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次登陆的宋军,数量上才刚刚一万多。若是打一场大会战,可能连续两次就拼光了。而对金军的牵制却有限,于是散布开来,进行流寇作战。
而流寇作战。原则只有一个快!
快速进攻。快速撤离,快速跑路。
快速的进攻。在金军援兵到来前,结束战斗;快速撤离,不给金军咬住的机会,即便是被咬住了。也能很快断尾求生;快速跑路,不仅要善于骑马,还要善于跑山路,过河,让金军疲惫,从而制造胜机。
在一定有利条件下,散开的宋军迅速汇聚在一起。打歼灭战。
战斗方式在剧烈的变化着,过去时,宋军大队兵马出动,剿灭流寇;而此时宋军却是化身为流寇。遭受金军围剿。
战斗一开始还没有什么,可是渐渐的战斗惨烈了起来。
以强胜弱,是正常情况;以弱胜强,是特殊情况。想要以弱胜强,就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登陆的宋军连续的战斗,除了战斗减员之外,还有气候不适应,生活在南方的士兵,陡然间到了东北,只觉得冷的慌,感冒的很多。
所幸的是,参战前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各种土制的草药喝下去,致使患病率下降,未能影响到整体的战斗力。
而随着战斗的进行,金国一些村寨迅速的集合在一起,加强防备,致使袭击成功率越来越低了。
毕竟,此时东北人口不足二百万,人口稀少。人少注定了好管理,又是实行猛安谋克制度,实行全民为兵,这固然不利于生产,不利于发展,却是最有利行军打仗,能有效的将民力凝聚为军力。
而宋军为了追求速度,也没有携带攻城器械,只是以火药为主进攻方式单调,
而金军也以村寨为中心,骑兵为延伸,不断的压缩着宋军的生存空间,失利的次数加大,一次次无功而返。有几次,由于撤离的速度慢了一些,被金军咬住,吃了大亏。
不过,战果也是显赫的。
金国,毕竟不是宋朝,回血速度太慢了。
宋朝家大业大,又有文官治理,战后重建速度快,伤筋动骨的创伤只需要一两年就缓过劲来,甚至筹备下足够的粮草物资,进行北伐;可是金军多是劫掠为主,虽然也从事牧业,农业生产,只是生产水平很低,受战争创伤的恢复速度也极慢。
此次,仅仅是一个月的大扫荡,就将金军腹地弄得七零八落,狼藉不堪,国民经济遭受了重创;而最为可怕的是,辽东是金军腹地,这里受到攻击,也影响着前线战士的士气。
…………
蛮荒的东北大平原,此时还没有开发,除了少数地区之外,多数都是原始森林、原始山脉、原始草原,这些都极有利于大军隐藏!
在一片原始森林中,汇聚有五千宋军,鸦雀无声,只要不靠近观察,根本发觉不到宋军存在。
而此时,全军正在生火做饭,用的是行军无烟灶。
过去作战,宋军多是大兵团会战,根本不需要无烟灶,因为强大的敌人打不过,弱小的敌人追不上,又不需要打野战,多是露天取火做饭。
可是随着,宋军野战的发展,尤其是登陆辽东作战的开始,隐蔽变得极为重要,于是就有了行军无烟灶。
先挖一个大坑,再在十几厘米处挖一个小坑,然后从底部将两洞贯穿,把挖出的土堆在大坑洞口周围,拍实增强其避光性,在小坑洞口上方向后延伸挖三道烟道,烟道深十几厘米,长两三米,,然后把头盔放在小坑洞口并用土把边填死,在烟道上方用树枝,麦秆之类的东西盖起来,上面盖上土,按照锅边密远而疏的方法将烟道隐蔽好,将引火物从大坑坑底放入小坑内,加柴,做饭。
行军无烟灶,并不是真正的无烟,而是出烟道散烟比较隐蔽,老远不容易被发现。
随着无烟灶的出现,宋军隐蔽性提高了很多,胜算提升了许多。
而此时,喝着肉汤,韩世忠心思沉重,站在思考下一步作战。
“三个月,至少要坚持三个月,只有三个月,局面才会有较大变化!只是真的能坚持三个月吗?”
回想着这些天的经历,韩世忠有种胆战心惊之感,一次次在刀尖上跳舞,多次差些与金军碰在一起,可最后还是擦肩而过,险之又险的避过了一次次劫数。
在胆战心惊之余,韩世忠又升起一阵阵敬佩。
未雨绸缪,说得容易,做得难!
而这位皇帝陛下,在一年前就开始了这种训练,专门训练流寇作战,专门训练隐蔽,专门训练攻坚村庄,算是演习,预考。因为有这些铺垫,此次登陆辽东作战,才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