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古诗新解
张铮说道:“古人诗云:柳影重叠香风细,明月高挂庭院深;秋霄已到需珍惜,不得柳女誓不归。姐,你看到了吗?古人已经预见到咱俩今晚相会,精心为咱们作了这样一首七言绝句,并流传至今,你说,咱们能辜负老祖宗的的期望吗?不能够吗!再说了,空手而归,也不是兄弟的风格呀?”
“哦,我怎么看不出这是古人专为我们做的呢?”
“墙高杨半遮,窗掩清秋夜;我为门中柳,君为穿窗月。柳姐姐,这首诗是你刚才作的吧?”张铮问道。
“是呀,没错,是我刚才随便作的。”
“你在诗里,将自己比作杨柳,将兄弟我比作明月,对吗?”
“没错,我为门中柳,君为穿窗月,这和古人的诗有关系吗?”
“古人的诗中,有‘柳影重叠香风细,明月高挂庭院深’两句,其中的柳,虽然从字面上看,指的是柳树,其实不然,应该指的是柳姐你……”
“哦,何以见得?”
“下面咱们来分析一下第一句诗吧。柳影,象征女性。微风轻轻拂过,女性身上那种独有的似馨如兰的体香,便随风而来,飘然而去,细细的香风将一缕缕馨香撒向高山、湖海、草原、大地。柳影,柳岩,里面都有一个柳字,又都是女性,诗里说的当然就是柳姐你了。”
“你分析的虽然有些道理,但总的说来,还是有些牵强附会的。就算这一句与我有关的话,那第二句好像与你没有关系吧?”
“柳姐,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很简单,第二句里根本没有‘张’字吗。”
“第二句诗里虽然没有‘张’这个字,但有‘月’这个字吧?”
“没错,的确有这个字,这个字好像和‘张’没有关系吧?”
“‘月’字和‘张’字之间,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间接关系的。”
“哦,姐姐真是孤陋寡闻了,我怎么就没有看出它们之间有任何关系呢?”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姐姐知道这两句诗吗?”
“当然知道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作得一首七言绝句,名叫《出塞》。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诗人表达的是,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好厉害,怪不得柳姐作诗就像喝水一样,随手拈来,毫不费力,看来你懂得的诗词歌赋一定很多了。”
“一般般了,算不得太多,也就几千首吧。”
“哇!几千首?这也太惊人了。在兄弟眼里,你简直就是诗海吗。”
“恕姐姐我孤陋寡闻,俺只听说过辞海,还没有听说过诗海一说。臭小子,你就别忽悠我了,你还是讲讲这两句诗和你有什么关系吧。”
“柳姐,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谁吗?”
“当然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汉代著名军事将领飞将军李广。”
“李广这个人怎样?”张铮问道。
“飞将军李广,历经汉景帝、汉武帝两朝,对匈奴作战七十余场,并多次参与国内平叛,英勇善战,杀敌无数,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不但是汉代的大英雄,而且先后被唐代和宋代皇帝追封为古代英雄。”
“柳姐,看到了吗,明月和英雄是不是有联系啊?”
“明月和英雄倒是有一定联系,但和你有什么关系吗?”
“姐,兄弟我算不算英雄?”
“什么叫算是英雄?就凭你为国家立下的那些大功,犹如皓月当空,说你是李广式的超级大英雄,一点也不为过。”
“柳姐说得太好了,不过超级就算了吧。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兄弟我既如汉时的李广,也有如秦时的明月?”
“当然可以这么说了。”
“既然可以这么说,那古诗《明月高挂庭院深》一句中的明月,不就是说的我吗?推而广之,正如古人在《柳影重叠香风细》一句中,提到你一样,古人在这首古诗中也提到了我,这就进一步说明,这首诗是古人专门为我们俩作得了。”
“哈哈!你小子费了这么大劲,原来是为了证明古人在诗里也提到你这个‘明月’了,其实,你这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的。”
“姐姐何来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