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西汉兴衰史 > 第90章 马邑伏击 无功而返(第1页)

第90章 马邑伏击 无功而返(第1页)

李广有条不紊整鞍上马,点了十几位骑士跟着他,向白马军官的方向前行,等对方进入弓箭射程范围内时止步。匈奴人还是担心汉军有埋伏,没有什么动作。

李广搭箭,引弓,瞄准,调匀呼吸,人与弓合一,苍茫天地间只剩白马军官和他。李广发箭,箭身在夕阳下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白马军官听到箭羽破空的声音时已经来不及了,中箭坠马,匈奴军中产生一阵骚动。

李广冷笑了一下,头也不回领着小队回来了。汉军骑士们的恐惧和担心又加深了一层,匈奴人会不会恼羞成怒来报仇?

匈奴人没动静,双方就这么对峙。匈奴人始终不敢进攻李广,一直从傍晚对峙到后半夜。快天亮的时候,这上千匈奴骑兵向北撤退了。

李广领着毫发无损的一百多骑士回到大营。大营里也是乱作一团,因为大家都知道李广去抓匈奴神射手了,可是一直未回,于是四处派斥候找,等到都安然无恙回来才松了一口气。

这一百骑兵谈起刚刚的经历,都是眉飞色舞,紧张加刺激。

匈奴人不敢碰李广,也是左右衡量的结果。汉军就一百来人,灭掉了也没有太大意义,万一真的有埋伏,损失就大了,掂量了一番也就撤了。

汉军的镇定,以及当场射杀白马军官的胆略,更加重了匈奴人的担心。也许李广的表演有些过,也许吧,但是匈奴人买账了。

他们不知道汉军的指挥官是李广,如果知道的话,恐怕干冒风险也要来活捉了,因为李广在匈奴那边名声非常响亮,是令人尊敬的对手。

但是李广因为这一战威震整个上郡,从士兵到百姓。很快传遍了整个边境,也传到了匈奴人耳朵里。一箭逼退上千匈奴骑兵,说起来都豪情万丈,李广在戍边将士们的心里成了神一般的存在。匈奴单于也发布命令,不论谁遭遇李广,务必活捉!

鉴于李广的声威和出色表现,景皇帝时期,李广在边地频繁调动,先后担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郡的太守,基本上是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有匈奴人哪安家。

同一时期与李广一样辗转于边地的名将,还有一位程不识将军。程不识是非常认真细致的一个人,做事喜欢讲原则,为人很硬气。他算是文职出身,曾在长安任职太中大夫。

景皇帝觉得他这种性格反而比较适合领兵,于是调往边地。程不识的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称得上保障有力,匈奴人是不太喜欢骚扰程不识的。李广带兵的风格和程不识相反,毕竟两个人出身不一样。

李广是纯正的行伍出身,大仗小仗打了几十年,他清楚士兵们需要什么。李广军中没有严格的等级,平时也不抓训练,人人自便。外人看上去这支军队不像堂堂帝国正规军,倒像是一群土匪。

然而匈奴人从来不敢打这支土匪军的主意,因为李广把他的士兵们当成自己兄弟,士兵们甘愿舍弃生命,为他们的将军,也是他们的大哥李广,冲锋陷阵。

当时边境士兵的最一大心愿,就是在服役期间能分派到李广部;第二大心愿就是不分派到程不识部,在他帐下当兵太累。

后来这个说法流传得很广泛,程不识自觉脸上无光,公开发表了一番言论,当然是为了抬高自己。程不识说,李将军治军太简略,敌人突袭他肯定挡不住;不过呢,李将军的士卒都乐于为他赴死,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地;本人治军虽然有些繁琐,但是敌人从来不敢进攻我。

李程二位将军的带兵方式不能说谁好谁坏,指挥官都有自己的性格,带出来的兵能打仗就是好兵。

刘彻即位后,觉得和李广这种名将应该多接触接触,于是把李广调回长安,担任未央卫尉;程不识同时被调回,担任长乐卫尉。这次对匈奴开战,李广参战,程不识留长安守大门。

刘彻最后制定的作战策略是,由聂壹负责引诱匈奴单于率军前来边城马邑,帝国军队在马邑旁边设伏,等匈奴单于来了,一举而灭之,毕其功于一役。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注定,当年帝国和匈奴的第一次冲突就是在马邑城,刘邦为此差点搭上一条性命;半个多世纪后历史在同一地点重演,只不过这次中埋伏的恐怕要是匈奴人了。

聂壹在帝国政府授意下,频繁向匈奴走私大量物品,并有机会接触到匈奴单于。现任的单于是冒顿的孙子,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对聂壹逐渐很快有了信任,聂壹便找到一个机会,说他可以把他的家乡马邑城都献出来。当然他肯定找了合适的理由解释自己的动机,这个就不用管了。

军臣单于半信半疑接受了,并约定聂壹回马邑做内应,杀掉马邑的长官,以人头作为信号。

聂壹用一个死囚的人头代替马邑长官的人头,城下的匈奴情报人员见到后,迅速回报军臣单于,马邑城已被聂壹控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