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是大清国为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皇帝批准成立。总理衙门位于京城的东堂子胡同49号院内,这里原是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赛尚阿的宅邸,经过改建,东半部成为京师同文馆——也就是张幼林向往的那所新式学堂的校址,西半部开辟为各部院大臣与各国使节进行外交活动的场所,也是官员们的办公处。
那天下午,总理衙门章京王雨轩正在埋首撰写给法国公使的一篇公文,衙役轻轻地走进来,呈给他一个装潢精美的册子:“大人,这是琉璃厂荣宝斋的人送来的。”
王雨轩抬起头来,显得很诧异:“我没跟荣宝斋订什么呀……”他接过了册子,瞟了一跟,就随手扔到了一边,继续撰写公文。
天色渐晚,衙役进来掌灯,王雨轩放下毛笔,攥了攥发麻的手,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收拾了一下东西,回家了。庄虎臣差人送来的册子,静静地躺在王雨轩的桌子上,被其他的文件盖住了一半儿。
几天以后,杨宪基因为一件公事来找王雨轩,他坐在王雨轩的对面:“王大人,这个案子涉及洋人,我们刑部不好独断,特意来跟您商量。”
王雨轩的手下意识地轻轻敲着桌子,面有难色:“这涉及洋人的事儿,不好办啊!杨大人,容我想想。”说罢,王雨轩装了一袋烟,用火石点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没有再理会杨宪基。
杨宪基等得无聊,顺手拿起王雨轩桌子上被文件盖住一半儿的册子翻看起来。
杨宪基看得津津有味,王雨轩有些好奇:“杨大人,您看什么呢?”杨宪基没抬头,挥了挥手里的册子:“你案子上的缙绅。”
“缙绅?我哪儿来的缙绅呀?”王雨轩莫名其妙,杨宪基只顾着低头看手里的缙绅,没有应答。王雨轩站起身来走过去,杨宪基把缙绅递给了他。缙绅的封面是黄底红字,印刷精美,右下角刻着一行小字:荣宝斋制。
“这是哪儿来的呀?”王雨轩思忖着,片刻,他一拍脑袋,“噢,想起来了,荣宝斋的人前天送来的。”
“能不能借我看两天?”
“行啊,”王雨轩抱缙绅还给了杨宪基,“这上面有什么新鲜玩意儿吗?”
“缙绅能有什么新鲜玩意儿,不过,这上面的官员名录可都是最新的,”杨宪基翻到其中一页,“您看,赵维刚,赵大人被免职;周武言,周大人顶替,这可都是乾清门外,五六天以前才张榜公布的呀。”
王雨轩凑上去:“嘿,还真是最新的。”
这时,一个笔贴式走进来:“王大人……”笔贴式看看杨宪基,欲言又止。杨宪基赶紧站起身来:“王大人,您忙着,要不然,这案子您先琢磨琢磨,我回去了,改日再来,这缙绅……”
“您先瞧去吧,别忘了,下回给我带过来。”
“一定!”
送走了杨宪基,王雨轩坐回到椅子上,自言自语:“一本过了时的缙绅,到了荣宝斋,可就旧貌换新颜了……”
杨宪基这些日子公务繁忙,脑子里的事情装得太多就不免丢三落四,他从王雨轩那儿借来的缙绅就不知放在了何处,衙门、家里都没有,明天还得还给人家呢,他想了想,又急匆匆地赶往了秋月的住处。
进到小院里来,杨宪基没说什么就开始翻箱倒柜,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秋月挺纳闷:“杨大人,您找什么?”
“看见我那本缙绅了吗?我记不清是否带回来了。”
秋月摇摇头:“没见到,您放在衙门里了吧?是不是有人拿错了?”
“拿错了倒好,就怕是拿走了不还回来,我可怎么向王大人交待呀!”杨宪基发起愁来。
“别着急。”秋月也帮着找,俩人边找边聊。
“要说拿它当宝贝,也就是我们这些个做官的,别人要它,还真没多大用处。”
“官儿的为什么拿它当宝贝呢?”
“这缙绅的用处妙不可言,就拿我来说,调到京城的时间不长,除了以前的故旧,别的人,上上下下都不大熟悉,不熟悉就不好办事儿啊,这官场上,你不知道谁跟谁是什么关系,哪句话说不对付,就把人得罪了。”
“那,缙绅能告诉您话该怎么说吗?”秋月觉得挺荒谬。
“缙绅虽不能告诉我话该怎么说,可是从荣宝斋出的那本缙绅上,谁和谁是老乡,谁做过谁的上级,谁在这个位子上没待多长时间就调任了,还有,某个职位,最新任命的是谁……总之,有关现任官员的各种详细材料,上面可是应有尽有,你想,这做官儿的,不但想着官儿要继续做下去,还得想方设法寻找升迁的机会,手里有这样一本缙绅,多方便啊。”
秋月停止了翻找:“您肯定没带回来,恐怕是在衙门里丢的。”
“唉!”杨宪基垂头丧气,长叹一声,秋月捂住嘴笑出声来:“大人这点事就难住啦?您刚才说是荣宝斋出的,再到荣宝斋买一本不就得了?”杨宪基听罢,眼睛一亮,他一拍大腿:“秋月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荣宝斋里人来人往,显得比以前兴旺了许多,一进门的显着位置还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用工整的隶书写着:本店隆重推出——最新缙绅。
几位官员进了铺子,直奔卖缙绅的柜台,张幼林恭恭敬敬地给每位官员都递上一本。
杨宪基踱进大门,一眼就看见了牌子,他没急着过去,先在铺子里转了转,等张幼林应酬完了,这才走过去。
“杨大人,您也买缙绅?”张幼林见着杨宪基挺亲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