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伐明冲宵 > 第90部分(第2页)

第90部分(第2页)

当时一般的做法是:各类文书全归口于内阁票拟,疑难者由皇帝召阁臣一起商议决定。但必要时皇帝也可在禁中主动提出自己关于政事和用人的意见,通过手诏、中旨(或宦官传口谕)下内阁票拟。对于这类手诏等,内阁可以奉行。也可以拒绝,全都合法。

历史上绝顶聪明的嘉靖皇帝,经过多年与文臣的斗争 ,终于使中旨慢慢合法化,成为皇帝的一种权力。尽管如此,在此之后,应信用内阁、而不应滥发中旨的意见,仍接连不断,没有一个皇帝在原则上加以拒绝。

因为君主拥有至高无上权力。各个君主的性格并不相同,每届内阁成员又各有特点。所以君主与内阁矛盾后,越过内阁,迳发中旨处理政务之事也不少。

但是明代皇帝虽有时下中旨处理政务。似乎由他独断专行,实际上并不合乎惯例、制度。

皇帝自己心理上大概也得承受很大负担,怕成不了“明君”。所以万历皇帝对阁臣的抗议。只得以“不省”了之。反过来也就证明,一般情况下。必得受内阁的限制。

此外,除了内阁之外。还有六科给事中也在制度上直接起着限制皇权的作用。

明初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成为独立机构监察机构。其重要权力之一就是:皇帝所下中旨,内阁未反对,草成敕诏;或内阁票拟,合皇帝心意,批准执行,都得再发至给事中处详审。如以为有害整个统治利益,同样可以封还诏书。

正因为内阁、给事中等各种制度的限制,在明代,表面上废去宰相,君主独断专行更加厉害。实际上发展的结果是,君主行使权力时在制度上受到的限制比过去更大,想要独断专行的困难更多了。

到了崇祯皇帝这里也是如此,尽管他胸怀大志,想要一扫万历、天启二帝的颓废。但是因为没有受过正规的帝王教育,崇祯皇帝的政治手段非常匮乏,根本不是老奸巨猾的阁老大臣的对手。

为了免除制缚,崇祯皇帝只能通过中旨传达自己的意愿。

崇祯皇帝为人暴躁,并且残忍,对待哪怕是保扶他登上皇位的首辅来宗道,也没有留一点儿体面。

像这样性格刻薄,内心敏感多疑的皇帝,是非常不好伺候的。所以哪怕崇祯皇帝下发中旨,一般的阁老、给事中也不敢冒着极大地风险封还。

接到崇祯皇帝的中旨,晋陕总督杨鹤也非常为难。作为一个文官,他对于皇帝肆意践踏规矩也比较反感。但是对于崇祯皇帝的认识,这两年来杨鹤也有些了解。杨鹤本人并不算眼睛里不揉沙子的刚烈之臣,他尽管心中不高兴,也决定奉旨行军,去通州城下看看情况再作打算。

几日以后,等甘肃总兵杨嘉谟带兵赶来,杨鹤就汇合了九边五万精兵,浩浩荡荡的朝着通州城杀来。

通州守将正是后金镶红旗旗主岳托。镶红旗在代善岳托两代旗主的治理下,发展的比较兴盛。仅仅岳托的镶红旗下面,就有三十个牛录,旗丁差不多八千。

这一次跟随岳托出战的旗丁,也只有不到三千人,其中一千人是精锐的披甲人,剩下的一千只是贫穷的跟役。最精锐的八百人,正是威震天下的白甲兵。

白甲兵又叫白摆牙喇军,是满洲八旗最精锐的军队,每一个牛录也只有十几人。

这些白摆牙喇军,每一人都是骁勇善战的勇士。他们能够熟练的使用强弓,射得重箭,每一人都有一手过得去的箭术。还能穿起三层重甲,使用钉头锤、狼牙棒、破甲斧充当攻城陷阵的重步兵。

此外因为辽东塞外的艰苦环境,这些白摆牙喇军人人都会骑马射箭,还能够在马上披甲冲阵。既能充当骑兵,也能充当步兵,能适应大部分艰苦的地形。

哪怕在整个东亚大地,当时的白摆牙喇军都是第一等的精兵。尽管白甲军精锐善战,但是人数却不多,整个满洲八旗的相加,也不过六七千人。

这些白甲军,与明朝的家丁一样,大部分在战争中充当旗主、甲喇章京等满洲贵族的护军。(未完待续。。)

第六十七章岳托

通州城内,岳托麾下的兵马超过一万。除了驻扎着岳托为旗主的镶红旗三千人外,还有察哈尔、哈拉沁、苏布迪等蒙古骑兵总计三千人。

剩下的五千人,则是跟随满洲旗丁征战的家奴。尽管他们没什么甲胄,但是因为八旗军最重军功。只要在战争中立下大功,不仅可以得到丰厚的赏赐,还可以抬旗成为旗丁。

所以这五千辅兵的战斗力并不软弱。因为平时操练严谨,这五千辅兵的真正战力还超过九边明军。

岳托登上通州城头,看了看城外的杨鹤大军。

只见城外尘土飞扬,杨鹤大军正在安营扎寨。大军分为三股,分别扎下三处营寨,死死地围住了通州城。这三处营寨呈品字形,距离不超过五里,可以方便的互相支援,无论岳托攻打那一座营寨,都会三面受敌、难以建功。

杨鹤、满桂等文物将帅用兵沉稳,并没有给岳托留下空子。

对于这一点,岳托并没有疏忽大意,他少年时就屡经战阵,以英武善战闻名辽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