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清朝闭关锁国连环漫画 > 第176章 没有一个统治者希望国灭即使她再昏庸(第1页)

第176章 没有一个统治者希望国灭即使她再昏庸(第1页)

这一日,紫禁城的红墙黄瓦在灿烂阳光的映照下,依旧散发着那不可侵犯的威严气息。金色的琉璃瓦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然而,宫内的气氛却凝重而压抑,好似一层厚厚的阴霾笼罩着每一个角落。

慈禧太后端坐在凤椅之上,她那保养得宜的面容此刻却布满了深深的忧虑。那双细长的眼睛深邃而凝重,目光中透露出复杂的情绪。她挺直腰杆,双手紧紧握住扶手,心里如同翻涌着惊涛骇浪一般。她深知如今的局势危急,列强虎视眈眈,国内义和团兴起,这一切都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她在心里暗暗思忖着:这义和团究竟是真心归顺,还是另有所图?

不多时,一名义和团的使者被小心翼翼地引入殿内。这使者身着粗布衣衫,虽衣物简朴,却干净整洁。他的目光坚定如炬,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带着决然的气势。他走进殿内,恭敬地向慈禧太后行礼,声音洪亮且坚定地说道:“太后娘娘,我代表义和团前来,愿向朝廷归顺。”

慈禧太后微微眯起双眼,目光如电般审视着眼前的使者,缓缓开口道:“尔等之前口号可是反清复明,如今怎就改了?”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质疑和警惕,眼神中流露出探寻的意味,心里却在盘算着:若是能收为己用,倒是一股助力,可若有诈,那可如何是好?

使者挺直身躯,目光毫不躲闪地迎着慈禧太后的审视,说道:“太后明鉴,想我等草民,本只求能有一方安稳天地,安居乐业。然如今洋人在我中华大地肆意横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所到之处,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洋人的教堂遍地而起,霸占良田,欺压百姓。那些洋人传教士,凭借着背后的势力,胡作非为,肆意践踏我中华礼教。我等深知,若不团结一心,共御外敌,国将不国。这大清的江山是咱自己的家园,岂能容洋人如此肆虐?故而我等摒弃前嫌,改为扶清灭洋,愿为朝廷效力,抗击洋人,护我大清江山。”

慈禧太后微微颔首,心中暗自思量,眉头微微皱起,陷入沉思:这一番话倒是说得慷慨激昂,可实际行动又当如何?这义和团究竟有多大的实力,又能否真的为我所用?

使者见太后未语,接着说道:“太后,如今义和团在民间势力渐大,且发展迅猛。我们一心只为抗击洋人,但人多势众,若不能妥善处理,恐生乱子,重蹈昔日太平天国之覆辙。如今我等诚心归顺,只求太后能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为朝廷、为百姓尽一份力。还望太后成全。”

慈禧太后沉默片刻,目光在使者身上来回打量,心中权衡着利弊:若能收服义和团,不仅能增强对抗列强的力量,还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可若是无法掌控,怕又是一场祸事。她在心里反复掂量着,一时之间难以决断。

与此同时,西方列强要求慈禧太后还政于光绪帝的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在宫中炸响。这消息瞬间传遍了宫廷的每一个角落,让慈禧太后心中恼怒不已。她在心中暗暗发誓:我绝不能轻易放弃手中历经千辛万苦才握住的权力,那些列强休想摆布我大清的内政!她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

朝堂之上,大臣们聚集一堂,议论纷纷,气氛紧张而焦虑。

“太后,西方列强咄咄逼人,手段强硬,态度蛮横至极。他们不仅要求还政于光绪帝,还提出诸多无理要求,这可如何是好?”一位大臣满脸忧色,眉头紧锁,声音颤抖着,充满了无奈和惶恐,心里忐忑不安:这局势如此危急,不知朝廷该如何应对,只盼太后能有良策。“若不满足他们,恐怕即刻便要兵戎相见,我大清如今国力空虚,实在难以承受这战火之苦啊。”这位大臣深知大清的实力与列强相比差距悬殊,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恐惧。

