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短三年的时间,红薯,土豆在全国推广,只要没有天灾,百姓再也不用饿肚子。
民间现在都在歌颂皇上。
皇上的名声大噪,大佑朝各封地的那些蠢蠢欲动的王爷们,也都安静了下来。
以皇上现在的名声,他们根本就没有丝毫胜算。
只能暂时潜伏起来。
百姓们对于,皇位上坐着的人是谁?
他们并不在意,他们在意的是谁能让他们吃饱饭。
现在瑞熙帝做到了。
微服私访的茯苓跟瑞熙帝走在热闹的街上,看着一张张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脸庞,二人相互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喜悦。
是的喜悦。
不管是哪一朝的皇帝,登基的第一件事情都想着解决百姓温饱问题,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但是前面皇帝没有做到的事,瑞熙帝不仅做到了,还做得很好。
因为高产粮,周围虎视眈眈的各个小国,现在主动跟大佑朝求和。
他们不是没想过偷渡一点粮食回国自己试种,可是大佑朝管控十分严格,他们就算出双倍的价钱拿到粮食,也没办法运出大佑朝。
眼看着大佑朝越来越好,周围小国的统治者顿时就坐不坐了,再这样下去,他们国家的百姓都要常驻大佑了。
要是周围小国的百姓都迁入了大佑朝,那他们这些个小国统治者,脸面都没有了。
大佑朝欢迎各国百姓。
只要遵守大佑朝法律,大佑朝不排斥外来者。
自从红薯,土豆在大佑朝推广,下面百姓看到了回报,周周小国百姓主动加入大佑朝的越来越多。
瑞熙帝来者不拒。
这不,不费一兵一卒,周围小国就主动求和。
不求和不行,再这么下去,他们都快成光杆司令了。
解决百姓温饱的问题后,皇上又从白妙妙那里知道水泥的大致配方。
他拿着配方,让人一一试验,花了三个月时间研究出水泥真正的配方。
白妙妙有一句话说的很好。
“要想富,得先修路。”
最开始修的是皇城附近的道路,一步步的往外扩张。
一切走上正轨,白妙妙闲了下来。
她的注意力开始放在瑞熙帝的身上。
每天变着法的往御书房送各种汤。
三年的时间,茯苓跟皇上的感情并未挑明。
皇上来瑶华宫,也都是睡软榻。
皇上不说,茯苓也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