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幼清侧着头,“知道你还问?”
“知道归知道,但姐姐亲口说出来就不一样了。”
“臣妾不会说好听的话,也不会说讨好官家的献媚之语,只想着做能够为官家排忧解难的事,想着官家的话,愿世清平,长乐无忧。”
搭在肩上的手旋即滑到腰后躬身将人从石凳上拦腰抱起,“这些可比情话好听。”
萧幼清揽住她的脖颈,“一会儿还要劳烦官家代臣妾写封家书送到族中长辈手中。”
“不急这一时。”
-------------------------------
干元二年六月初朔参,再次朝议运河修建,除向民间商贾征资外由外戚陇西萧氏带头及同平章事吕维向朝廷赠资。
六月上旬,三司使将筹得款项列成单子上呈皇帝,“三司所筹商贾捐赠共计百二十万,朝官中以外戚萧氏为最,三十三户共计二百七十万,其中以济北伯家为最多捐出钱粮共计五十万,金陵姜氏六十户合计二百六十万,各族嫡庶子弟的捐赠明细皆写在簿子里了。”
“这些上百年的世家都比朕有钱,济北伯为了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也是下了血本啊。”
“据臣所悉,这些钱还动用了济北伯夫人的嫁妆,以及端国太夫人也单独给了次子一部分。”
“其余人呢?”
“朝臣里吕氏嫡出一族计五十万,因首台之举也带动了不少官员赠资,但数目并不大,合计记起来也才不过百万余,不过。。。”三司使打开簿子其中一页,“鸿胪寺少卿刘书柏仅其一家便捐赠百万,还有一万石粮食。”
三司使担忧道:“少卿改官入京还未满一年,如此大手笔也引起了朝臣的猜疑。”
“这有什么好猜疑的,你往街上走走,不出十步那长幡底下的招牌定刻有刘字,这是他们祖辈累积下来的,诸位卿家中吃的米除了从度支部领的俸禄余下的应该就都是刘家的。”皇帝低头凝着薄子里的数字,“倒是这些朝臣,半数以上的世家子弟加起来所捐还比不上刘氏一家之多,即便没有他们家那般的万贯家财,那平日里吃的朝廷的钱都哪儿去了?”
三司使回道:“自先帝起,奢靡之风盛行,皇城周围房价地价皆成倍增长,寒门住不起屋舍便租屋居住,世家注重颜面以及门风,士大夫嫁女已到了卖宅子充嫁妆的地步,朝臣争相娶富妇,甚至接纳富族遗孀,而富者屯田千里,拥宅数座,排场更甚,这是国朝风气所致,为糜烂之风所腐蚀,一提到赠钱修建运河,便纷纷都缩了头。”
“奢侈之风并非先帝朝才有吧,这是太。祖高皇帝所留下来的,宁愿浪费钱财也不愿将其赠出,是借着国朝对士大夫宽容,以及对他们的待遇都太过好了,只进不出。”
内侍将三司使上呈的另外一册薄子专交皇帝,翻开看了几页后无意在前头看见了陈煜与苏虞的名字。
三司使便道:“几个书香门第的世家旗鼓相当,苏司谏家道中落所以出身也是不高的,如今将半数家产赠尽足见其心,若是朝中能多些像苏司谏这样的。。。”
“那朕宁愿不修运河。”皇帝将薄子合起甩到案上,“他不需要与朕表忠心,朕不瞎,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也适用于君臣。”
三司使大概听明白了皇帝话里的意思,“陛下继承列位先帝遗愿,志在收复汉地九州,臣等所瞻仰而不能及。”
“等收复了卿在言吧,将所得银两先拨一部分至尚书省工部水部司,命其先将主要河段疏通。”
“是。”
“六子。”
祁六走上前,“官家。”
“让岑内翰来一趟。”
“官家又忘了吗,今儿翰林院旬休只有姜内翰与吕内翰留值。”
皇帝扭起眉头,“姜氏与吕氏吗。。。”
“小人去将两位内翰宣来?”
“算了,朕自己下手诏,另外让吏部侍郎过来以及司封司的人来一趟。”
“是。”
---------------------------
干元二年六月上旬,命都进奏于院刊行三司所呈的名册下发邸报,又张榜于宣德门前不按官职大小而按所赠银两排序,皇帝诏赏名次前者:进宰相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加食实封四百户,进秩特进;进鸿胪寺少卿为工部侍郎,拜正奉大夫;萧姜两氏有封爵者进食邑,无爵着进阶,最后连左司谏连苏虞都拜了中散大夫,引得不少朝臣红眼,纷纷向三司再次请赠,有些更是将半数家产都压上,三司一夜间府库增长一倍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