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不知道这个年代的春节是如何安排的,起码大鱼大肉是不要想了。
能有一碗鱼和一碗肉,这个年夜饭就真的已经是很丰盛。
就算要准备这些东西,那也要很早的起来去排队,进入腊月后,每次供销社几号到几号提供啥东西,杨老太都会早早的记录下来。
道理那天,可以说凌晨三四点就要去供销社排队,不要以为这个点去排队,就能抢到第一名,有人会去的更早。
到了这个时候,霍光和杨海都是早早的起来去排队,而刘雯和杨老太是第三批,杨炳华和曹雨涵是第二批。
因为有时候东西一下子会供应很多,要排好几个队,所以必须要人多才成。
刘雯每次都是裹的严严实实的跟在杨老太身后,慢慢的往菜场或者供销社走去。
而这个时间段,很多老人和孩子都会去接班,一方面家里的劳力要去上班,加上菜市场已经开始工作,劳力顺道把第一批战利品带回去。
就这样有时候未必能抢到,特别是冰冻海鲜啥的,要么就是早早的去排队,要么就是找关系。
“过年好麻烦。”刘雯躺在废品站的小床上,感觉浑身累,如果采购了好多东西,这也就算了,可偏偏也就那么点东西。
在这个物资紧张的年代,真的是买点啥不容易,有券还不成,非要排队。
翻了翻女主的记忆,真的是不能比,“本来以为都成为城里人了,日子应该过的很好,结果城里人的日子,也就是这么回事。”
刘雯忍不住吐槽,“当初村里的叔叔阿姨他们,各种盼着家里的孩子能去城里上班,有个铁饭碗。”
“结果。。”在原主的记忆里,过年时候的日子,还真的是过的挺好的。
“你在村里的日子如何。”杨海听到刘雯提起农村的日子,不由得好奇的问了下。
村里的日子过的如何啊,“小日子还真的是不错,偶尔爸爸会上山打猎。”
“村里春节前,也会组织大家上山打猎。”
“平时也能去河里打鱼,当然次数不能太多。”
“家里有个鱼缸,有时候过大水的时候,就会捞好多鱼,大鱼会腌制起来。”
这个杨海知道一二,“对,有几次你。妈还邮寄回来。”
“对啊,大鱼是很快吃了,然后小鱼就养在大缸里。”
“等鱼大点后,想吃的时候就捞出来。”虽然在京城这里,不管是霍光还是杨家,真的是已经对刘雯很好,但是说真的,和农村家里比,真的是差了很多。
杨海感觉自己的口水,真的已经是控制不住的要流下来,“还能这样吗?”
“可是为何有人当知青,日子各种的艰苦。”杨海有那么一刻,想着当知青的日子也不差,可是再一想,不对啊,周围不是没有人当知青,小日子可没有这么好过。
能邮寄东西回来的知青,还真的是不多,更多的都是需要家里援助一二,写回来的信那是各种抱怨,怎么和刘雯说的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