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此刻位于山腰处的粮仓,以及山顶核心营垒的粮仓也都早已竣工,如今也都是装得满满当当,足够陈铮这边四千余人数月食用。
而之所以在长岭山上存放如此多的粮谷,主要还是因为当初洪承畴视察长岭山防线,被这里的布置震惊到,也更是见识到宣府军将士的军心士气。
正是有感于长岭山的防御,似乎固若金汤,即使鞑贼真的来攻,也未必就能轻易攻取,更因长岭山防线就坐落在运粮必经的松杏大道边上。
所以,长岭山已经成为大明向松山前线运粮的中转站,宛若是一处巨大的粮仓,就在此处核心营垒中,更有几座粮仓,便是后来又新建起来的。
此时的大明王朝,为了辽东战事之需,已经开通了海路和陆路两条粮道。
海路来的粮谷辎重,先运送到杏山与塔山之间的笔架山上存放,再由辽东水师转运至小凌河口的粮站,进而分发前线各军。
但辽东水师的运力有限,满足不了前线的需求,所以,笔架山上的囤粮也与陆路运来的军粮一起,再经松杏大道一路转运至松山前线。
不过,因路途遥远,又时有鞑贼哨骑沿途骚扰与破坏,所以大明在辽东一带便设有多出粮食中转站。
即先将粮谷集中运送至某一处城堡,然后再伺机集中力量转运至下一处,如此几经转运,便可送达前线将士手中。
而此刻的长岭山宣府军驻防地,无疑成了一处适宜的军粮中转站,许多粮草源源不断运到长岭山上,等待着再次转运。
如此,每天便有大量的运粮民夫来往于此,更因为大战将起,也有许多原来帮助修砌营垒防线民夫不曾离去,现也在防线内帮着做些搬运、修缮等一些后勤诸事。
陈铮的独石步营一共有两总三部,计三千一百零三名将士,而划拨陈铮辖制的杜淳刚辎车左部又有将士一千一百人。
眼下,驻防长岭山的宣府军将士共计四千二百余人,再加上一些民夫军壮,此地约有五千六七百人口。
…………
陈铮的目光从己方防线和将士们的身上收回。
此刻,虽然清兵虏骑人多势大,然陈铮依旧对胜利充满信心,他坚信凭此间的布置,他定能叫鞑贼碰个头破血流。
他看着长岭山下的原野中,烟尘滚滚,闷雷似的战马蹄声轰隆传来,终于,一片白色,镶红色的盔甲旗号蔓延逐渐到山脚下。
在这些整齐的镶白旗鞑子军马周边,还有一些服饰各异的兵丁,他们大多穿着皮袍,头戴皮帽,也有一些穿着柳叶铁甲、罗圈甲,戴红缨帽或瓣子盔的甲兵骑士。
这便是那些随同鞑子兵出战的外藩蒙古骑兵。
看山脚下黑压压一片,见头不见尾的鞑子甲兵骑士,陈铮也不知他们
到底是来了多少人马,不过,绝对是超过了一万清兵。
依着卯时传来的烽烟号炮即可得知,来犯鞑贼兵力肯定是过万,而适才陈铮又是亲见,其另有一部鞑贼虏骑,并未在此停留,而是一直往南。
估计是前往杏山堡城那边,陈铮对此倒是不太担忧。
因为杏山堡有辽东协守总兵孟道领军驻守,且那边的城堡更为坚固,火炮火铳也是众多,虽不敢出击,然守城还是都肯卖力的!
通过旗色辨认,长岭山下的鞑贼还是以满洲镶白旗为主,辅以其他各旗的一些余丁,再有就是数千外藩蒙古的骑士。
而一杆特别巨大的织金龙纛大旗,高高耸立在鞑贼军阵之前,远远望去分外醒目。
“镶白旗,莫不是鞑子的豫亲王多铎亲自来了?”
陈铮举着千里镜眺望山下,在心中嘀咕着,猜测这杆高高耸立的织金龙纛大旗,应该就是镶白旗旗主豫亲王多铎所有。
心念及此,他不由隐隐感到一丝莫名的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