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祛除了这九成半的人选之后,剩下的半成,才是真真切切靠着自己的打拼,从基层一步步爬上来的“好官”。
刘备这人能力强吗?
当然强。
可就是刘备,凭借着三兄弟齐心协力,在东汉官场摸爬滚打了五六年,也才从安喜县尉卷到了平原县令的职位上。
由此便可以看出,同样是从公元184年黄巾之乱开始起势,用不到五年时间做到太守一职的孙坚,有多么难得了。
除了对孙坚的能力以及来路颇为认可之外,张彦对孙坚的好感还来自于对方大大咧咧的个性。
史书曾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容貌究竟如何张彦不管,但这性子阔达,却是实打实被记录在史书上的。
正是因为他性子足够阔达、不拘小节,才会因为看到百姓受苦,就自带干粮,赔钱去将零陵、桂阳等地的叛乱镇压,得到三地百姓一致的拥戴。
也正是因为他性子足够阔达、不拘小节,张彦才觉得,自己这次叫他们过来的计划,有了最基本的实施可能性。
说起来,他可还有事情想要麻烦孙坚呢,现在先夸对方两句,总没什么坏处的。
……
就这样,搜肠刮肚了半天,张彦才从嘴里憋了一长串的赞美之词出来。
这些话有些是来自于后世对忠臣的评论的,有些是来自于汉代大文学家贾谊的著作,还有些干脆就是从后世的那些历史小说之中摘抄出来的,被张彦混杂在了一起,一股脑丢在了孙坚的头上。
虽然从现代人的眼光之中看来,这些赞美之词难免有些太过了,看的有些尴尬,但在东汉时候,夸奖一个人忠诚有能力,那就是要大大方方的夸奖,就是要当着众人的面夸奖。
就好似孙坚,都还没来得及张嘴和张彦说些什么,便被这一系列的赞美之词砸的有些发蒙。
看着面前那身穿冕服,满脸笑意的年轻男人,孙坚突然有些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额,张太守你莫需如此,我孙文台也不过就是占了天时运气,又有伯乐相识,这才被赶着走到了今天的位子上。”
“反倒是太守你,数月时间便平定白波黄巾之乱,比起我之当初,亦是丝毫不差。”
笑着朝张彦摆了摆手,孙坚看着面前那个身穿冕服,笑容和善的年轻男人,最后还是选择拱了拱手,将两人的关系维持在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水平上。
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面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既然对方对自己表现的有礼有节,且孙坚与张彦本就没什么仇恨,他自然也对对方表现出了一副比较尊重的态度。
只是有的时候,事情往往不会按照人们预料的情况发生。
就在孙坚都已经打完了招呼,准备坐回自己位子的时候,却听到一声极其细微的闷哼从身后响起,就好像……就好像这声音的主人有多么不忿一样。
有些惊愕地回头看去,孙坚正见到他那长子孙策一脸不屑地看着张彦的方向,眼神之中的反感好似要化作实质一般。
“伯符!”
“你这是做的什么样子!?”
轻声呵斥了孙策一句,孙坚转身看了看周围,见众人都是一副嘻嘻哈哈的模样,好似正在聊天,便赶紧拉了孙策一下,将孙策从他身后拽了回去。
甚至就连必要的招呼都没有让他去打。
谁知道这小兔崽子一会儿还要搞出什么幺蛾子出来。
而在孙坚没有看到的地方,张彦的表情也是一愣。
“这小子是谁?”
“他没事闲的哼我干什么……难不成我刚才有哪句话说错了,惹了他不爽?”
一脸懵逼的看向孙坚身后那个一直跟着他的年轻人,张彦本还以为那人是孙坚的侍卫或是助手什么的……可现在看来,一个助手级别的人物可是不会在这种时候发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