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好,郑兴林带着局领导班子成员下去了解情况,工作没谈多少,立马就变成了职工发牢骚的通道,甚至于变成了一些职工借机“清算”原局长常林的一场“运动”。
有这些人带头,原来受过常林一点儿气,吃过一点儿亏的,纷纷跟着起哄,数落起常林的不是来。一时间常林受到群起而攻之。职工更以此为借口,上班迟到、早退或者旷工,工作拖拉或者摔手不干,以此表达不满。
“您说说,薛局长,局里的事就他常林一个人说了算,有啥好处他想给谁就给谁,他算哪门子领导?这种人根本不配当领导。”这天上午,赵广东从薛冰办公室走了没多久,彭昌金就进来,开始数落起来,
“你说的这些,这几天我也听了不少。局里现在就是了解情况,当然不仅仅是工作上的,也包括大家反映的其它情况。局党组会进行研究,何况还有上级组织呢!是不是?”
他们肯定都已找过郑局长了,但薛冰不能表态说什么,甚至郑局长也不会表什么态,只有先听听情况。
薛冰知道,领导要管理,肯定会得罪人。即使你很公平也一样。因为公平,就会剔除那些不当得利,有人一样不高兴。甚至有的人,领导帮了他五次,但只要有一次未帮他,他就有意见了。这是人的劣根性。但是,职工开始公开闹,矛盾就不会小,或者是越积越多的结果。
天天听着一些职工包括副局长李华生,似乎是理直气壮地、义愤填膺地“声讨”常林,郑兴林、薛冰他们废尽口舌,耐心地作了许多解释工作,但这解决不了问题。
你想啊,常林如果真有什么问题,轮得到郑局薛冰他们来解决么,他们有那权力解决么?常林和郑兴林,论级别大家一样,谁也管不了谁;论私人关系,两人点头之交而已,既无很铁的关系,也一无怨二无仇的。
从为了工作这个角度,郑局要求大家有啥问题,实事求是地向有关部门反映,同时,局里的工作,不能丢,各是一码子事,决不能影响工作。而私下里,郑局对薛冰说,原来的矛盾,我们怎么解决?去查上一届的帐?开玩笑。哪一头都将就不了,只有他们找组织上各人自行解决。我都还想不通哩,哪个来给我解决?
薛冰无言以对。
赵广东他们继续到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反映,却迟迟未有下文。
事情就这么僵着拖着。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七章 老将把脉
这天,郑局叫上薛冰和办公室张主任,去看望常林之前的农业局原局长、离休干部赵洪国。一方面表示对老同志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侧面了解一下农业局的情况。
走进赵局长那简陋但十分整洁的客厅,张主任给赵局长介绍郑兴林和薛冰,顺手把手里的水果篮子交给赵局长的老伴。
“您好您好,赵局长”郑局热情地握住赵洪国的手:“早就想来看您了,一直没有空,不好意思”
“你们忙,多谢了,坐坐”赵洪国年近八旬,仍然身体硬朗,口齿清晰。看到郑兴林几人,显得十分高兴。又是端水果,又是叫老伴出去买点菜,要留几人吃中午饭。
“不麻烦了,改天局里请你们老同志一起吃顿饭。这段时间实在是忙,把这事耽搁下了。今天一是来看看您,再一个就是要向您请教。我和薛局长都是刚到这个单位,工作上的事情希望您们老同志,多提提意见和建议”郑局笑着说,
“嗯,我在农业局可是搞了大半辈子,还是了解一些情况的。喝茶喝茶”赵洪国边让坐边说:“现在这农业局,一百三十多号人,基本上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人说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就是名堂多,其实这不是关键。”
“我退休后,常林当一把手,一当就是十多年。这个人客观地讲工作能力强,作风硬朗,做起事来说一不二,但批评起人来,也是不留情面,是一位很有魄力的领导干部。刚上台那阵子,也曾带领农业局一帮年轻人,在全市农村大力推广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新技术,风风火火,受到上级和广大群众好评,一时还出了不少风头。后来随着他自己年事渐高,可能就变得越来越刚愎自用了。比如重用自己的少数亲信,排斥那些不听话的人。据说,他甚至于视副职领导干部如无物,在职工大会上批评其他领导,象训斥自己的晚辈一样,一挖苦二讽刺,就差没有破口大骂了。更不用说一般职工,见了他心里先就畏惧了三分,谁还敢说个不字。这是有职工跟我说的,我还不大相信,因为常局长遇见我们这些老家伙还是比较尊重的”
赵局长一口气说了一大通,才歇下来,自己喝了口水。
想不到他刚刚离任,人刚走,茶未凉,这矛盾就爆发了。而且锋芒指向他一人,大有找他秋后算帐的意思。薛冰心念及此,唏嘘不已。
这赵老革命不知是平时没人跟他说话憋得慌,还是本身就十分健谈。他没有给郑局薛冰什么插话的机会,又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多年矛盾演化到后来,农业局分成了明显的两派。常林的亲戚加上亲信是一派,赵广东他们那些人是一派,互相掐着,做什么事都是你盯到我,我盯到你。余下的有两不得罪的一些人,还有两面取巧的人。像办公室张主任这样,任劳任怨地埋头做事,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农业局难以找到第二个”赵老局长看着张主任说,
“赵局长过奖了,过奖了”张主任忙说,
“像张主任这样的好同志,确实难得。我刚来不久,也听到好几个人这样说了”郑局长说。
“赵广东他们,那都是一些不被常林重用、心有怨气的人。几乎天天裹在一起,会上提意见,会下发牢骚。至于工作,对不起,排在第二位了。”赵局长继续说,他对赵广东他们看来也不满意:“久而久之,变成一些人自己不干活,反以对别人说长道短为能事,搞得做事的人也有怨气。更有甚者,有些人上班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逛街,买菜,后来就干脆做起生意来,把工作当第二职业了。你说说现在这什么风气,唉”
老革命没有忘了本,对单位的情况很熟,也很不满,只是想管也管不了罢了。
薛冰听说,彭昌金生意做得就比较大。他与人合伙开了个大的砖厂,这些年滨江房地产发展很快,房价噌噌噌一个劲儿地上涨,彭昌金借这股东风,一年收入二三十万,几年下来,就上百万的资产了。当然,随着腰包胀了,脾气也跟着涨。要不,职工推荐大会上,他有那底气跟着赵广东他们和常林叫板么?
薛冰来到农业局才个多月,就明显地感觉到彭昌金的与众不同。他只是一个一般职工,但他耍的时候最多,也没人敢管,因为他开口闭口就是,他可以不要这个工作了,哪个敢说他,他就跟哪个干一架,一付不屑的神情。而且,几次与常林之间的较量他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还有职工张蔓,搞了个茶馆,陈亚平开饭店,周虹做美容院,刘作明甚至到山上承包了一片林区。赵广东也在农广校和就业局兼职讲课。至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经营种子、农药生意的就更多了,等等等等。当然,搞这些都不是以他们自己的名义,你管不着。
薛冰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职工都忙自己生意,哪还有心思做工作。莫说郑局棘手,哪个遇到,不头痛才是怪事。眼前这老革命如果知道这些,不知又作何感想。
“还有那个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