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赵朴从来不想要压制土地兼并,他不觉的靠一人之力,能单挑了整个地主阶级。
赵朴的脸色变动的阴沉了起来,在场的臣子们也觉得忐忑不安,显然他们的话,并不能让皇帝陛下满意。
“流民动乱,原因很多,说一千到一万,就是土地数量不够,难以养活足够的百姓,故而,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揭竿而起!”赵朴平静道,“各位卿家的办法很好,只可惜治标不治本。朕倒是有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在场的臣子立即竖起了耳朵,李纲不由问道:“不知是何种法子?”
“殖民!”
赵朴提起笔,在宣纸上,写了两个大字。
“殖,养殖,放养;民,百姓,民众。要好似,放养牛羊一般,放养百姓!”赵朴说出了对“殖民”的理解含义。
“吃饭问题,是第一问题。只有解决好吃饭问题,才能谈及教化。连饭也吃不饱,谈论礼义廉耻,谈论忠君爱国,谈论北伐大业,谈论千秋功绩,谈论文成武德,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而人力有时尽,良田的数量是有限的,在高明的一些君王,也无法变出土地。而一些山地、沙地等,土地肥力有限,不适合耕种,强行开发,只会破坏水土!”
“为君王者,当以开辟土地为先。商代时,土地仅仅有河南一部;可到了秦朝北到河套,南到大海,西到四川,东到大海;而到了汉唐时代,扩张到了西域,扩张到了东北;而到了我朝领土萎缩,如今更是划江而治,苟延残喘!”
“开辟领土,扩大领土,不为扬名立万,不为后人敬仰,只为子孙争取生存空间!”
“草原民族也是频繁南下,也是为了争取生存空间,只是他们以杀戮为主,以破坏为主;而我朝争夺生存空间,以弘扬圣人之道为本,以种田为主,以缓解人口压力为目的,建设创造为根本!”
第 444 章 殖民,弘扬圣道
殖民,殖民地!
后人,一谈起“殖民”,多是想到了印 第 444 章 奏。
皇上说了半天,他们还是一头雾水!
赵朴道:“一些蛮夷国家,时常先我朝进贡一些珍奇异宝,而我朝则是以一些金银丝绸回赠,看似慷慨,其实最为小气。钱花了,就没有了,授之以鱼,授之于渔。我朝不应当只是送一些金银,这太俗气了,应当将圣道也弘扬到异地,弘扬儒道于蛮夷,教化他们!”
“东北是女真人萨满教,西域是伊斯兰教,而西藏则是喇嘛教,而南洋诸国又是诸多邪教。而我等应当秉承圣人之道,传播儒学,而不应当让这些邪教,毒害这些蛮夷,让蛮夷们一直蛮夷下去!”
这时,在场的臣子总算是听明白了,原来是想要让一些士大夫们,去蛮夷之地,传播圣人之道。
只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那些蛮夷们,可不懂得尊敬读书人,一个不好就上了架,被烤了!
况且那些蛮夷之地,或是金军占领,或是交通不畅,或是瘟疫瘴疠之地,九死一生呀!
赵朴扫了一眼他们,就知道他们心中想什么,这是多年来养成的默契感,不由开口道:“蛮夷之地,多有大军护送,安全无比。闭门造车,不是圣人之道。即便是论语倒背如流,也未必能弘扬圣人之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圣人之道,不在于说多少,说得多么漂亮,而在于做得有多好!”
“立德,立言、立行!立行胜于立德、立言。说一百句漂亮话,也不如干一件事实!”
“当年孔子才学出众,与他不相上下之辈,大有人在。可是为何只留下孔子名号,其他人泯然众人矣,只因为孔子以行检言,行胜于言!”
“当年,孔子游历列国,儒家为之兴起,世人才知儒学存在;后来孟子周游列国,儒学成为一时显学;而董仲舒游历列国,最后说服汉武帝,独尊儒术,方有儒家今日盛世。孔子能周游列国,尔等难道不能吗?”
这时,各个大臣总算是明白了皇上的意图,这是要臣子们效仿孔子周游列国。
只是孔子只是在几千里范围内打转,可他们中一些人却要出海,到南洋。
南洋,湿热,毒气重,一个不慎就是病重身亡。
这可比孔子周游列国艰难多了,危险系数也大。
只是臣子们都没有反驳,总不能说怕死就不去了吧!
这也太丢人了。
果然赵朴说道:“其实死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大宋天天都在死人,牵线战士每时每刻,都面临着生死。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或是老死在床上,或是死在美人肚皮上,或是死在战场上,或是为国而死,总是免不了一死。若是因为泡妞把妹,身体亏空,最后死在女人肚皮上,那是龌龊,是轻于鸿毛;若是为弘扬儒道而死,那就是重于泰山!”
只可惜,在场的大臣们都是老油条,没有听进去。
宁可轻如鸿毛的活着,也不愿意重如泰山的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