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解决……
张彦目前能够想到的,也就只有从后世学习,将新华夏那一整套“校服”的经验学习、继承过来了。
只要大家穿着都一样,那最起码,在外观上,富人家的孩子就不会对穷人家的孩子形成太过严重的消费压制。
只要大家穿着都“普通”甚至“朴素”一些,当性别特征被淡化之后,因为性别而引发的歧视终归能够少上不少。
可以说,如果这两点没有被张彦及时发现,并且妥善解决的话,在东汉现有的这种扭曲而又高压的女性道德观下,贸然将男女混编进行教育,就是在将那些穷困人家的女孩儿往死路上逼。
好在他的老丈人还算靠谱……多年执掌家族的经验让桥玄提前预判到了种种问题的存在,也让张彦有效的避免踩入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之中。
……
说干就干,在与桥玄攀谈、讨论了几日之后,新一轮的议案便被张彦提了出来。
这一次,经过华夏特有的“折中”做法,张彦不但规定将对孩子的教育分成了三个阶段,更是在孩童的年龄长大之后,强行在二者中区分出了“男校”和“女校”的存在。
根据新一轮的规定,每个在庐江出生,或是拥有庐江户籍、在庐江生活的孩子,在他五周岁到8周岁的这三年间,必须前往庐江政府开设的学堂接受蒙学教育。
这些学堂将会按照地区遍布在整个庐江皖城境内,并会在教师资源逐渐充裕之后,从原本的皖城作为根基,一点点的蔓延到舒县、襄安县、潜县等地。
在这最初的三年里,所有的学生无论男女,学习的内容大多都是相同的,无外乎是一些基础的识字、读书以及原始的伦理观教育。
张彦一直渴望能够尽可能的缩小古典社会对女性,以及对贫苦人民的歧视行为,其中对于新生代的教育,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等到这些孩子的年纪逐渐大一些了,到了九岁、十岁左右,便会开始按照性别进入到对应的学校,接受进一步的教育。
而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无论男女都会开始发育,这样做虽然愚笨,但却能很好的减轻那些孩童对彼此的伤害。
……
还真别嘲笑这一点……都说古人早熟,在之前的时候,张彦一直是有些不信的。
在他看来,所谓的早熟无外乎是学者们对“童婚”现象的一种美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妥协,是那些孩子们为了接受残酷的现实,而“不得不”变得更加成熟。
可当他真的来到东汉,来到这两千年前的世界之后,张彦发现他错了……错的很离谱。
这些孩子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普遍“放养”,没有后世的孩子那样娇贵,在初潮这种能够很好的反应人群成熟年龄的参数上,东汉竟然比起他之前的认知,要足足早上一大截。
在张彦的记忆里,似乎他在上了初中,也就是十三、四岁之后,才开始见到有同学讨论起女生之间特有的话题。同时,那些显著的第二性征发育,似乎也都是来自于那个时候。
可东汉呢?
虽然没有大量的数据进行支撑,但在张彦舔着脸问了身边的一些熟人之后,他发现这些家伙竟然没有一个是晚于十二岁的。
最早的一位更是重量,在十岁生日刚过的时候,就迎来了自己从女孩儿向少女的第一次转变。
“离谱,实在是离谱。”
心中默默地吐槽着,当张彦知晓了这个不算秘密的秘密之后,他便默默地将男女分校的年龄从原本假定的十二岁提升到了八岁。
若是这样还能有一些“天赋异禀”之人搞事的话,那他也只能默默地说一句NB,佩服了。
……
言归正传,在张彦将整体入学年龄上调之后,“义务教育”的毕业年龄,也从他原本预想的十五岁提前到了十二岁左右。
本来他还觉得这个改变似乎对于那些孩子们而言太早了,却不想这个规定直接受到了包括桥滢等人在内的一众人等的支持。
就连本来对这事情漠不关心的蒯祺、马钧等人,居然也都公开表示了认可。
……
“夫君,这样的年龄并不算早……不如说,正好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