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民间怪谈档案 > 古典当铺的民间怪谈(第1页)

古典当铺的民间怪谈(第1页)

在那古旧的城镇之中,有一家颇具年头的古典当铺,名叫“瑞祥当铺”。它坐落在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之上,朱红的大门,斑驳的墙面,飞翘的檐角,无不透着岁月的沧桑。这家当铺平日里迎来送往,做着典当收赎的生意,然而,在它那看似寻常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民间怪谈。

当铺的掌柜是个名叫赵福的中年男子,他为人精明,对各类物件的价值判断极为精准,在这行里也算小有名气。当铺里有几个伙计,整日里忙着整理物件、招呼客人,一切似乎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一日傍晚,天色渐暗,街上的行人也变得稀少起来。这时,当铺的门被缓缓推开,一阵冷风吹了进来,带着些许寒意。伙计们抬眼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黑袍,头戴斗笠的人走了进来,那人将斗笠压得很低,看不清面容,只露出一片阴影。

黑袍人缓缓走到柜台前,也不说话,只是从怀里掏出一个锦盒,轻轻放在柜台上。伙计小李见状,赶忙上前招呼,笑着说道:“这位客官,您这是要典当什么物件呀?”黑袍人依旧沉默着,只是伸手把锦盒往前推了推。

小李好奇地打开锦盒,只见里面躺着一支精美的玉簪,那玉簪通体洁白,雕工极为精细,簪头是一朵绽放的莲花模样,花瓣栩栩如生,在灯光下折射出温润的光泽。小李暗暗惊叹这玉簪的精美,心想这定是个值钱的物件,便转身去叫掌柜的来掌眼。

赵福听闻有好物件,赶忙从后堂走了出来,拿起玉簪仔细端详起来。他越看越觉得这玉簪不凡,无论是玉质还是工艺,都堪称上乘,可心里却莫名地涌起一股怪异的感觉,总觉得这玉簪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阴森。

赵福抬头看向黑袍人,问道:“客官,您这玉簪打算当多少银子呀?”黑袍人这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暗沉,仿佛是从幽深的谷底传来一般:“一百两银子,我急用,一个月后必来赎回。”赵福一听,心里琢磨着这玉簪的价值远不止一百两,可不知为何,对方却只要这么点钱,当下也没多问,想着这可是笔划算的买卖,便点头答应了下来,写好了当票,给了黑袍人银子。

黑袍人接过银子,也不多留,转身便走出了当铺,那身影很快就消失在了夜色之中。自那黑袍人走后,当铺里的气氛就变得有些异样,原本明亮的灯火似乎也黯淡了几分,时不时地闪烁着,伙计们都觉得心里发毛,可又说不出是为什么。

到了夜里,当铺打烊后,守夜的伙计老王正在前堂打着盹儿。突然,一阵冷风吹过,老王一个激灵清醒了过来,他揉了揉眼睛,恍惚间听到一阵若有若无的女子哭声,那哭声凄惨哀怨,仿佛饱含着无尽的委屈。老王心里一惊,赶忙竖起耳朵听,发现那哭声竟是从放置典当物品的库房方向传来的。

老王心里害怕,但想着自己守着当铺,职责所在,便壮着胆子,拿起一盏油灯,朝着库房走去。库房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架子,上面放着各种典当的物件,平日里看着就有些阴森,此刻在那昏黄的灯光映照下,更是透着一股诡异的气息。

老王小心翼翼地走着,那哭声越来越清晰,仿佛就在耳边萦绕。他顺着声音找去,最后发现声音竟是从放着那支玉簪的柜子里传出来的。老王吓得脸色惨白,手里的油灯都差点掉到地上,他想转身跑开,可双腿却像是被钉住了一般,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那柜子的门“嘎吱”一声,缓缓打开了,一道白色的身影从里面飘了出来,那身影竟是一个身着白衣的女子,面容惨白,双眼流着血泪,头发长长的,遮住了大半张脸,她朝着老王飘了过来,嘴里还念叨着:“还我玉簪,还我玉簪……”

老王吓得魂飞魄散,大喊一声“救命”,便昏了过去。等第二天其他伙计来开门时,发现老王倒在库房门口,脸色铁青,昏迷不醒,赶忙把他抬到了后堂,又叫来郎中诊治。可郎中来了后,却查不出老王到底得了什么病,只是说他像是受了极大的惊吓,得慢慢调养才行。

赵福听闻此事后,心里隐隐觉得和那支玉簪有关,便决定去把玉簪拿出来看看。他带着几个伙计,再次来到库房,打开柜子,那玉簪还静静地躺在里面,可不知为何,此刻看着却比之前更加阴森了,那原本温润的光泽仿佛也被一层阴霾笼罩着。

赵福心里有些后悔收了这玉簪,可当票都开了,也只能盼着那黑袍人能按时来赎回。接下来的日子里,当铺里总是怪事不断,夜里常常会传出奇怪的声响,有时候是东西挪动的声音,有时候则是那隐隐约约的女子哭声,伙计们都被折腾得人心惶惶,不少人都打起了退堂鼓,想要离开这邪乎的地方。

眼看着一个月的期限就要到了,可那黑袍人却一直没有露面,赵福心里越发不安起来。终于,到了约定赎回的那一天,赵福早早地就让伙计们把当铺收拾干净,自己则坐在柜台后面,盼着黑袍人能快点出现,把那玉簪赎走,也好让这当铺恢复往日的安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从早等到晚,当铺的门都快被望穿了,也不见黑袍人的踪影。赵福知道,这玉簪怕是要砸在手里了,可又不甘心就这么被它搅得当铺不得安宁,便决定再去找人问问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化解这诡异之事。

他想起了镇上的一位老道士,据说那老道士道法高深,对这些灵异之事很有办法。赵福带着那支玉簪,来到了老道士的道观,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老道士听后,接过玉簪仔细端详了一番,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说道:“这玉簪可不简单呐,它身上沾染了极强的怨念,怕是那主人遭遇了极大的冤屈,含冤而死,所以才会化作怨灵,附在这玉簪之上啊。”

赵福赶忙问老道士该怎么办,老道士思索了一番,说要先找到这玉簪主人的葬身之处,为她超度,让她放下怨念,或许才能让这玉簪恢复正常。可这茫茫人海,要去哪里找那玉簪主人的墓地呢?赵福犯起了愁。

老道士又仔细看了看玉簪,说:“这玉簪上或许留有一些线索,你且拿回去,找个懂行的匠人看看,能不能从这雕工或者材质上发现些什么。”赵福谢过老道士,带着玉簪回到了当铺。

他找来了镇上一位有名的玉器匠人,那匠人拿着玉簪,反复查看后,发现玉簪的底部刻着一个小小的印记,像是某个家族或者作坊的标识。赵福如获至宝,赶忙四处打听这个印记的来历,费了好大的劲儿,终于得知这印记来自邻镇的一个大户人家——苏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