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吞噬星空之造化 > 第67章 整理古籍(第1页)

第67章 整理古籍(第1页)

#整理古籍在古老小镇的边缘,有一座饱经沧桑的老宅,青灰色的瓦片层层叠叠,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岁月;斑驳的墙壁爬满岁月的痕迹,犹如一部无声的史书,默默记载着徐家数不清的故事。徐阳就出生在这座老宅之中,自幼,他便浸润在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里,家中长辈对古籍的珍视,如同守护家族最珍贵的宝藏,那些泛黄书页散发的墨香,成了他童年记忆中最独特的味道。小时候,徐阳常常看到父母在地下室里忙碌的身影。地下室灯光昏黄,摆满了陈旧的书架,架子上的古籍层层摞起,有的书页脆弱得一碰就碎,有的被岁月侵蚀,字迹模糊难辨。父母总是戴着白色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阅、修补,神情专注而虔诚。那时的徐阳尚不明白,这些看似破旧的书籍,为何值得家人如此耗费心血,他只觉得那地下室是个充满神秘魔力的地方,吸引着他的好奇心不断蔓延。每当夏日午后,蝉鸣悠长,徐阳便会悄悄溜进地下室。他踮起脚尖,从书架底层抽出一本画册模样的古籍,画册纸张厚实,绘满奇奇怪怪的图案——有腾飞于云海的蛟龙,鳞片栩栩如生;有身披祥瑞之光的麒麟,周身纹路神秘莫测;还有些身着古装的人物,眉眼间透着说不出的古韵。徐阳看得入迷,小手不自觉地摩挲着书页,却不慎扯下一角。他吓得小脸煞白,心脏狂跳,慌乱地将古籍塞回原位,飞也似的逃出地下室,此后好些天都不敢再靠近,生怕被父母发现。随着年岁渐长,徐阳对古籍的兴趣愈发浓厚。上学识字后,他开始尝试解读古籍上的文字。那些文言文艰涩难懂,像是一道道谜题,却也激起了他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儿。夜里,做完功课,他便窝在台灯下,对照字典,逐字逐句钻研古籍中的语句。遇到实在晦涩的段落,他就跑去请教镇上退休的老教师,老教师戴着老花镜,翻着古籍,啧啧称奇:“小阳啊,你家这些古籍可不简单,都是祖上留下来的宝贝,里面藏着的学问,够你琢磨一辈子喽!”这番话,让徐阳愈发笃定要深入探究这些古籍的价值。高考填志愿时,徐阳不顾父母劝阻,毅然选择了古籍修复与文献学专业。父母虽忧心他日后就业艰难,但见他目光坚定,也只好默许。大学时光,徐阳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图书馆里,有关古籍的书籍资料被他翻了个遍;课堂上,他积极向教授请教古籍修复的技巧、版本鉴别方法;课余,他还参加各类古籍修复实践活动,手指被浆糊黏住、被修补工具划伤是常有的事,可他从未喊过累。寒暑假回到老宅,徐阳不再是那个只懂偷看的孩子,而是正式加入父母的古籍整理队伍。此时,他才真切体会到这项工作的艰巨。徐家古籍数量庞大,年代跨度从唐宋至明清,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医术药理、家族史志诸多领域,因保存不当,不少古籍受潮发霉、虫蛀鼠咬,惨不忍睹。初次面对破损严重的古籍,徐阳心里直发怵,手都不知该往哪儿放,生怕稍有不慎,就给古籍造成二次伤害。父亲看出他的紧张,拍了拍他的肩膀,递上一副新手套:“阳阳,别慌。古籍整理讲究的是耐心、细心,咱一步步来。”说罢,父亲示范起来,先用软毛刷轻轻拂去古籍表面灰尘,动作轻柔得如同抚摸婴儿肌肤;再用特制药水喷洒,祛除霉斑,药水比例、喷洒力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最后,针对虫蛀孔洞,父亲取出宣纸、糨糊,裁剪出合适形状,一点点填补、黏合,修补处平整光滑,与原书页浑然一体。徐阳看得目不转睛,暗暗记下每一个步骤。在父亲指导下,徐阳开始独立修复古籍。他接手的第一本古籍是明代的医书,书页泛黄酥脆,边角残缺不全,书里还有不少被蠹虫钻出的密密麻麻孔洞。徐阳深吸一口气,按照流程,先为古籍“沐浴除尘”,软毛刷缓缓移动,灰尘簌簌落下,他额头却沁出细密汗珠,生怕用力过猛。祛霉时,药水味刺鼻,熏得他眼眶泛红,却不敢有丝毫分心,紧盯书页变化,确保霉斑清除干净。到了修补环节,徐阳更是全神贯注,裁剪宣纸时,尺寸反复比对;涂抹糨糊时,量少而均匀,手指灵活地将修补纸片嵌入孔洞,压实、抚平。一本医书修复下来,耗费了他整整一周时间,成果虽不算完美,但看着古籍焕然一新,徐阳心里满是成就感。古籍整理不只是修复破损,版本鉴别同样关键。徐家藏书中有几套《论语》,看似相同,实则版本各异。徐阳翻阅资料、请教专家,了解到不同朝代刻印《论语》在字体、排版、避讳字上大有讲究。宋代刻本字体刚劲有力,笔画粗细分明;元代刻本字体圆润,多简体字;明代刻本纸张厚实,避讳皇帝名讳十分严格。