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帝:“嗯,国师和司空大人所言正合我意,大家议议这两处隐患是先除哪个?”
彭伯寿;“启帝,臣认为应集中朝廷大军兵发青州,直捣伯益种甄的老巢尧王城,一举除掉东夷反叛势力。”
司士柏显反对:“不可,伯益曾是先帝和九州各大部落首领原来推定的帝位继承人,现在虽然无德失去继承人的身份了,但是启帝刚登帝立刻就发兵去追杀他恐遭天下人的非议。”
启帝问:“司士大人是认为应该先去讨伐有扈氏吗?”
“不,有扈氏乃我华夏第二大部族,去讨伐他是同室操戈,臣也同意司徒大人之言,对他们还是说服教育的为好。”
沈先嗤之以鼻:“你们真是太愚腐了,朝廷不发兵去讨伐他们,司士、司徒大人,你们敢拿脑袋担保他们不会起兵造反吗?”
柏显和宗佶面面相觑,有扈氏那桀骜不逊作派和种甄那不甘心的样子他们还真不敢担保。
启帝:“司士大人、司徒大人,国师说的对,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还是议定先发兵讨伐他们哪一个吧。”
后稷:“臣同意大司马的意见,朝廷先讨伐荡平伯益种甄,正因为伯益是原帝位继承人,他在民众中还有一定的号召力,他若造反危害更大。”
宗佶勉强说:“既然启帝已决定追讨有扈氏和伯益种甄之罪,臣也同意司马和司空二位大人的意见先发兵东征。”
沈先高声说:“启帝,本国师认为先讨伐荡平有扈氏为目前最为紧急!”
“噢?请国师详说原因。”
“伯益在九州的影响是比有扈氏大,伯益的二弟是东夷大首领在青州的势力也很大,但是,他们原本以为伯益会轻松地就能承接帝位,所以他们必然没有过多准备造反所需的军兵和物资。”
“国师是说他们不是当务之急?”
“对。伯益逃回去真要造反兴兵,最快也得准备一两年时间,有扈氏不同,他早有争帝野心,一直在暗中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整军备战,他敢于在联盟大会上公然发难,说明他在梁州已经准备好了。”
“这~”启帝犹豫。
“启帝,堡垒是最容易被内部攻破,有扈氏也是华夏大部族,他带头公然反对你,对你的名望伤害更大,先解决了他,华夏各部族就能更加团结起来去对付东夷了。”
沈先说了一大堆理由,其实他心中最重要的理由没说出口,那就是未婚妻张贤妤在有扈氏手里,他怕有扈氏狗急跳墙扯旗造反自立为帝,逼贤妤嫁给他,只有早点消灭了有扈氏沈先才放心。
柏显对沈先飞扬跋扈视朝廷大臣为无物的嚣张样子特反感;“启帝,臣不能苟同国师的意见,有扈氏是有大错,但他必竟是我们华夏第二大部族,是内部茅盾,他也不大可能公然造反。”
朝堂上只国师一人力主先去讨伐有扈氏,五司大臣都与他唱反调,启帝也对沈先张狂的样子不满,他已经功高震主了!
等灭了伯益和有扈氏我就送他归天,以后朝中还是得依靠五司六卿,不能事事都听他的,了,想到此启帝拍板说:“叛逆伯益种甄影响力大于有扈氏,朝廷大军先东征消灭他们!”
启帝话音刚落,大殿外响起一连串的呼喊:“六百里急报、六百里急报!有扈氏造反!有扈氏造反!”
满朝皆惊!!!
梁州信使进殿奏报:“上奏启帝,有扈氏扯旗造反自封梁王,他杀了梁州牧正领兵向函谷关逼近!”
夏启的脸色大变,没想到有扈氏这么快公然起兵造反:“众、众位爱卿,有扈氏这个叛徒,我不曾问罪于他,他却造起反来,朝廷要如何应对?”
众朝臣鸦雀无声面面相觑,唯有国师沈先洋洋得意,这个急报来的太长脸、太是时候了:
“怎么样?你们这些人真是榆木脑袋不开窍!就你们这点能水怎么能助启帝治国安天下?以后赶紧学习提高,不然早晚会被淘汰。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会被拍死在沙滩上!”
众朝臣被沈先贬损个茄子色,都哑了。
沈先心里特爽,可是当他看到夏启的脸色也是红了白、白了又红时心里咯噔一下子:
坏了!自己得意忘形怎么把夏启也带进去了?这又会让他多了几分杀心,赶紧把话原转回去:
“启帝无比圣明,早就看出有扈氏的狼子野心,只不过念同族又接拜的情意想让他自省悔过,没想到他不知死活往枪口上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