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今日,咱们这AI世纪的‘新兰亭派’,就以汤代酒、以谜代诗,招开啦!”解谜聚会的总招集人詹贯壕,拿起了纸汤杯,示意干杯。
“……………”
众解谜玩家们,又是一片无言当中。
不知该从何吐槽。
首先,咋突然就蹦出兰亭这概念?
其次,何谓以汤代酒?果汁或茶之类不行?
而且,味噌汤,干杯……?
“这该怎么吐槽的好。”
“这汤是他斗内(奉献)的吗?”
“土豪就不能拿点干货出来吗?”
“没汤匙了吗?”“海带不就是干货嘛,嘻嘻。”
“用这个吧。”
竹筷子——“…………”
“流觞曲水……那流水呢?这又没有。”
“干货?我还迪化呢!”
“你可以去济兰、曲水庭……”
“水龙头去开几下便是了,咯咯咯咯。”孟开衡打趣道。
“这就是魔术家的机巧应变能力!”匡灵舒赞誉。
“难道是,水龙头随意安插在墙上,然后就能有水、这样的魔术吗?”
“………”“水龙头,不就这样吗?”、“对啊。”
“………”“这………”“………”“呃……”
“回到正常点的状态吧,贝老师,这次会来吗?”
“她会比较晚到的样子。”“什么叫正常状态?”
贝老师是位年轻女老师,此解谜团体的新任指导者,似乎是詹贯壕等人透过某些关系找来的。
就此游戏来说,指导者无疑是裁判角色。
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她能担纲第三方的中立角色,以便玩家们的伏笔、暗谜、设置等……能预先储藏在她这里。
这样一来就有了“作为谜的预藏兼证明的公正第三方”这样的纽带。
比如说:丙生想出了一道不错的谜题或某谜题的答案,基于某种因素而还未发表。但为了怕万一有谁也得出类似的内容,并捷足先登地公开发表。于是丙只要尽早提交自己的发现或创意等,递交到中立第三方的贝老师这,即可证明其在大约哪个时机点便已想出了该事物。
又如以前西方的科学研究者们,就会先弄些密码暗语,提交给学会,以便来日若需要证明:当初自己尚未提交的研究与进度,最少是确有此事的。
并且、甚至,贝老师这个第三方,还能协助某些计划的推动……等等。
“俗话说,人死留名,虎死留皮……所以让我们欢迎——贝死留壳的——贝老师!”这是詹贯壕介绍贝老师的开场白。
“………”“……”“贝死……”
“……”“留壳………”“………”
贝老师提出了“主题玩法”——以若干次集会,或为期一整周、一整月等不特定限期,进行针对某种指定主题为核心题材的谜题创作与探讨。
“我姓贝,那正好,接下来就先以贝壳、贝类来作为文案、主题吧。”
“蛤?”“啥呀?”“贝壳的谜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