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轩回到京城的时候,离香江回归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
大家的情绪都比较亢奋,有的单位还组织了不少的活动,比如作协就有在六月份和香江作家举行文学研讨会的计划。
这种活动少不了演艺圈的参与,香江回归肯定会有文艺晚会。
能够参加这种规格的晚会是一种荣誉,歌手和演员都很积极。
电影行业同样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大致的意思是在香江回归后,要加强两地电影从业人员的交流,对香江电影实行更为开放的政策等等。
所谓的交流就是为香江演员来大6展提供便利,鼓励和香江电影公司合作拍片。
一些原本很难进入内地市场的香江电影,在修改后可以在内地院线上映。
电影圈内的人对此各持己见,一方面认为通过交流能够借鉴香江电影的国际化经验。
香江在学好莱坞那一套,同时又比好莱坞容易变通,它吸收了好莱坞的经验,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咱们既然学不到好莱坞的经验,不如先学香江的经验。
也有人认为那不如直接去学好莱坞的经验,那样还彻底一点。
另一方面,香江电影的进入对国产电影无疑是一种冲击,不过反正被好莱坞大片冲击惯了,大家也就不怎么担心了。
这些政策目前还看不出什么来,总体来说,电影圈较为平静。
林子轩去过香江,对香江的电影圈子不抱期望,那个圈子非常封闭和排外,还很势力,想和他们合作沟通并不容易,现在跑过去估计只能得到白眼。
而且,香江电影即将进入严冬期。
等他们以后没片子拍,来内地圈钱的时候,再谈合作好了,那时候主动权在咱们这边。
在内地,有部分电影人倾向于香江,还有一部分电影人倾向于好莱坞,倾向于欧洲的也有一小部分,剩下的是本土派。
本土派也叫做保守派,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展国产电影。
林子轩不介意和国际上的电影人合作,但他不想抱大腿,算是本土派,只是不明显而已。
这和各人的教育背景有关,在国内受教育的大多是本土派,有留学背景的崇尚好莱坞模式,国内的艺术院校也会培养出一批崇尚欧洲艺术电影的人。
由此形成了一个个小圈子,影响着国内电影行业的展。
慕姗姗根据林子轩的提议做了两期有关亚洲经济的访谈,邀请经济学家从两个方面解读亚洲经济未来的展走势。
现在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亚洲正处在快展的时期,这个时间可能会持续十年以上。
但也有一小部分学者认为亚洲各国的经济虽然展很快,也存在着不少的隐患。
比如金融体制监管不严,存在漏洞,经济泡沫和银行不良资产膨胀等等。
这两期的《姗姗访谈录》播出后,收视率的确是上去了,却引起了经济界的抨击。
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言论,会误导观众,并列举大量的证据来证明亚洲经济没有问题。
目前,《姗姗访谈录》在全国五家电视台播出,好在没有上星频道,不是对着全国观众播出,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