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隐听闻这话,心头忽的一震,慌乱之中更多的却是喜悦,却是不敢耽误,急忙从座上移开跪于地上,声音略带些发颤道:“愿意愿意,请先生教我。”
王先生笑意浮上眉眼,尽管他脸上似乎一直挂着些许笑意,但这应当是他几年来笑得最高兴的一次。
反正丁隐从未见过先生这般高兴,只可惜这笑容只是昙花一现,尚未仔细欣赏,便已消散如常。
王先生点点头道:“磕三个头,便算拜入我门下了。”
丁隐未有丝毫犹豫,磕了三个响头,又道:“师父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两句话,结了一段师徒缘分,成了一位文武全才,定了一片万里河山。
王先生闻言浅浅一笑道:“起来吧,我且与你讲讲这修行之事如何。”
丁隐内心已是极其激动,但还是克制住答道:“徒儿愿闻其详。”
“天下修行之法殊途同归,共分九境,分别为垒土、化清、灵修、天堑、造化、归藏、通玄、感神、破军。所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故先贤以垒土境为修行之始。”
“修炼之初,不过是吸纳天地灵气,积累于体内,日积月累,待到炼化之灵气足够充盈之日,即可突破垒土之境。”
“如今你尚未修行,谈之后的境界修行为时尚早,便先与你讲讲修行之法。天地间灵气以东方破晓之时与月华普照之时最是浓郁,此时有日月精华相佐,最是适宜修行。”
“至于如何修行嘛,则是须得凝心静气,冥想法诀,引天地灵气入体,藏于丹田,万不可心有杂念,以致走火入魔。所谓修炼之要,不外乎是‘悟’与‘勤’二字,二者相辅相成。
“若想突破原有之境,则必有所悟之道不可,然若有所悟之道,却无充盈之灵气,亦不过是镜花水月,徒劳无功罢了。”
“我儒家之道,自古讲究的不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辅佐君主,造福黎民百姓为己任。小隐,今后若想有所成就,则须时常翻阅儒家书籍,更要做到知行合一,不可只知空谈,唯有心中有道,方能踏入极境。似那般心术不正者,则必是自断前途,悔之晚矣。”
丁隐一字不落地记在心中,见师父看向他,急忙重重地点点头示意明白。
王先生接着道:“修行之道,须有心法相助,方可引灵入体。我传你一篇法诀,你且细细听好,此篇曰《明德正心》,平日里须时常默念,亦须多读儒家名篇,如此方可有所精进。”
言罢,王先生立时正色起来,缓缓念出一篇法诀。约莫半刻钟后,王先生方才念完,看到似乎仍是一副茫然之色的丁隐,问道:“正则,记住了几分?”
丁隐这才从先前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歪着头想了想,道:“弟子愚钝,约莫……七八成吧。”
王先生脸上露出几分诧异,讶然道:“噢?背来与我听听。”
丁隐依命从头到尾背了一遍,果真记住了有七八成,王先生心中大惊,难得的喜上眉梢,竟是连道了数声“好”,从书房内取出几张卷起的纸张给他。
丁隐打开一观,原来正是那篇《明德正心》。
“今你已是我门下弟子,今后须志存高远,勤勉笃行,为国尽忠,为民造福,使百姓少有所倚,老有所依,方不负为师重托也。”
“若敢为非作歹——我不饶你。”
丁隐听了这话,不禁浑身大震,肤生粟栗,一颗赤子之心更是怦怦直跳,顿时肃然起敬,跪地答道:“弟子谨遵师命,誓不忘师父今日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