“哼!那康有为在国外竟答应列强诸多无理要求,毫无骨气,简直是我大清的耻辱!若真依了他们,我大清岂不沦为列强的傀儡,任人摆布!”另一位大臣气愤地说道,他的脸庞因愤怒而涨得通红,双手紧握成拳,心里愤恨不已:这康有为真是卖国求荣,将我大清置于如此危险境地!“此等卖国行径,实在令人发指!”他对康有为的行为感到无比愤怒,认为这是对大清的背叛。

慈禧太后目光阴沉,如寒潭般冰冷,扫视着殿下群臣,说道:“上次与法国之战,虽签订了那耻辱条约,但我大清终究未败。如今列强欺人太甚,得寸进尺,难道我大清还怕了他们不成?我堂堂大清,岂容这些蛮夷如此放肆!”她的话语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怒,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心中怒火燃烧:我大清的尊严岂容列强践踏!她想起上次与法国的战争,虽然结局不尽人意,但也并非一败涂地,心中仍存有一丝不甘和倔强。

这时,一位老臣颤颤巍巍地上前,深深鞠躬说道:“太后啊,切不可冲动行事。列强船坚炮利,武器先进,我军难以与之相较。且他们工业发达,经济强盛,长期作战,我大清实难支撑。还需从长计议,谨慎行事,莫要因一时之气,而陷国家于万劫不复之地啊。”老臣心中担忧万分:太后若意气用事,只怕大清将面临灭顶之灾。他经历过多次战争,深知列强的强大,担心慈禧太后的冲动会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荒唐!”一位年轻气盛的大臣挺身而出,慷慨激昂地说道,“我大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若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未必不能抵御列强。怎能未战先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位大臣心中满怀热血:身为臣子,当为国家尊严而战!他年轻气盛,满怀报国之志,坚信只要全国上下一心,就能够抵御列强的侵略。

又有大臣说道:“太后,如今国内局势动荡,百姓困苦。若贸然开战,只怕民生更加艰难,国内恐生变乱。”这位大臣心里顾虑重重:战争一旦打响,百姓遭殃,后果不堪设想。他更多地考虑到了国内的民生问题,担心战争会进一步加剧百姓的苦难,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

慈禧太后猛地一拍扶手,怒声道:“难道我大清就要任人宰割?我身为太后,肩负着祖宗的重托,决不能让祖宗基业毁在我手中!若一味求和,只会让列强更加肆无忌惮,我大清将永无翻身之日!”她心中坚定无比: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大清的江山和尊严。她认为求和只会让列强更加贪婪,只有坚决抵抗,才能有一线生机。

群臣面面相觑,有的低头沉思,有的欲言又止。

一位大臣犹豫再三,小心翼翼地说道:“太后,或许可以先尝试与列强谈判,争取些许缓冲时间,同时整顿军备,加强防务。”这位大臣心里打着小算盘:先稳住局势,再从长计议。他觉得在当前的形势下,谈判可以为大清争取一些时间来准备应对列强的进攻。

“谈判?列强狼子野心,岂会真心与我谈判!”慈禧太后冷哼一声,心里明白:列强向来贪婪,谈判未必能有好结果。她不相信列强会真心与大清谈判,认为这只是他们的缓兵之计。

另一位大臣紧接着说道:“太后,可先派人探探列强的虚实,再做定夺。”这位大臣心里想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他认为了解列强的真实情况对于制定对策至关重要。

慈禧太后神色凝重,陷入沉思,片刻后说道:“此事容后再议,众卿务必想出应对之策,保我大清江山稳固。”她心里思索着各种可能的对策,却始终拿不定主意。她感到自己肩负着巨大的责任,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大清的命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慈禧太后不断地收到各方的消息。有的说义和团在民间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影响力越来越大;有的说列强的军队正在集结,准备对大清发动进攻。

慈禧太后夜不能寐,在宫中来回踱步。她想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好不容易掌握了大权,怎能轻易让给别人?她又想到了百姓的苦难,如果与列强开战,百姓必将遭受更多的磨难。但如果求和,大清的尊严将荡然无存。

终于,慈禧太后下定决心,她要与列强一战。她召集大臣,部署作战计划。

“传我旨意,调集各地军队,准备迎敌。”慈禧太后目光坚定地说道。

大臣们领命而去,整个朝廷陷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