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晋末历史 > 第174章 稀鉴临死否定北伐毛宝殉国反遭甩锅(第1页)

第174章 稀鉴临死否定北伐毛宝殉国反遭甩锅(第1页)

王导临去世之前向成帝推荐丹杨尹何充作为自己的副职,后庾亮也力推此人。成帝记得王导之言:“我希望陛下能提拔何充到内廷供职,那样即使我死了,国家也无可忧也。”

于是成帝授何充吏部尚书,兼护军将军。又征召庾亮担任丞相、庾亮因为苏骏之乱,自己惹下大祸,如今北伐未行,又毫无建树,固辞不受。成帝便诏庾亮的兄弟、也是自己的舅舅,会稽内史庾冰任中书监,参录尚书事,同时兼任扬州刺史。

朝堂正因王导去世,纷乱不堪时,噩耗又来,南昌文成公郗鉴病重请辞,将幕府事务交于长史刘遐,稀鉴临危上书道:“我所统领之部,错综杂乱,主要以北方人居多,有些是被威逼徙迁而来,有的是新近归附者,人都是故土难离的,心恋故土是常有之意,都有归本的心愿。

我宣扬国家的恩德,和陛下的圣明,分给他们田地住宅,这才让他们平定下来。新近听说我病重,众人已经心情惊骇骚动,如果北伐渡江,必然引动士民不安,又勾起敌人南攻之心。请陛下三思。”稀鉴的意思很明显,不同意庾亮的北伐策略。

同时稀鉴又举荐了太常蔡谟,认为他平简贞正,希望陛下予以重用。

不久郗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成帝派御史持节送护丧事,以太牢礼祭祀,追赠太宰,谥号文成。同时对蔡谟加以重用。

稀鉴出自流民帅,满腹诗书,和女婿王羲之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书法。

王羲之一生风流倜傥,却未娶小妾,与他稀鉴之女,生了七八个孩子,其中王献之更是书法了得,与王羲之并称“二王。”

但是这对翁婿却成了历史上最逗比的一对儿,稀鉴一生谨慎严谨,平王敦,震苏骏,稳定朝堂,鞠躬尽瘁。女婿虽然一身本事,却厌恶官场,热衷于写字,养大鹅。

如果王羲之想做官,无论是他叔叔王导还是他老丈人稀鉴随便使个眼色,都不用说话就成了,可是人家就是不去。

虽然稀鉴不建议北伐,可是成帝是管不了庾亮的,庾亮最终还是移军十万,驻守石头城,毛宝、樊峻也被派去了长江北案,戍守邾城。

毛宝是东晋第一猛将,和苏骏和祖约对阵都毫无惧色,大腿中箭不但没下战场,还反杀了祖约之军,可是到了邾城,他却忧心忡忡,樊峻不解问道:“将军怎么看着忧虑不安呢?”

毛宝叹了口气道:“昔日陶侃将军对我很好,我也曾问过他长江北岸有邾城,应当分兵戍守。您为何没这么安排呢?”

“那陶侃将军怎么说的?”樊峻问道。

“陶侃将军数次未答,只是看着我笑,后有一次将军渡江围猎,召我同行,跟我说:你一直问我为什么不在邾城驻军,我今天就告诉你,江南之稳,全赖长江而已。

邾城隔在长江北岸,自身没有可以依仗的堡垒天险,后面便是长江,堵住了后路,但是外部却与各夷族接壤。

对夷人来,这里驻军非常碍眼,利害关系更大,夷人不能忍受,领兵前来侵犯,反倒成了导致祸乱的根由。”

樊峻道:“很有道理啊!”

毛宝点点头道:“陶侃将军乃是军事奇才,可惜去世了。我俩占据此城,羯族石虎反倒是有了可乘之机,他渡江攻伐我们是有难度的,如今我们送到他眼皮子底下来了,你说说,占据邾城对国家又有什么帮助呢?”

樊峻也倒吸了一口凉气,道:“石虎真的会来吗?”

毛宝又点点头道:“日夜加固城墙堡垒吧,希望到时候庾将军能及时发兵后援,否则你我可能都回不去了!”

后赵的邮驿,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将此消息,传递回邺城,果然不出毛宝所料,赵王石虎听说长江北岸东晋派兵来了,厌恶之极,如果让他们在此驻兵,时常窥探大赵境内,这还了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