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歌》生动描述了一个女子在成为新娘子之后,洞房花烛夜害羞、恐慌的情景。
他们偶然相识,一见钟情,于是,他愿意娶她为妾。
从这一开头看,男人,已经有了妻子,女子呢,大概是身份卑微,才会满心欢喜着,给人家做了妾。
做小妾的女子,身份地位很低,甚至连迎娶的礼仪都免了,只是乘一小轿,自角门处抬进来就完了。
但是,由少女到女人的蜕变过程是相同的。任何一个女子,无论是做了高贵的正妻,还是卑微的小妾,洞房花烛夜的羞怯、慌张,都不可避免。
身份地位,只是人为设置的障碍和规则,剥开了这些外在的、世俗的东西,每个女人的心态,都是一样的——无非是求个枕榻温柔、情长俊朗的男人。
这个女子,做了小妾,在洞房门关上的一霎那,烛影双摇红,连理并缔结,她忽然对两个人的独处和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产生了恐慌和羞涩,只好用铺床、理被、打扫枕席这样的小事情来掩饰自己。
另一方面,她又十分渴望丈夫的爱和体贴,急切想融入这个家庭,做他贤惠的妻子。
可是,要怎么办呢?纯洁羞涩的新娘子,丈夫已经在帮她解衣带,一低头,忽然看见了床边贴着的一张张《春宫图》。
哎呀,好羞涩……又好美妙。
这个旖旎的新婚之夜,犹如雪染红梅,那清冷过后的猛然惊艳一喜,是一辈子难忘的记忆。
想起李清照的一首小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历代都以为这是一首描述雨后清晨的小令,立意新巧,词句清丽。
李清照和赵明诚是原配夫妻,在性事上,两个人都青涩得很,比挂在枝头的青杏也甜不了几分。估计那么文雅的两个人,也不好意思弄春宫图在旁边供研习,雨疏风骤是难免,绿肥红瘦也合乎。
不像张衡笔下的这一对,女人虽然也青涩懵懂,男人却是已经有了妻子,懂得用春宫图助兴的过来人了。
不禁莞尔一笑。
中国人一直对性爱讳莫如深,尤其是古代的女子,更是在礼教的压迫下,要做出一副完全禁欲的样子。李清照是大才女,能如此隐晦的,将烛影摇红的洞房花烛夜写得如此新巧,藏而不露。庸长女子呢,岂不是要假装自己一直是纯情少女?不曾洞房过。
即使儿女成群,彼此心知肚明,也要一脸贞洁,假装和丈夫距离十万八千里。
比李清照稍晚一些的朱淑真,就比较大胆一些。你看她明目张胆地写: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清明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卧倒人怀,最是风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掩饰并不代表不存在,有时候,这种掩饰还为昭示提供了跳板。
事实上在一派礼教森严,存天理、灭人欲的扭曲道德背景下,性事并不比如今更冷清和压抑。
随便一翻历朝的青楼红火指数就明了了。何况还有崔莺莺抱枕越西墙;鱼玄机醋仗小奴婢;小周后夜半会姐夫;杨玉环出浴华清池……随便拈出哪一段,都是一幅香艳缠绵的爱欲交织。
来看这个新婚之夜正慌乱的女子,他们床头贴的春宫图。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素女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女,黄帝的性学老师。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性爱女神,传说她仪态万方,性感妩媚,深谙阴阳交合之术。后人曾将她一系列的性爱理论组合成一本书——《素女经》。自然,这个和古墓派的《玉女心经》是不同的。
《素女经》认为性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行为,压抑性欲、杜绝性生活都是有害的。还强调两性交合的基础是“爱乐”,同享快感,共同受益。因此,提倡:男欲求女,女欲求男,情意合同,俱有悦心。在男权社会中,“素女”的这些思想是很了不起的,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女性的性权利。
张衡的这首《同声歌》,亦被称为古代第一春宫图。
传说,唐代大画家周肪,画过《春宵秘戏图》,可惜失传了。
自汉代张衡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关于春宫记事和图画都趋于空白。春宫图真正发展起来,是到了清明时期。这一时期的春宫图精品,以唐寅和仇英二人的作品为代表,在艺术上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明末崇祯年间刊刻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二百幅插图中就有几十幅是春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