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龙行虎步,雷厉风行地走上了金銮殿,双目炯炯有神地看着文武百官列队上朝。
眼看百官堪堪站好,朱元璋便迫不急待地开口:“大明新立,眼下内忧外患,百废待兴,希望众位爱卿能多为国事操劳,造福百姓,千古留名啊。”
眼看洪武皇帝如此勤政爱民,底下文武百官自然也不敢怠慢,大事小事逐一奏来。
百官议政,各抒已见。
所提出之问题,很快都得出了对策。
效率之高,令人振奋。
官员们私下不由感叹,长此以往,一个堪比贞观,甚至超越贞观开元盛世的大明盛世不会太远了。
这样的声音,如果在以前朱元璋听到之后一定会很高兴。
然而细心的文武官员们却留意到,上时朱元璋的脸上,始终眉头紧锁,不时遥望北方。
显然心思根本就不在平常事务之上。
于是百官相互间转头对视,低声交流着:“想来此时陛下是忧心北边战事。”
“能不忧心吗?刚才各地大小事务皆有上报,但北边战事至今依然音讯全无,也不知徐达元帅北伐是否顺利。”
“元帅虽然号称百胜将军,但此战跟与往不同,乃是劳师远征,无天时亦无地利,优势并不在我啊。”
若是在关内作战,明军有着巨大的优势。
但如今战场乃是在关外的大漠。
那可是蒙古骑兵的主场。
明军不但劳师远征,且大多还水土不服。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
大明立国要稳固江山,此战就不得不打,否则一旦让元朝余孽在草原上再次发展壮大起来,对大明更加不妙。
明知皇帝望眼欲穿,然而北伐进展是否顺利,至少仍无消息传回。
文武百官虽在揣测,但皆不敢妄言。
他们虽然敢小声议论,但当皇帝的目光看向他们时,他们却又恭恭敬敬地一言不发了。
官员们以目光交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众人的目光大多都集体到军刘伯温,右丞相李善长,左丞相胡惟庸三位大员身上。
然而这三位平时虽对战事多有推测,但此时却也默不作声。
余下官职小,资历低的则更加不敢。
最后整个宫殿慢慢地静了下来,以至于金銮殿上发出的那个声音,居然能清晰可闻。
“咕噜。”
“咕噜……”
百官眉头皆是一跳……
“这……”
这咕噜声,可不是什么蛤蟆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