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已恢复了平时模样,只是让赵昌叫来侍卫总管,在他耳边低声吩咐了几句。
这时,不远处传来了一阵低低的惨呼声。康熙不由得皱眉,问道:“何事喧哗?”
赵昌赶快叫小多子去看看。小多子回来却说是太子在鞭打随行的臣属,侍卫。
康熙目光一凛:“为什么?”
小多子答道:“回皇上的话,小的去问过了,说是都不知道为什么。太子忽然发火就鞭责了。”
康熙猛地抓起茶几上的炖品就掷在地上。“啪”的一声,汤溅盅碎,小多子吓得张口结舌。康熙从口中缓缓吐出两个字:“孽子”
从这天起,康熙便开始忙碌起来了。每日不停地召见身边的近臣。而且在召见的时候,身边不留一人侍奉。被召见的大臣们也都是神色凝重,来去匆匆。各种迹象表明,康熙正在酝酿一废太子之事了。
我置身局外冷眼旁观,忽然想到出来这么久也应该给老四写封情书了。可叹我虽是十项全能,却对使用毛笔束手无策,写情书也不能假手他人,而且我和胤禛的事现在根本不能让任何人知道。痛苦了半天,看到朝中大臣官帽上的顶戴花翎,一个绝世好计浮出水面。
我到膳房要了一根又粗又长的鹅毛,在找了点墨汁和宣纸。托莎士比亚的福,让我想到鹅毛笔这条妙计。在心里狠狠赞扬了自己一把之后,开始动笔。
可是鹅毛笔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使,多写几笔就得蘸墨水,麻烦的要死。再加上我虽然认得繁体字,却只会写简体字,而且也不会像古人那样写文言文。所以斟酌了半天,才东拼西凑地写了一篇半文半白,半繁半简,笔迹半深半浅的所谓情书,自己都觉得惨不忍睹。只能寄希望于我家老四聪明到能够看的懂。然后连忙将信装封,偷偷拿给小多子让他想法交给胤禛。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康熙于返京途中,驻布尔哈苏台行宫时,召集众王及大臣,侍卫等于行宫前,令胤礻乃跪在地下,垂泪宣布其种种罪状,最后说:“似此不孝不仁,太祖,世祖所缔造,朕所平治之天下,断不可付此人!”太子胤礻乃被初废,可事情还远远没有完结。
惊 变
胤礻乃被废的理由,一是胤礻乃与其母的叔父,曾任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多年的索额图勾结,使朝中的索额图党逐渐演变为“太子党”。且索额图还助太子“潜谋大事”。虽在康熙四十二年五月,索额图已被康熙交宗人府拘禁,死于狱中。但此时,亦是太子谋逆的罪状之一。
二则是认为胤礻介重病,胤礻乃“绝无友爱之意,朕加以责让,愤然发怒。”这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大罪名,但接下来的“每夜逼近布帐,裂缝窃视。从前索额图欲谋大事,朕知而诛之。今胤礻乃欲为复仇。朕不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寥寥数语,便已点出胤礻乃的逆子行为和谋反之心,也就是说胤礻乃有意发动政变,夺朝篡位。
但康熙又是怎么知道胤礻乃“裂缝窃视”呢?这则是因为胤礻是暗中监视其一举一动之故。上次,在行宫的时候,他单独觐见康熙,便是向康熙密报此事了。
不过康熙心中还是念挂着胤礻乃,在返京后,因为担心负责监禁废太子的胤礻是会暗害胤礻乃,又特地下谕胤禛与胤礻是共同看守拘禁在上驷院旁蒙古包里,颈上还带锁着链子的胤礻乃。
康熙废了胤礻乃,又诛杀了索额图的两个儿子格尔芬,阿尔吉善及胤礻乃亲信四人,其他罪行稍轻者流放盛京(今沈阳),所牵连的不过旗下几个无名人员。为了安稳人心,康熙还专门下谕说:此事已经完结,应该法办的都以法办,“毋复疑惧”。
康熙废太子后,精神受到了沉重打击,加上丧子之痛(胤礻介),心情苦闷,得了中风,从此之后就只能用左手批改奏章了。
我将熬好的汤药尝了尝,然后端与病榻上的康熙。康熙虚弱地摆摆头道:“又有什么用呢?”
我只得劝道:“皇上,您的身体不仅是自己的,更是天下万民的。太子虽犯了错,但并非不赦之罪。若是改正了,您不就又可以复立了吗?”一边说一边想,还好我记得一点清史的皮毛,知道你会二立二废太子。现在你还对胤礻乃念着旧情,我就顺着你来。到了二废,你给钱我都是三缄其口,不会招事的了。
康熙忽然像是有了些精神,说道:“是不是平时太宽容你们了,一个小宫女也在妄论军国大事,你姑姑没给你说过后宫不得干政吗?”虽是责骂,却无多大的怒意。我心中暗笑,你自个儿不就是这么想的吗?
凌海进来跪禀道:“启禀皇上,四贝勒门外求见。”
见康熙微微颔首,凌海撩开门帘,胤禛走了进来。
胤禛给康熙行完礼之后说道:“儿臣今日来,是有两件事要请皇阿玛裁夺。”
康熙问道:“所为何事?”
胤禛道:“第一件事便是皇阿玛龙体久治未愈之事。儿臣想奏请皇阿玛重新选择太医,和三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