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邻居见了后问:“这能活下来?秋后能结红薯?”
“能活!这东西‘贱’,不择地方。”我一边忙着覆土一边不屑地回应着。并且向邻居介绍了红薯——
红薯又名番薯等。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作酒精。
不同地区人们对它的称呼也不同,河南人称其为红薯,上海人和天津人称山芋,山东人和东北人称为地瓜,江苏南部称为山芋(其他地区称红薯)而徐州地区称为白芋,陕西、湖北、四川和贵州称其为红苕,北京人称其为白薯,江西人称其为番薯,福建人称其为红薯或番薯,河北人称山药或者红山药。同一地区不同区域人们对它的称呼也不尽相同。
《本草纲目》等古代文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
红薯含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及钾、铁、铜、硒、钙等,营养价值很高,是世界卫生组织评选出来的“十大最佳蔬菜”的冠军。但要注意,红薯吃起来也有讲究。
红薯一定要蒸熟煮透再吃,因为红薯中的淀粉颗粒不经高温破坏,难以消化。
红薯含有一种氧化酶,这种酶容易在人的胃肠道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如红薯吃得过多,会使人腹胀、呃逆、放屁。红薯的含糖含量较高,吃多了可刺激胃酸大量分泌,使人感到“烧心”。胃由于受到过量胃酸的刺激而收缩加强,胃酸即可倒流进食管,发生吐酸水。吃红薯时最好搭配一点咸菜,可有效抑制胃酸。
红薯的糖分多,身体一时吸收不完,剩余部分停留在肠道里容易发酵,使腹部不适。中医认为,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红薯。
红薯的不足之处是缺少蛋白质和脂肪,但是今天人们生活富裕了,已经不再把红薯作为主食,它缺少的营养物质完全可以通过其他膳食加以补充。
红薯和柿子不宜在短时间内同时食用,如果食量多的情况下,应该至少相隔五个小时以上。如果同时食用,红薯中的糖分在胃内发酵,会使胃酸分泌增多,和柿子中的鞣质、果胶反应发生沉淀凝聚,产生硬块,量多严重时可使肠胃出血或造成胃溃疡。如果感觉胃部不适,一定要去医院做胃镜,看看是否有胃出血或胃溃疡。
红薯缺少蛋白质和脂质,因此要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质食物一起吃,才不会营养失衡。最重要的是,红薯最好在午餐这个黄金时段吃。这是因为我们吃完红薯后,其中所含的钙质需要在人体内经过4~5小时进行吸收,而下午的日光照射正好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这种情况下,在午餐时吃红薯,钙质可以在晚餐前全部被吸收,不会影响晚餐时其他食物中钙的吸收。
红薯有一种分泌物,可缓解身体内的活性氧,对动脉硬化,癌细胞的生成有一定抑制作用。
记得儿时“大集体”时代,红薯是我家的主食。
放学后,揭开锅,便是母亲蒸熟的红薯。质地发硬的粉面,而软一些的黏甜。有时肚子饿,也生食。红皮的质地密,果肉要硬一些,而白黄色的甜,生食要香脆一些。
吃得久了,便有些厌食的感觉,小学读完之后,家里生活改善了许多,除了油炸丸子,制作糕点,红薯大部分除了打粉外,便喂圈养的猪了。
十年前迁移至县城育教孩子读书,买得烤红薯与薯条是儿子的至爱。看着孩子纯真得意的笑脸,实不知,我心里却是不屑——
“不就是红薯不?宝贝你得瑟个啥!”
三天过去了,房侧的红薯苗缓过劲儿,叶子变得绿亮了,主干藤也立了起来。
第五天时,又下了一场雨,红薯苗一夜间暴长了十多公分。
冬季的红梅花开是傲骨凌冰,春日的百花盛开是暖意争宠,秋天的硕果累累是丰收的喜悦,而在盛夏中红薯苗随地扦插、落地生根、不屈不侥地健活了,很让我这名农民工由衷的赞美!
随处落地生根、不屈不侥、坚韧不拔地繁衍滋生,吸日月之光辉,集天地之灵气,任风吹雨打,任酷暑热浪浸润,在土地中生出累累硕果,为人类而默默无闻地奉献一切。
漂泊是生活的无奈,流浪是离别的感殇,务工是梦想的开端。这一生,我为红薯苗高歌一曲。
来生,唯愿变成一株红薯苗!
211
江南的梅雨季节,雨是飘忽的。有时连绵而细密,有时急骤风狂,有时却疏疏点点。
哦,这江南的雨……
早晨上班的时侯,还是蓝天白云,中午便下起了中雨,而到下午下班,雨势更猛。我打着伞,脱下运动鞋用塑料袋另一只手拎在手上,赤着脚,走在洛塘河岸被雨水冲刷之后干净的水泥路面上。
洛塘河水起汛了,行船拍着浪花,有低洼的地方涌上了水泥路的护栏。风雨交加,今天钱塘江又到了涨潮的时间了。很想去看潮,无奈雨势太猛,再说这样的天气江岸也封锁了。
一直行到斜桥镇火车站旁妻的出租房,天便黑了。刚打开门,便闻到了红烧肉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