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小v日本记 > 第6部分(第2页)

第6部分(第2页)

无可否认,尊氏是一位机会主义者,随时准备临机应变转变结盟对象。但除了成功的程度外,在这方面他一点儿也不例外。今日的人们相信武士是绝对忠诚的。许多武士无疑地忠于主人,并为主人牺牲生命。然而,中世纪的武士转换效忠对象是很平常的事。14世纪中期的战记文学《太平记》的部队数字显示,在发生于箱根对抗尊氏的一场战役中,新田义贞的7万兵员减少至仅仅100人,尽管他的兵力在数目上比尊氏的6万人多。即使这数字有被歪曲的成分,也只能以大量武士变节投敌来解释。

这明显地显示效忠个人的限度,们是否是世袭家臣。

实际的效忠程度由武士的地位以及他们与主人的关系决定,比如他而且,日文中的“忠诚”一词在那个时代似乎更具有专业服务的感觉,而非无条件的顺从之意。

且再次是务实胜过原则。实际与流传的武士形象形成强烈对比。而典型的中世纪武士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军人也形成强烈对比,后者比起武士似乎更愿意战斗至死,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军人有几分误认为武士都是这样为主人牺牲生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许多日本军人对天皇的狂热效忠反映出下列事实:近代以来日本领导者对教化价值的重新学习——在中古世界狂热效忠没那么明显,恐惧与自利似乎才是决定行为的较大因素。

《太平记》不仅告诉我们有关武士的价值,也让我们看到战争中的中古农民的生活。本书显示,农民被征战中的部队抓去服劳役,或者他们的物品被强制拿走充当军事用途。农民无缘无故被不守纪律的武士杀死。武士们争夺战利品,或抢劫败逃的敌人,因为他们也是机会主义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后醍醐逃离京都去吉野。在此他设立一个流亡朝廷,因此现在同时有两位“天皇”。南北朝持续至1392年北朝(京都)与南朝(吉野)“和解”时为止。较正确地说,第三任足利将军——尊氏的孙子足利义满(1358~1408,1369~1395统治)答应南朝的人可以跟北朝的人轮流继位。但义满将不会遵守其承诺,而南朝家系不久将断绝。

跟之前的源氏与北条氏不同,尊氏较喜欢在京都建立幕府,而幕府被设在该市的室町区域。行政上,他使用许多现有的结构,诸如“守护”与“地头”。

然而,他与守护的关系问题重重,因为他既没有土地分封作为奖赏,也没有源赖朝的领袖魅力。这样一来,他既不能收买也不能驾驭他们,使他们效忠。有些守护跟尊氏一样强大。尊氏与他的大多数继承人也是差劲儿的领导人,没有获致多少真正的控制。争端很多,甚至于在幕府内部本身也是这样。在一场这样的争端中,尊氏派人谋杀他的亲弟弟直义(1306~1352),在铲除敌人方面继续“家庭第一”的传统。

除了极少数例外之外,幕府的实际权力随着岁月持续衰退。强大的“守护”家族,诸如时常占据管领职位(将军在京都的代表)的细川氏,对幕府有强大影响力。山名氏守护家族控制当时66国(地方单位)中的至少11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节 内战(2)

义满可能是一大例外,他不是弱势将军。他不仅“重新统一”两个朝廷,也企图抑制守护的权力,他使用的手段是利用古代大和国家授朝廷官职给许多守护的方法,迫使守护必须居住在京都,因此他能监视他们。为了加强他自己的个人权力,他创立“太政大臣”职位,他本人在1395年把将军职位让给他的9岁儿子义持后当起太政大臣。然后,他模仿古代太上皇的宫殿的豪华风格,耗巨资在京都兴建举世闻名的金阁寺。

另一个有趣的举动是他向中国明朝皇帝朝贡。在1403年致明朝的国书中,他自称“日本国王臣源道义”。这样的自称可能对日本主权造成了伤害,但也建立起幕府不经由本国朝廷直接跟外国打交道的基础。

然而,义满在1408年死后,幕府权力衰退尤为明显。将军的命令常被忽视,且在某些情况中甚至被本身弱势的朝廷有效地否决。例如,1443年幕府禁止某剧团在新年元旦表演,但朝廷许可表演,该剧团也依据朝廷的许可进行表演。

地方守护家族继续扩大势力,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大名(诸侯)的前驱。当守护势力扩大之际,理论上属于不在地主朝廷贵族的庄园实际上被瓜分。庄园收入不再被支付给不在地主。然而,农民仍然付税。事实上,税负加重导致叛乱频繁,尽管农业生产因为工具、肥料和稻米品种的改善而有所提高。

在不受幕府权力拘束的情况下,地方守护家族有时结盟,有时对抗。应仁之乱(1467~1477)使京都大片地区为之荒芜,并暴露出幕府平乱无能。在其后一百年的战国时代,内乱频繁。

在这武士统治的时代,禅宗继续对武士发挥吸引力。禅宗的理想,诸如简朴、克制、纪律及冥想跟全国的失序与混乱形成强烈对比。它是一个诸如寂静(侘び,wabi)、枯萎(枯れ,kare,字面意义是“枯萎”或“干燥”,但有“严厉”、“未装饰的”、“自然的”等含义)、古雅(寂び,sabi)、幽玄(yugen)等唯美理想的时代,这些理想仍是今日日本文化的特色。这些理想之中有许多,尤其克制与幽玄,也是本时期发展的能剧的著名特色。能剧常以悲剧性的武斗作为题材,且常带有来世报应的主题。

与能剧的来世性质平行的是若干隐士诗人与作家逃避现实世界。他们表现出一种比起较早时代的诗人西行甚至更深刻的厌世观。例如,佛僧绝海中津(1336~1405)写道:

闭门千峰顶

往返惟雀云

终日看群山

清风满竹牖

夜餐有松花

僧衣染栗色

红尘宁有梦

唤我出山阿?

在一本葬礼登记簿上发现的一首匿名诗(写成于战国时代公元1500年左右)是全国性内乱的暗喻:

有一雀

单体

双喙

互啄

至死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