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曹操军帅叫什么名字 > 第821章 刘章欲见马谡(第2页)

第821章 刘章欲见马谡(第2页)

说完,曹仁就将曹泰赶了出来,结果弄得曹泰一脸懵逼,最后只能将自己父亲的行为归结到——

“人年纪大了,就是容易多愁善感……”

小声嘀咕了一句,曹泰大袖一甩,背着手离开了曹仁的院子……

而另一边的刘章在干嘛呢?

当然是差人送上了拜帖,去拜访那位历史上被诸葛亮挥泪斩掉的马谡了,对于此人,刘章还是相当好奇的。

毕诸葛亮这人毕生有一个词可以很好的概括,那就是——事必躬亲。

而马谡几乎是唯一一个让诸葛亮可以毫无保留的信任着的人,那么这个马谡真的就像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吗?

这还真是未必。

当然了,历史上关于马谡的问题其实争议还蛮大的,其中就有夷陵刘备战败于白帝城托孤之时的一句关于马谡的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这句话似乎是证实了马谡的才能并不出众,但为何诸葛亮却对马谡青睐有加呢?

原因就在诸葛亮征讨南中之时曾在临行之际向马谡问策,而马谡是如何回答的呢?

攻心计!

马谡的意思大概就是:南中依恃地形险要和路途遥远,叛乱不服已经很久了。即使我们今天将其击溃,明天他们还要反叛。目前您正准备集中全国的力量北伐,以对付强贼,叛匪知道国家内部空虚,就会加速反叛。如果将他们全部杀光以除后患,既不是仁厚者所为,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办到。用兵作战的原则,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心理战为上,以短兵相接为下,望您能使其真心归服。

这也是诸葛亮之后做出“七擒孟获”这等壮举的由来。

但同样是蜀国的核心人物,为何刘备与诸葛亮却在马谡的身上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呢?

刘章以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是刘备的问题,而问题的本质实际上是刘备“细粮吃多了,咽不下糟糠”。

这一点看看刘备身边的文臣都是些什么人就明白了,早年的时候刘备身边的文臣就只有简雍与孙乾,其中孙乾自不必多言,此人虽不像诸葛亮等人那样出名,但也是名仕郑玄的高徒。

至于简雍,不但是最早追随刘备的人之一,更是在成都成功劝降刘璋之人。

而到了荆州之后,刘备手下的文臣那就更夸张了,其中最出名的几个无一不是堪称一时的大才!

徐庶、诸葛亮、庞统以及入川之后收下的法正。

而这些人,都是堪称通才的人物,可马谡呢?在治理地方的时候却是政绩不显……

这就像是后世在公司里打工,明明老板让你带项目,你却成天跟公司的高管大谈公司规划、战略蓝图这些东西,或许在高管的眼中,可以从其的言谈之中得到启发,但在老板眼里这可不就是不务正业么?

所以说,刘备认为马谡夸夸其谈是对的,但诸葛亮认为马谡战略眼光独到也没问题,只是二人所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

但……

这对于马谡来说却是个悲剧。

毕竟善用人的刘备看不上他,而对他委以重任的诸葛亮却是个不会用人的……

至于街亭失守之责,根据后世的一些人实际观察过地形得出的结论就是,哪怕不在山上驻扎,蜀郡能够守住街亭的可能性也不大。

而且按照当时蜀国内部的情况来看,战争的失利是必须要有人出来负责的,否则难以平息国内的民怨。

是的,就是民怨,举国皆兵这种事可以用一时,却不可用一世,在一中穷兵黩武的政策下,蜀地百姓的生活质量是必然会跌破下限的。

这一点从刘备入蜀之前黄权的言论以及诸葛亮高举北伐大旗时期李严的论调就可以看出一些苗头。

战争失利已经是既定的事实,马谡死后矛盾的转移也算成功,那么至于死的究竟是马谡还是其他人,又或者马谡是为了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选择了无暇赴死还是糊里糊涂的被推出来当成了挡箭牌,那都已经不重要了。

而这件事带来的结果就是,刘禅可以继续坐着他的皇帝等待自己的丞相兑现承诺,诸葛亮也可以继续去囤积粮饷、兵员来完善他的北伐大略,可以说在这场政治危机结束之后,每个人都依旧有着美好的未来……

那么马谡呢?

其实马谡也不算亏吧,毕竟按照后世信息时代的说法,黑红也是红,那么恶名难道就不是名了?

所以说想要青史留名,有时候不一定非要有过人的功绩,做出些能供后人当成反面典型的事而同样也是一种方法……

至于在这场闹剧背后,或许只有那些被动承受着苦难的百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者……

喜欢曹操的痞军师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曹操的痞军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