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李想的故事 > 第34部分(第2页)

第34部分(第2页)

☆、51第五十三章

赵明诚起复;对李想而言是一件大事儿,这时候另一件大事儿传来,吴知州被调到江南任职了。

这下子李想真的必须考虑自己的去留问题了,不是每个官员都能像吴知州这样的!原本随便谁过来当官,总要给赵明诚一点面子,李想也能跟着沾点光。现在吴知州要调走了;赵明诚也要离开青州了,李想带着一群标致的小娘子;守着个收入丰厚却没有靠山的聚宝盆,这事儿怎么看怎么悬!

李想愁死了;难道真的跟着阿姐去莱州,开什么玩笑!那地方经济很一般,比不上青州;到了那儿,自己的高档纸品的销路怕是会比现在要糟许多,这不是自找麻烦么?

李想的心里其实是想趁机往南方跑的,可是小桃跟岳翻的婚事已经就在眼前了,他怎么可能丢下妹妹的亲事不管自己跑到南方去?毕竟,靖康还没影儿呢……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李想自己想不出个所以然,干脆就跑去跟小娘子们商量。

欧温仪兴奋的要命,连声叫道:“进京!进京!进京!奴奴早想去大城市了,咱们的纸坊若是开在京郊,不用往远处卖,光靠着一个开封,比现在多赚十倍都没什么难的!如今半死不活赚的这俩钱,够什么!”

欧暖暖小声说:“儿觉得咱们现在赚得不少啊……”

欧温仪怒道:“瞧你这点出息!现在这点够什么用?咱们以后是要招上门女婿的人,养家糊口全靠自己,一月这几十贯够什么用?别说咱们了,就是阿郎,也够穷酸的了,两个工坊一个月撑死了两千贯,你们以为这些钱很多么?一顶紫金冠便要上千贯,北边过来的珍珠冠,一顶便要一万贯(注1),咱们这么多人累死累活干上一年,赚的钱只够买两顶帽子,真是岂有此理!”

李想听得只想擦汗,只要一提起赚钱,欧温仪一定会斗志昂扬,这位小娘子对钱的执着绝对是其他小娘子加到一起都比不了的。

“我要赚很多很多的钱,然后让人去把我阿娘买出来,我那个财迷爹,只要给他钱够多,便是他亲娘也卖得……”一次过节喝醉了的时候,欧温仪曾说过这样的话。

这几年的相处下来,大家对各自的情况都比较了解了。欧温仪的父亲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海商欧大海,过去,大家只听说过欧大海家极其有钱,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他怕是也不算夸张了。却没想到这家伙越有钱越吝啬,便是养个女儿也要想着别赔本儿,几个女儿生母出身像样点的被他奉上大笔嫁妆嫁给官员巨贾方便他做生意,而女使歌姬生的实在不好嫁到体面人家的女儿索性都被养的漂漂亮亮之后,大价钱卖了别的商人,当然名义上是嫁,但是向对方要几千贯的聘礼只把其中一小部分带给女儿做嫁妆,这不就是卖女儿么?——宋朝买婚卖婚的现象很普遍,可这样根本不缺钱甚至钱多的几辈子花不完的,还□裸的把女儿明码标价卖出去的事儿,也只有欧温仪的老爹这种完全不要脸面的人做得出。

欧温仪的生母因为父亲死了没钱安葬,只得把自己卖给了欧大海为妾,当日的卖价不过三百贯。要说她现在早就人老珠黄,说得难听点,应该不值什么钱了。可欧温仪太了解她的父亲了,她的母亲这么老了,莫名其妙的谁会去买这么个老妾?她若真让人去赎,保不准她父亲就会认定对方是十分在意这个老妾,就敢把价钱翻上几番!更不要说万一被她爹顺藤摸瓜找到她,那才是麻烦死了呢!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她就想着多赚钱,使劲的赚钱,到时候就算她爹开价两千贯也能大大方方把她阿娘赎出来,那多好!

