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写下数十句后,他突然停下笔来。
继续前进变得不可能。
倒不是不愿继续,而是他能力有限。
他的学识和才干暂时还不足以撰写一篇完整且深入的治理理论。同时对各家的深刻理论也了解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日后的学习,还需要请教各家名士的智慧启迪,然而对于秦长青来说,此刻这些领悟已足够。
至少……
他已经清楚了前行的方向。
不会再对未来感到迷茫。
他抬头,目光变得透亮清澈,仿佛雨后清澈透明的天空。
随后放下了笔,心中回想起汉武帝的话语。
“我汉初基未稳,加上四周敌夷频频入侵,如果我此时不变更制度则后代无法遵循;不主动出兵作战就不能得到天下的平安;为了这二者不得不**民生。可是假如我的继任者仍像我一样处理这些事,则又步入秦国旧时覆辙的风险。”
尽管在后期世人认为汉武帝过于军事冒险激进,可他自己却保持着清醒,知道自己一生的努力,他也预见到了未来的后世对其评语,但他依然无悔,亦然进行那些行动,这样的做法也和秦始皇帝的行为有何异处?
不同之处在于,始皇帝立国后试图迅速完成统一和安定导致局势不可挽回,国家分崩离析。
然而始皇帝的做法真的是完全错误吗?
并非如此。更多是在错误时机进行了正确事情。
再加上秦和秦王朝长期浸淫在法家影响之下,已经到了难以调整的地步,尽管李斯提出过一统思想建议并获得采用,但这仍旧只是将法治作为一种手段,并且依靠强权威压群众的方式从始不对。
秦长青深深叹一口气,真切感知到建立秦国道路上的艰辛。
没有任何经验或者参考依据的情况下开创性摸索前进的秦国已经走在了一条近乎正确的道路上了,但秦国的根基与过度依赖法家使其发展受到了阻碍,导致最终未能完成目标。
但这样的努力仍然值得尊敬。
周围的举动秦长青也注意到,所有人满脸怀疑看着他。
他环视周遭说道:
“诸位兄弟们是否有考虑我们秦国未来的方向呢?”
“自古以来,各国首领常称公民是普通的人民;但在实际中那些真正属于百姓阶层者并不多,于是先父即位一统天下之时将全人民统称为黔首,以此表示全国民众应共同进退。”
“如今大秦对民治理并不是仅仅针对某一部分人,而是所有人民。”
“贤能君王善于制定良好政策引导民众,以使百姓服从管理,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标。当前的大一统尚未完全实现,因此出现了不少批评意见。”
"然而国家所做出的决定基本上仍是可行合理的,现在所缺的就是一些耐心。”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机会等待时间推移,必然能使局面焕发新生。六国的问题也能逐渐缓解。”
”我们大家都应该努力学习,投入到实践中去。”
说罢一阵爽朗笑声,秦长晴径自离开皇学院,令旁听的各位兄弟面面相觑。
一段时间后,才反应过来,其中一个不解地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