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交州距离中原太远,又有南岭(南岭指的是横兀在荆州扬州和交州之间一系列山脉的通称,其中包括且不限于: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等代表性山脉)阻隔,道路不畅。
从交州地区北上的地形极其复杂,道路险峻,不利于行军用兵和后勤补给。
其次是人口太少,战争潜力太低,士兵战斗力和战斗意愿严重不足。
最后是各方面条件大大落后于中原。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得以立国的基础是钱和士兵,光有钱没有士兵,这个国家会成为待宰肥羊;光有士兵没有钱,那和黄巾起义没什么分别。
其实,无论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有打过“占据交州,以此为根据地,西攻益州、北图江左”的想法。不过最终都因各种困难不了了之。
当然,起初占据交州的时候(210年),孙权也打过从交州出兵益州的主意,后因吴蜀联盟进入蜜月期,刘备率军入川,以及周瑜病逝等种种原因,孙权暂时放弃了攻打蜀地的想法。
尤其是借出南郡后,想攻打蜀地只能从交州进兵,而由交州去攻打蜀地需要花费的代价实在太大,大到东吴都有些难以承受。
最重要的是,如果孙权真想攻打蜀地,有一条更近更便捷的通道——拿下荆州,顺江而上。
反过来,这条路同样适用于蜀汉攻打东吴,顺江而下即可,根本不用绕路到交州再迂回几千里去攻打江东。
放眼整个三国时代,也只有在晋灭吴的时候,随便派出了一路人马由霍戈统领着进攻交州,用来牵制东吴兵力。其余几十年间,即使蜀汉和东吴关系破裂互相攻伐那几年,都不曾以交州作为用兵之地。
但马谡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挑选交州这个孙权控制力最薄弱的地方下手。
虽然交州相对于中原很穷、很落后,且出行路途遥远,极其不便。但这并不代表交州毫无战略价值。
交州起初与中原地区差距并没那么大,对于江南地区的战略价值也是很重要的。
但自从百年前爆发了那场绵延百年的羌乱后,东汉朝廷常年奔波于解决西北乱局,根本无力加强交州的统治,无力维持交州的进化。故而,交州的经济、文化、建设、交通等方方面面都陷入停滞,并很快与中原地区脱节,进而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战略价值。
尽管士燮一度称雄于交州三十余年,可从来都没敢往外扩张一步,士燮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以交州的实力连自保都很困难,只能依靠道路遥远暂时割据一方,更别提争雄于天下。
再加上士燮是个喜文不喜武的统治者,在掌控交州几十年间,也仅仅是提高了改变了交州地区落后的文化水平,并未让交州的综合竞争力有很显著的提升。
根据东汉后期(140年)的人口普查,两三百年不曾发生大型战乱的交州,人口只有二百多万。以交州的广大面积而言,这人口实在过于稀少和分散。
在经济实力和人口实力如此低下的地区,是很难支撑大规模军事作战的。即使拿下了当地,以当地后勤力量也难以维持大军的日常用度,只能依靠本国中枢地区的财政进行远程支援,此举过于消耗国力财力,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时期,各个诸侯都望交州而却步。
后来三国鼎立,天下被瓜分完毕,东吴这才把目光看向了无人问津的交州,并依仗着发达的水军,在筹备了数年之后,顺利在名义上掌控了交州。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把交州化为战略目标之一: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利尽南海指的就是割据荆州以后,拿下南面的交州,直通南海,掌控珠江流域。不过诸葛亮的计划在得到南郡之后就行不通了。
因为当时刘备仅仅占领荆州几个郡,根本无力派遣大量远征部队进攻交州,而军队派的少了又控制不住广大的交州。
孙权在将南郡借给刘备的同时,就命步骘进入交州,占据了交州东面一半地盘,并从交州划分出广州,州治设立在南海郡番禺县。
其实若不是天下被瓜分完毕,东吴水军又较为发达,孙权大概也不会想控制交州。
这也是刘备在占据荆州后,宁愿去和刘璋争夺益州,也不愿南下占据无主的交州的两个主要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孙权对交州有意)。
现在,马谡也对交州有意。
不同于孙权只拿交州当后花园,只是种种菜、收收税,马谡是想把交州当做进攻东吴的战略基地和跳板,或者说,将交州变成牵制东吴精力的主战场。
单枪匹马来攻略交州,也是马谡费尽心思所想出的破解三足鼎立微妙平衡的绝佳办法——即把三国变成四国乃至更多国家,让各个国家陷入大乱斗模式,之后远交近攻,逐一蚕食掉整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