死在这两条上,他能做的也不过是尽力缓解罢了。

就算是人亡政息,他活着的时候至少也好好打个样。

再有就是政治改革了,比如将司隶校尉部正式的拆分成了检察院、反贪局、督查局、统计局四个衙门。

稽查局衙门是专门核实上计的,每年各郡送上来的上计材料之后,稽查局都会根据各地的上计材料下到县里甚至是乡里进行调查,且分为一明一暗两条线,只要是查出来任何一处的调查结果与上计资料不符,能证明上计材料有意作假,立刻便会将一郡太守免职彻查,若是性质恶劣,从中有中饱私囊,立刻剥皮添草。

他在处理贪官,尤其是上计方面弄虚作假的贪官的时候就一个原则:能判斩立决的,绝不判斩监候。

至于统计局就更有意思了,除了统计各郡县的文书,数字之外,秦宜禄还特意给他们成立了一个特别行动小队,队里的酷吏什么也不干,就是下县,乡,甚至是村,去挨家挨户测量土地,只要测出来的结果与官府登记不一致,既视为隐田,然后御史台那头马上就会派人下去办案,少说弄死一个县长,多说,也不是不可能连累太守。

当然,也有不少人说他太过酷烈有失仁慈,秦宜禄的回复也就一句:欢迎大家造反,反了我还省事儿。

当然,御史台现在也改革了,其中的一般人啥也不干光盯着司隶校尉部,监察的监察,就这,秦宜禄每年还要再另派特使去几个监察部门再查一圈。

事实上秦宜禄甚至还想搞地税改革来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呢,不过想来想去,还是没敢,时机也确实是不太对,就且先放下了,毕竟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慢慢来吧。

他们这头国泰民安,关东地区则是战火连天,冀、兖、豫三洲的流民百姓自然每天都源源不绝的往他这跑,以至于他现在的人口自然也是越来越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