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刘愈自从从军以来第一次正式带兵出征。
以前他用的都是野路子,没这般正式。作为皇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出征,本来皇应该亲自出城为刘愈践行,但因为此行是对内的战事,一切都以低调为主。甚至连御林军出城都是分批进行。
所调用的兵马,从南长安大营调步兵两千为右军,从御林军调步兵两千为左军,再加上女军四千为中军。这是刘愈所带的全部兵力。而后勤方面主要由南长安大营负责,各路的行进和布防,一切都突显前后慢的节奏,赶路紧急,在进入叛乱区之后减慢行。
这次平叛基本都是以步兵为主,毕竟现如今大顺朝的骑兵都聚集在北部边关准备与突厥的一战。而刘愈所能调用的骑兵,满打满算不到五百骑。
叛乱已经蔓延到关中中部以南的大多数地区,使得关中南部的赈灾也处于停滞状态,很多流民都放弃家园向北迁徙来躲避兵祸。也有很多的难民加入了叛乱的队伍。
在叛军中,比较有声望的是地处东部回城一带的福成和相对靠南的6九。其部下相对有军纪,在明抢方面也只是应对官府和富户,面对灾民他们还放粮食来扩充军队。因为福成一系的叛军相对靠北,是在东水营南下之后先清剿的一部,在与福成叛军的两次交战中,福成叛军基本都以溃败结束,但因为朝廷有令不得以残杀来对待叛军,因而东水营大军也并未展开追击。福成叛军已经分散到周围六七个县城。据城而收。
至于南部6九一系。则因为旱情的严重,加缺粮一些,向北展被齐方和张诸所招募的军做阻隔。虽然军装备尚不齐全,所用的基本都是地方团练的武装,但这些武装也比叛军先进不少。地方叛军遇到军也不敢战,躲躲闪闪基本是游击战。到处都有叛军,也并不止福成和6九两路,加上地方旱灾和流民处处。给朝廷的平叛端增加了很多难度。
到大顺朝,关中之地徒弟最为肥沃,养育了二三百万人口。虽然有很多地区的旱情很轻,但因为这次叛乱的蔓延,使得整个关中之地都处在一种混乱的状态之下。军队越往南,见到的境况越为不堪。因而这次平叛是和救灾一起展开的,后续而来的粮草,也要运抵到灾区,这次平叛出兵的明目是由刘愈协同地方分赈灾粮米。
因为流民的问题,大军行进的度也不是很。原本计划两天抵达重灾区,结果到第三天的下午。中军才路过关中中部城市录城。在录城城外,大军也是第一次夜驻,刘愈也要汇总各方面的消息,确定最后的战略问题。现在各路叛军混杂,先清哪一路,或是以何种方式来平定叛乱都是摆在他面前的问题。
对于内战来说,刘愈尽可能还是想以抚为主。叛乱之众,大多数都是活不下去的灾民,只要有口饭吃,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继续对抗朝廷的必要。可现在刘愈不单要面对一些活不下去才叛乱的饥民,要面对那些有政治目的的叛乱匪,有淮王一系的人在暗中作梗,提供给这些叛军武器装备上的支援。毕竟铁质的兵器在民间还是为少,总不能拿把菜刀上阵杀敌,斩木为兵也不适合跟正规军作战。叛军所用的武器,基本也都是地方团练仓库废旧的武器,甚至有的直接用铁杵和铁铲之类的农耕器具为武器,也不需要多先进,他们靠的是一股气,冲上去抢完了,集合回来分了粮食,然后再准备下一次的哄抢。
有很多县城在叛军为患之后就处于封闭状态,因而即便在重灾区,也有很多城市仍旧处于朝廷的绝对管辖之下。现在地方的叛乱只有两个展方向,一个是继续向北,往关中中部偏北的方向挺进,这条路上困难重重。一来是接近天子脚下的长安城,地方团练的势力也准备充分,他们面对的打击加严厉,很多县城他们也法进入。二来是向南,也就是汉中之地展,这条路同样充满荆棘,毕竟汉中和关中之间隔着天然的屏障,一些险关和要隘不是一些普通的叛乱农民军可以攻破的。
现在地方能抢掠的县城基本都被叛军抢掠了一遍,现在叛军为了生存下去,继续扩大规模,将多的目光放在了那些县城之外高墙之下的地主庄园之上。因而在这时的叛乱多的是地主武装和流民武装的对抗,在这些庄园中有武器有粮食,有人丁和财富,是以前普通百姓想都不敢想的风水宝地,好似世外桃源。现在他们有了组织,有了带头的,就加肆忌惮,反正饿死也是饿死,不如跟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地主阶级斗个你死我活。
有的地主庄园是被硬生生攻破的,要么是从正门,要么是从周围的高墙爬进去,总之这些灾民也有自己的办法。在强行攻破之后,里面的人丁被杀戮殆尽,而妇女也多半不能幸免走兽侮辱。这也跟平日里两个阶级的仇视心态有关。不过在一些地区用的方法相对温和,有很多地主为了不遭受灭顶之灾,主动拿出粮食来接济地方的叛乱势力,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展壮大势力,还可订立互不侵犯的条件,如此一来,对方对叛乱的纵容也使得叛乱展的很迅疾。
其实刘愈最关心的还是地方上原本种植的南洋甘的情况,从朝廷大肆展的力度来看,很多地方都只种植了这一种农作物,现在距离收获的季节大约还有两个月。地里的南洋甘成片的也没人管,显然灾民们并不觉得朝廷推广的是什么好东西,而南洋甘的苗也不是什么美味佳品,他们权当是朝廷在灾年鼓励他们种了些没用的草。这使得刘愈看到荒废在地里的南洋甘很心疼。
要是跟淮王开战,这些可都是再合适不过的军粮!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