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很喜欢跟他这个不爱传话、也与其他兄弟不大亲近的弟弟聊天,而且身边总带着一帮子的&ot;心腹&ot;。可据他的观察,那些人有几个的眼神鬼祟得很,难说会不会将今天的&ot;秘闻&ot;又带到什么地方去。那些太监宫女、甚至包括他们主子的碎嘴工夫实在让人厌恶!
&ot;我年底大婚。喂,要不要我弄几个丫头到你宫里?&ot;太子贴近了他问道。
女人?他皱眉,摇头。
&ot;啧,皇阿玛在你这年纪都生孩子了。矜持个什么劲儿?!&ot;
他的两道眉几乎皱到一块去了。女人!一想这词,就想起后宫里那些眉目中打架的女人们。将来若是他家也这样,还不如出家去!&ot;殿下,你可要管好后宫。不论是少娶几个女人,还是立好规矩不让她们造次,总之得有家规国法的才行……&ot;
什么跟什么呀!太子偷翻个白眼。这弟弟……真是!不过,难不成他去跟那些小孩子弟弟们谈论女人?太小了吧!
十四阿哥已经快到了念书的年纪,可还是贪玩爱闹,还能受着母亲的宠爱;而他与母亲只是君臣间的问候几声,冷热立分。但在皇阿玛眼中仍然是母慈子孝,因为除非病了、他从不会断了请安,最多时辰早些,也是在宫里规定的时间内,有时也就隔了帘子问候应对几句,有什么好的赏赐互相给些,也算处得不错吧!
听说今年又会添弟弟或妹妹了。皇阿玛在女人身上可真会用功啊……
&ot;……四阿哥?&ot;
&ot;哦,谢师傅,明日起我会随皇父巡视京畿,您可否讲讲京师附近、黄河以北的土地物产?&ot;
&ot;……微臣来自浙江。&ot;
&ot;那,&ot;怎么又是不懂的外行来管本行的事情!那他讲什么农事策略?不是误人子弟吗!这跟让文官上战场、武官主考场一样的滑稽……可本朝也不是没有这样的&ot;趣事&ot;。&ot;请师傅讲讲浙江历年的知名文士如何?&ot;
&ot;好好!&ot;
老头子兴奋地两眼放光。而他只是给自己一个发呆走神的机会……而已。
他,皇四子胤禛,在跟随御驾亲征后终于也有了封号头衔!
自然有大臣为他仅仅是贝勒、而三阿哥却是郡王而有所质疑,但他一点也不难过‐‐这一点连他自己也觉得很奇怪。
&ldo;四阿哥,用人不能过严,更不能让不在其位的人做其事……&rdo;自他有记忆始,除了考功课之外,也只有在皇额娘去世之后,皇阿玛才这样跟他长时间说话,只有他们两个人。&ldo;是否对皇阿玛此次的加封不满啊?&rdo;
&ldo;儿臣斗胆,自认文武皆不若三阿哥,低一品级也是按理成章的。&rdo;反正不比八阿哥低就成。&ldo;何况,儿臣随驾亲征的功劳并不大,只是分管些粮米,抄了长刀骑马而已。论品学才干,顶多不过是个三眼花翎的贝子。&rdo;
&ldo;哈哈哈!那你说说,朕此次为何要加封你们?&rdo;
&ldo;亲征得胜自然要封赏的,一来做得臣下们看:有功既赏;二来是让儿臣等为皇阿玛分忧政务时,有个身份可恃。&rdo;他冷清平静地回答。虽然他更加介意在母亲面前能有个新的身份地位,起码让她……和泉下的皇额娘面上有光:总不能落下惠妃太远吧!
&ldo;好!说得好!&rdo;
年近四十的康熙帝仍然是指挥亲征的那个不言败的君王,也是他一直追逐着的目标‐‐能做像皇阿玛这样的人,才是人生之极致!虽然太子已定,可他总可以做一名贤王,像福全皇叔那样辅佐主上、指点江山,别让他走岔了、走远了。
&ldo;来,说说看,你想进哪一部?&rdo;
&ldo;户部,去掌管农耕物产的有司学习。&rdo;上过战场,才知钱粮的重要。那是要害,是血脉,是咽喉,是一国之重!
&ldo;对!对!众阿哥之中只有你提出要去户部!八阿哥跟朕提了,要去吏部……最后想想还是让他先去礼部。你,四阿哥,&rdo;康熙帝心情大好地做着手势,&ldo;去户部,看看我大清的疆域、那么多的物产,还有这天下民生!&rdo;
&ldo;儿臣遵旨!&rdo;君无戏言,一旦他领旨,就不会轻易有所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