凭借这些细微差别,徐阳仔细甄别,为每套《论语》确定年代与版本,还撰写详细笔记,记录版本特征,以防混淆。除了技术活儿,古籍整理还需深入解读内容。徐阳在一本清代家族谱牒中,发现徐家先辈曾参与抗击外敌的事迹。当时外敌入侵,徐家散尽家财,招募乡勇,奔赴战场,族谱中寥寥数语,却勾勒出先辈们英勇无畏的身影。徐阳热血沸腾,进一步查阅县志、史稿,将这段被历史尘封的家族故事完整还原,撰写成文,发表在当地文史刊物上,引得不少学者关注,也让徐家先辈的事迹重焕光彩。然而,古籍整理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短缺是一大难题,古籍修复专用工具、药水价格不菲,高品质宣纸更是昂贵,徐家经济本就不宽裕,时常捉襟见肘。有一回,急需一批防虫蛀的樟木书柜存放修复好的古籍,可家里拿不出钱,徐阳四处奔走借钱,屡屡碰壁,急得满嘴燎泡。最后还是镇上文化部门听闻此事,资助了一笔资金,才解了燃眉之急。技术瓶颈也时常困扰徐阳。遇到古籍纸张极度碳化、一碰即碎的情况,常规修补方法根本行不通;还有些古籍用特殊颜料书写,年代久远后褪色严重,难以辨认字迹,现有的修复技术、鉴别手段派不上用场。徐阳为此茶饭不思,整日泡在古籍里,反复尝试新方法,失败了就总结经验,继续钻研。他加入各类古籍修复论坛,与同行交流心得,汲取灵感,还远赴外地参加学术研讨会,向业内权威专家请教,一点点攻克技术难关。在整理古籍过程中,徐阳还意外揭开一段家族隐秘往事。那是一本暗黄色布面古籍,锁在地下室角落的箱子里,多年无人问津。徐阳打开一看,里面文字隐晦,夹杂不少密语符号,似乎在刻意隐瞒什么。他花了数月时间,结合家族传说、地方史料,破解密语,竟发现徐家在清末曾守护过一件关乎国运的宝物——一颗据说能洞察天机、预测灾变的神秘宝珠。当时列强觊觎宝珠,徐家先辈舍生忘死,将宝珠藏于隐秘处,而后世子孙为防泄密,便用密语记录此事,代代相传,严守秘密。徐阳得知真相后震惊不已,也深感家族责任重大,愈发坚定守护古籍、传承家族文化的决心。大学毕业后,徐阳放弃大城市优厚工作机会,回到小镇,全身心投入家族古籍整理事业。他牵头成立古籍保护工作室,招募镇上有文化基础、对手工艺感兴趣的年轻人,免费培训古籍修复技能,壮大整理队伍;还与当地学校合作,开设古籍文化科普课程,带着古籍走进课堂,让孩子们亲手触摸历史,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为了让古籍走出“深闺”,徐阳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古籍数字化网站,将修复好、解读过的古籍高清扫描上传,配上详细注释、音频讲解,供全球学者、文史爱好者免费查阅。网站一经推出,访问量激增,不少国外学者发来邮件,称赞徐家古籍珍贵难得,感谢徐阳的无私分享。一时间,徐家老宅成了文化交流热点,常有游客慕名而来,徐阳便充当导游,讲述古籍背后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但随着知名度提升,麻烦也接踵而至。有文物贩子觊觎徐家古籍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伪装成学者、收藏家上门,妄图高价收购;也有商业机构想与徐阳合作,将古籍元素商业化,开发文创产品,却全然不顾文化保护原则,只图盈利。面对种种诱惑与威胁,徐阳一概严词拒绝,他深知古籍承载的是家族灵魂、民族文化根基,绝非赚钱工具。为防意外,徐阳联合警方,加强老宅安保措施,安装监控设备、防盗报警系统,还定期举办古籍保护宣传活动,提高村民文物保护意识。多年心血浇灌下,徐家古籍整理成果斐然。老宅地下室如今整齐摆放着修复完好的古籍,书架一尘不染,古籍按年代、类别有序排列,宛如一座小型古籍博物馆;工作室培养出数十位专业古籍修复师,他们奔赴各地,投身文物保护一线;数字化网站收录古籍上千册,点击量突破百万,让古老文化跨越时空,焕发出新活力。徐阳依旧每日穿梭在老宅与工作室之间,清晨,他迎着朝阳,戴上手套,翻开古籍,开启新一天的整理工作;傍晚,余晖洒在身上,他回顾一天成果,撰写心得笔记。岁月悄然爬上他的脸庞,添了几分皱纹,可他眼神始终炽热,那是对古籍的热爱、对家族文化传承的执着。他知道,古籍整理之路没有尽头,前方还有更多未知等待探索,但只要心中这份热忱不灭,徐家古籍便能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永不褪色的瑰宝。往后岁月,他愿做那默默守灯人,守护古籍,传承文化,让先辈智慧流传后世,启迪来人。

喜欢吞噬星空之量化之主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吞噬星空之量化之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