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幽深的宫廷之中,阳光费力地透过雕花的窗棂,洒下斑驳而微弱的光影。慈禧太后坐在那张华丽却略显陈旧的宝座上,她微微眯起双眼,神色疲惫中带着几分凝重,思绪似乎飘向了远方那风云变幻的局势。
“来人,传辰风进宫。”慈禧太后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宁静,这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和期待。
不多时,辰风便被引入宫中。他迈着沉稳的步伐,目光平静却又隐含着复杂的情绪。辰风深知,此次进宫,面对的不仅是一位故人,更是掌握着国家命运的慈禧太后。他与慈禧太后也算故交,然而,对于慈禧太后过往的一些决策和作为,他内心并非全然认同。
两人相见,先是一番略显拘谨的寒暄,聊聊往昔的岁月,回忆那些或喜或忧的过往。
“近日可好?”慈禧太后率先开口,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试图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承蒙太后挂念,一切尚好。”辰风恭敬地回答,微微低头,不敢直视太后的目光。
宫女们送上精致的茶点,茶盏轻碰,发出清脆的声响。话语间透着几分闲适,仿佛暂时忘却了宫外的风云。
然而,这样的平静并未持续太久。聊着聊着,慈禧太后的眼神逐渐变得锐利,话题转向了目前紧迫的局势。“辰风啊,你可知如今日军和俄军在东北已然开战,这局势愈发复杂,你对此有何看法?”慈禧太后的目光紧紧盯着辰风,似乎想要从他的脸上看出答案。
辰风心中一凛,他深知这是个极其敏感且重大的问题。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太后,依臣之见,清政府此时可以不插手两方战争,对外宣布对此事保持中立。毕竟,我朝当下实力有限,贸然卷入,恐引火烧身。但有一点至关重要,那便是这战场绝不能定在我国境内。”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目光中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慈禧太后微微颔首,目光中流露出思索的神色:“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她轻抿一口茶,继续说道:“若让这两方在我大清的土地上肆意征战,百姓必遭涂炭,江山社稷亦将受损。”她的语气中带着无奈和忧虑。
辰风接着道:“太后圣明,我朝当以百姓安宁为重,不可让列强在我国土上肆虐。保持中立,或可暂保一时之平静,同时也能为我朝争取时间,谋发展、强实力。如今我朝内忧外患,实不宜再卷入这列强之争。”
慈禧太后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似乎在权衡利弊。随后,她轻轻叹了口气:“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过你的话,倒是让哀家多了几分思量。”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和不确定。
话锋一转,慈禧太后又微笑着说道:“罢了,这些烦心事且先放一放,咱们还是聊聊这宫中的新花开得如何艳丽,御膳房新做的糕点是否可口。”她试图用这些轻松的话题来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
于是,两人又开始谈论起宫廷中的琐碎日常。慈禧太后说起近日新培育的牡丹,花朵硕大,色泽鲜艳,美不胜收。辰风则回应着称赞宫廷花卉养护之精心。
“这牡丹啊,可是费了花匠们不少心思,每日精心照料,才有如今这娇艳的模样。”慈禧太后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
“太后宫中的花卉,向来都是世间珍品,足见太后的品味高雅。”辰风应和着。
接着,话题又转到了御膳房的新糕点。慈禧太后兴致勃勃地描述着那糕点的精致外形和独特口味,辰风则附和着表示期待有机会品尝。
时光在他们的交谈中悄然流逝,然而,关于东北局势的思考,却在慈禧太后的心中埋下了种子。她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关乎着大清的未来和百姓的命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慈禧太后多次召集大臣商议,权衡各方利弊。朝堂之上,气氛严肃而紧张。
“老佛爷,我朝万万不可保持中立,应出兵对抗列强,彰显国威!”一位激进的大臣慷慨激昂地说道。
“不可!我朝军力薄弱,此时出兵,无异于以卵击石。”另一位大臣急忙反驳。
慈禧太后坐在高位,静静地听着,脸色阴晴不定。而辰风的建议,始终在她的脑海中回荡。
有的大臣主张强硬对抗,认为大清国不能示弱,要与列强一争高下。他们强调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声称若不抵抗,将失去民心。
“太后,我朝虽实力稍逊,但也不能任由列强在我国土上横行霸道。我们应当奋起反抗,让他们知道大清的厉害!”一位武将抱拳说道。
有的则认为应求和妥协,避免战争带来更大的破坏和损失。
“太后,列强实力强大,我们若强行对抗,只怕会引发更大的灾难。不如暂时求和,等待时机。”一位文官忧心忡忡地说道。
慈禧太后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越发纠结。她既担心强硬对抗会导致国家陷入更深的危机,又害怕求和妥协会被视为软弱无能,失去民心。
最终,慈禧太后决定采纳辰风的部分建议,对外宣布在日俄战争中保持中立,但同时也向两国施压,要求他们不得在大清的重要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作战。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有人称赞慈禧太后的决策明智,认为这是在当前困境下的无奈之举,也是为了保护百姓和国家利益的权宜之计。
“太后此举,乃是深思熟虑,为我朝争取了喘息之机。”一位支持的大臣说道。
也有人指责这是软弱的表现,认为大清应该更加强硬地扞卫自己的领土和主权。
“我朝怎能如此软弱,向列强低头?这是耻辱!”一位反对的声音响起。
然而,慈禧太后心中明白,这是在当前局势下,为了保护大清的江山和百姓,所能做出的艰难选择。
日俄战争依旧在东北的大地上激烈进行,炮火纷飞,百姓受苦。但由于清政府的立场,战争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村庄被战火摧毁,农田荒芜,百姓们流离失所。
辰风在这期间,也时刻关注着局势的发展,心中默默祈祷着这场灾难能够早日结束,百姓能够重归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