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一脚油门踩到底对车伤害 > 第409章 天子六玺下(第1页)

第409章 天子六玺下(第1页)

“伯符,你说什么?”秦翼一听孙策的话,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孙策道:“去年先父带兵进雒阳时,立即赶去雒阳宫扑救大火,有士兵在一座倒塌的宫殿中寻获一枚玉玺。我欲将这枚玉玺献于袁术,换取那三千江东兵马。师父认为是否可行?”

“天子玉玺?你确定文台公寻获的是天子玉玺?”秦翼瞪大眼睛问道。

孙策道:“那枚玉玺上刻皇帝行玺六字,又出于雒阳宫中,必不会错的。”

“天子有几枚玉玺?”秦翼又问。

黄盖接过话,说道:“自始皇帝一同华夏,李斯定制,天子共有玉印六枚。分别为‘皇帝行玺’,凡封命用之;皇帝之玺,凡赐诸侯王书用之;皇帝信玺,凡发兵用之;天子行玺,凡征召大臣用之;天子之玺,凡策书拜封外邦番王用之;天子信玺,凡敬事天地鬼神用之。”

秦翼恍然大悟:哦,原来皇帝有这么多玉玺啊!

“那传国玉玺呢,做何用途?”秦翼又问。

黄盖道:“传国玉玺乃是国宝,只有封立储君和天子诏命传位时用之。传国玉玺加上天子日常使用的六玺,合称为七玺。”

秦翼不做声了,默默思索着:去年我曾随孙坚一同赶去雒阳宫救火,后来我见到貂蝉,被貂蝉引着去打捞传国玉玺了,想必,孙坚寻获那枚“皇帝行玺”,就是在我打捞传国玉玺之时。

这还真是天意啊!原先历史传闻,孙坚曾在雒阳宫中寻获传国玉玺,私自将玉玺藏匿。后来,孙坚战死,孙策便是用孙坚私藏的传国玉玺,向袁术换取江东军的自由,随后孙策率领兵马回江东创业。现在,传国玉玺到了我的手中,谁想孙坚依然寻获了一枚玉玺,看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啊!

“皇帝的玉玺,怎会遗落雒阳宫中呢?”秦翼又有些不解。

韩当说道:“府君想必不知,玉玺虽然是皇帝的印信,但并非由皇帝保管,而是由宫中的掌印常侍保管。想必,天子西迁之时,那掌印常侍慌乱之下,遗落了一枚玉玺。”

黄盖也道:“不管这枚玉玺是如何遗落的,但定然是真的。如此重要之物,又出自宫中,定然无人敢仿冒。”

秦翼想了想,便看向孙策:“伯符,此玺乃是文台公的遗物,你舍得献于袁术?”

孙策道:“这枚玉玺说穿了就是一块石头,有野心之人将其视如珍宝,可在我眼中,根本无足轻重。倒不如将它献于袁术,换取我江东兵马自由。我率江东兵开创一番基业,也足以告慰先父在天之灵了。”

“嗯,那袁术向有野心,得此玉玺,定会放江东军离去的。”秦翼点点头,“伯符既然主意已定,那便如此办理吧。陆校尉这一营人马,也一并归建吧。”

孙策犹豫了一下,忽然吞吞吐吐道:“师父,我来并州,其实……其实是想向您借粮。”

“借粮?”秦翼愣了一下。

孙策道:“袁术向来吝啬,即便他肯归还江东兵马于我,也定然不会拨足粮草。然则,某欲回江东创业,不是一日之功……”

秦翼摆摆手,打断了孙坚的话,说道:“我本拨于陆校尉这一营半年的粮草。其中,有三个月的粮草是归还文台公当初所借,另三个月的粮草,乃是秦某的谢礼。不过,如今伯符既要回江东,供养四千多人,这点粮草显然不够。上党郡虽然也缺粮,好在夏收已至,用不了几天,就能收上粮税来了。我便借于你三个月的粮草,如何?”

孙策一听,立即向秦翼拱手:“多谢师父的大恩!有这三个月的粮草,徒儿足以在江东立足了。”

“那伯符就先随我回上党郡,待收了粮税,再回豫州向袁术讨要兵马不迟。”秦翼说道。

“这……”孙策又犹豫了。

黄盖道:“府君,伯符想尽快回江东,不如,就让伯符和义公先回豫州,某随府君去上党。待收了粮草,某在与陆校尉这一营兵马押解粮草,直接去江东与伯符他们会合。”

韩当也说道:“如今,程普和祖茂二人还留在豫州,统带主公遗军。那袁术自主公过世后,就一直有心吞并主公的兵马,若我们在并州逗留太久,恐豫州生变故。还是早点向袁术讨要出兵马,回江东为好。”

秦翼点点头:“既如此,那便依公覆的主意吧。只是……伯符,你我师徒已大半年未见面了,如今匆匆见上一面,却又要立刻分离了。”

孙策也有些感怀,道:“徒儿既来并州,理应多侍奉师父几日,然则,复仇未报,家业未兴,徒儿也只得先回江东,待日后有机会,再聆听师父教导了。”

“好男儿志在四方,伯符心念文台公遗志,我也非常欣慰。那我也不多留你了,今夜,我等好好聚一聚,明日,伯符便回豫州吧。”

………………

当天夜里,秦翼设宴招待孙策、韩当、祖茂,赵云和华雄相陪。第二天一早,孙策便和韩当带领那两百余名士兵向秦翼告辞,黄盖和陆骏留了下来。

孙策和韩当再回豫州,却不敢再走雒阳近道了。而是沿黄河东去,再转道兖州陈留郡。秦翼写了两封书信,一封给王栩,一封给曹操,请他们为孙策借道。有秦翼和孙坚的面子在那儿,王栩和曹操自然不会为难孙策。

送走孙策和韩当之后,秦翼便下令拔营回上党郡。

等秦翼他们赶回上党郡,夏收已至尾声了。所谓的夏收,就是收割麦子。常言道,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意思是说,麦收持续的时间很短暂,比秋收三季加起来都要短;同时,麦收又非常忙碌,既要抢收,还要立刻抢种秋粮,因此,三季的秋收加起来,也不如一季的麦收繁忙。

在后世,抢种秋粮一般是指玉米,而在汉末三国时期,玉米还没传入华夏大地,秋粮是指大豆和高粱。这两种作物,都是可以在麦收之后下种的。虽然不如春播产量高,但在麦收后下种,一年就能种两季庄稼,粮食的总产量自然要比只种一季要高。这也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耕作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

令秦翼意外的是,他回到长子县后,竟然见到了张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