欧温仪想要进京,只是为了赚钱,可她的话却又提醒了李想别的事儿,那就是小娘子们的婚姻问题。

他虽然把小娘子们的户籍问题都解决了,可是,她们的婚事依然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在青州,谁不知道李大官人纸坊里那些有钱的小娘子都是被拐过的?其实有些人家自己是不在意这个事儿的,拐子拐人,为了卖个好价钱,一般是不会碰这些小娘子的,可是这话好说不好听啊!便是自己不在意,可周围还有三姑六婆左邻右舍呢?真娶了这样子的小娘子进门,以后时不时的因为这事儿被人敲打几句,多难受啊!所以折腾来折腾去,喜欢这些小娘子的年轻人不少,可真正来提亲的,却很少有体面人家。

换一个环境无疑是个好办法。这小娘子们现在都是有合法身份的人了,去京城,谁知道她们被拐子拐过?说起来不过就是几个没有家人,所以抛头露面在外头赚钱的小娘子罢了!这个时代女孩子在外面做工的并不少,她们干的也都算体面活儿,再加上有钱有貌,哎呀,这不是活脱脱的一群大宋版的白富美么,还愁嫁么?李想越想越觉得大家一起进京这个想法非常靠谱。至于京城人生地不熟,没有靠山这一点他压根就没去考虑——京城有鹏举啊,有他在自己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事儿呢!再说了,这么狗屎运的来到了宋朝,不去开封溜达一圈儿多遗憾啊!

李想拿定了主意,便清清嗓子:“我也觉得欧欧的想法很不错,大家怎么看?”

杜十一娘低下头:“阿郎拿主意就好,不管去哪儿,奴奴都跟着。”

苗玉奴眼睛闪闪发光:“太好了,儿还没去过开封呢……”

九娘也跟着拍手“好,下半年去,正好能赶上过年,开封过年可有意思呢……”

李念皱着眉道:“咱们纸坊怎么办?总不能一下子就关了门吧!还有,去开封最好多带些纸坊里的纸,先把销路找好,还有新工坊的位置也要提前选好。”

欧温仪笑道:“这么些大人,没一个比得上阿念想的多!一个个光顾着玩!”

赵明诚跟李清照的出发时间定在了8月底,这时候天气已经稍微凉了一些了,带着孩子出门不至于太遭罪。李想不顾两人的再三拒绝,硬是抬了三千两银子给他们送来:“我知道阿兄阿姐还有点钱,可也只剩下那点钱了,这些年你们到处收集金石古物,阿姐的嫁妆都快花光了。你们不为自己想,也得为孩子想想,我是囡囡跟宝宝的阿舅,给他们这么点钱买零食有什么不行的?”

李清照被他给逗笑了:“什么零食要花这么多!你就在这里胡说八道吧!”

赵明诚也乐了“你阿姐当日把你捡回家,可没想到竟然捡回个陶朱公来。”话是这么说,二人到底拗不过李想,收下了银子。

李想说的一点都没错,赵明诚跟李清照在经济上确实已经捉襟见肘了。其实李想来到宋朝的那一年,他们的经济就已经不是特别好了,那时候李清照说的非常豪迈,要把嫁妆钱三千贯给李想开纸坊,可实际上,李清照手头的大钱也就剩下这三千贯了,而且是因为这笔钱是妻子的嫁妆,赵明诚一直坚持不去花才留下来的。这个坚持在两个孩子出生以后也被放弃了,如今那三千贯已经被花了一大半儿了。当年李想觉得他的阿兄阿姐们给他买衣服花钱非常阔绰,其实是因为这俩家伙从来就不善理财,从小习惯了优渥的的生活,对李想又是真心实意,所以即使财政有些困难,给他做衣服的时候依然按照自己习惯的标准选了比较好的料子。当然,赵明诚李清照经济上的窘迫,是相对于他们这个阶层的人来说的窘迫,再怎么说,他们也有几百亩地,每年都有固定几百贯的收入,只是他们花的更多罢了。

李想跟这些小娘子合计之后,决定分两批人上路。第一批人是李想,李桃,李念,欧温仪,杜十一娘,欧暖暖,他们带着两个赵明诚转赠他们的出身开封的男仆还有李想自己买下的几个男仆女使,预计在九月上路,当然,还要带大批的纸品到京城先一步打探市场。

留下的则是韩桂花钱奎夫妇,甘九娘一家,还有程九的妻子牛翠萍。程九的契约快要结束了,他主动提出跟李想又签了十年的契约,并且让妻子也跟李想签了十年的契约。他签约前就知道李想准备进京,决定还是跟着李想。虽然故土难离,可毕竟还有另外一句谚语:人往高处走。水才往底处流呢,离开李想,哪里还能找到如今这样一年百十贯的好工作呀?上面这些人继续在纸坊维持生产,等到李想踅摸好新的纸坊位置,他们才会搬了比较精细的设备也赶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