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轩揉了揉小宝的头,笑道。
“当然可以,黄泥村就是你们的新家。小宝,等你长大也要成为一个能保护家人的好男儿。”
这时,一个穿着官服的中年人在随从的陪同下步入人群,正是县丞李文辉派来的监督官赵成。
赵成扫视一圈,最后目光落在杨轩身上。
“杨公子,我是来传达李大人的口谕,难民的安置情况需定期向县衙报告,另外,他们的一举一动也需在我监管之下。”
杨轩微微一笑,态度坦诚。
“赵大人,我们欢迎监督,但也请您放心,黄泥村会妥善安置每一位难民,保证他们遵纪守法。”
赵成点了点头,但神情依旧严峻。
“很好,我也会按照李大人的指示,公平公正地处理此事。不过,有任何异常情况,请务必第一时间通知我。”
接下来的日子,赵成成了黄泥村的常客。
起初的警惕与疏离,在杨轩与村民们的真诚相待下逐渐消散。
一次,两人在巡视新建的难民区时,赵成忍不住感慨。
“杨公子,说实话,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你的权宜之计,没想到你真的用心在帮助这些难民。”
杨轩停下脚步,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景象,语气平和而坚定。
“赵大人,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不幸,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他,这样天下才能更温暖。”
“再说,这也是为我们黄泥村积攒福德。”
赵成听后沉默片刻,终是点了点头。
“你说得对,杨公子,我愿意成为这座桥梁,让县衙更多地了解你们的努力,争取更多的支持。”
就这样,在赵成的见证下,黄泥村与难民之间的关系愈发融洽,双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杨轩的名字在民间如野火燎原般传开,成为乱世中的一抹温暖之光。
一天傍晚,忙碌了一整天的杨轩和郑彪、梁虎坐在新建的难民区门口,夕阳洒在他们疲惫却满足的脸上。
“杨老弟,你这一步棋走得真妙,不只救了难民,还让我们黄泥村多了这么多新朋友。”
梁虎大笑着,满是豪迈。
杨轩抿嘴一笑,看向远方的群山。
“路还很长,但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路。咱们黄泥村,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读书人说话就是有水平哈哈哈!”
梁虎爽朗的笑道。
郑彪轻拍胸脯,眼中闪烁着坚定。
“有你在,杨公子,我们都信。下一步,该是如何让这些难民安定下来,学到本事,自力更生。”
“不过,杨公子,你真的相信那个赵成是来真心实意和我们相处的?”
郑彪忽然压低声音轻声说道。
杨轩微微一笑:“自然是不相信的!他来这里,是县丞让他来的!”
“县丞是个什么样的家伙,我心里可是一清二楚!”
“这次难民被救出来,那家伙心中肯定是不舒服的!”
“杨公子,那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