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斯堡的塞思·里士满跟妈妈住的那栋宅子过去称得上是小城一景,不过,小塞思住在那里时它昔日的荣耀已经黯淡。银行家怀特在巴克耶街盖的那栋大砖楼让它黯然失色。里士满家的宅子位于远离大街尽头的一个小山谷里。那些从南边过来沿着土路进城的农民要经过一片胡桃树,绕过写满广告的长木板围着的集市,赶着马穿过山谷经过里士满家的宅子进城。由于温斯堡南边和北边的田野上种植着大片大片的水果和浆果,塞思经常看见一车一车的采果人——小伙子、姑娘以及成年女人们——一大早去田里,晚上风尘仆仆地回来。这群人唧唧喳喳,从一辆车上向另一辆车上大喊粗俗的笑话,有时让塞思极为恼火。他恼恨自己不能疯狂地大笑,放声开些毫无意义的玩笑,汇入大路上川流不息的欢声笑语中。
里士满家的宅子是用石灰石砌的,虽然村里人说它已经过时,而实际上随着岁月的流逝它反而愈见美丽。时间已经开始一点点地在石头上留下印迹,墙壁表面累积出厚厚的一层金黄色,晚上或者阴天,屋檐下好像有一块块棕色和黑色的影子在浮动。
这栋宅子是塞思的祖父建的,他是个采石匠。宅子和往北十八英里处的伊利湖采石场都留给了儿子克拉伦斯·里士满,即塞思的父亲。克拉伦斯·里士满既文静又热情,邻居们都挺敬重他,他跟俄亥俄托莱多城一家报社的编辑在街头发生争斗,被杀死了。这场争斗的起因是有人把克拉伦斯·里士满的名字和一个女教师的名字双双登在了报上,由于是死者首先开枪射击编辑,就谈不上惩办凶手了。采石匠死后,人们发现他留给儿子的许多钱都在朋友的影响下在投机和不可靠的投资中被糟蹋掉了。
弗吉尼亚·里士满凭借微薄的收入开始在乡间过起深居简出的生活,同时抚养孩子。尽管这个身为丈夫和父亲的男人的死让她深受触动,但她完全不相信他死后传出的各种流言飞语。在她心目中,那个敏感、孩子气的人天生讨人喜欢,他只是挺不幸,太过善良,无法应付日常生活。“你听到的各种说法全不要信,”她对儿子说,“他是个好人,对谁都很温柔,他真不该那么顾事业。不管我怎么计划和幻想你的未来,都无法想象还有什么比做个像你父亲那样善良的人更有意义。”
丈夫死后几年家里的开支不断攀升,她担心起来,于是开始想办法增加收入。她会速记,通过丈夫朋友的介绍在县法院当上了速记员。法院开庭期间她每天早上都坐火车去上班,不开庭时她就把时间全花在照料花园里的玫瑰花上。她是一个身形高大笔挺、长相平庸的女人,有着一头浓密的褐色头发。
塞思·里士满和妈妈的关系有种特点,这种特点甚至在他十八岁时已开始影响他跟人们的一切交往。一种对这个年轻人几乎不健康的尊敬让妈妈在他面前经常沉默不语。妈妈真的厉声跟他讲话时,他只是定定地看着她的眼睛,看着那里面的迷茫,这种眼神他在看其他人时已经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过了。
事实是,儿子的思维非常清晰而母亲却不是,她希望每个人对生活的反应千篇一律。孩子是你的,你骂他,他望着地板发抖。你骂到某个程度时他开始哭,于是一切都得到原谅。哭完后他上了床,你又悄悄走进房间去吻他。
弗吉尼亚·里士满不明白为什么她儿子就不是这样,遭到最严厉的训斥后他既不发抖也不看着地板,而是定定地看着她,让她感到不安,开始疑神疑鬼。至于悄悄走进他房间,塞思过了十五岁后,她已经有些害怕做这种事了。
塞思十六岁那年曾跟另外两个少年一起离家出走。三个人爬进一辆敞着门的空货车,坐了大约四十英里,来到一个小镇,正遇上那儿赶集。其中一个孩子带了瓶由威士忌和黑莓酒混合而成的玩意儿。三个人脚悬在车门外坐着喝酒。塞思的两个搭档唱着歌,不时向所经过的小镇车站上闲晃的人挥手。他们计划抢劫举家来赶集的农民的篮子。“我们会生活得像国王,逛市场看赛马,不用花一分钱。”他们吹牛说。
塞思失踪后,弗吉尼亚·里士满在地板上走来走去,内心充满模糊的恐惧。虽然城里的警察展开调查,第二天就让她知道了孩子们在冒什么险,她还是冷静不下来。她彻夜未眠,躺在那里听着钟表的滴答声,自言自语说,塞思会像他父亲那样,没准儿哪天就会碰上一场横祸送了性命。她决心这回要让孩子尝尝自己发火的厉害,她不让警察打搅孩子的冒险,而是拿出铅笔和纸,写下一连串严厉、尖刻的责备的话,打算到时劈头盖脸地摔给他。她要把这些话全记在心里,于是像演员背台词似的在园子里走来走去大声朗诵。
周末,塞思回来了,面容有些疲惫,耳朵里和眼睛周围沾满了煤灰。她再次发现自己根本不忍心骂他。他进屋后把帽子挂到厨房门上的钉子上,站住定定地看着妈妈。“我们出发后一个小时我就想回来,”他解释说,“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知道你肯定很着急,可我也知道,如果我不坚持下去就会丢脸。我这样做是为自己考虑。那感觉很不舒服,睡在湿草上,还有两个喝醉酒的黑人跟我们睡一块儿。偷了一个农民车上的午餐篮子后,我不禁想到他的小孩会一整天没吃的。这整件事儿我很讨厌,但我决定坚持到底,直到他们俩准备回家。”
“我很高兴你竟然挺到底了。”妈妈有些生气地说,吻了下他的额头,装出在忙家务的样子。
夏天的一个晚上,塞思·里士满去新威拉德旅店看他的朋友乔治·威拉德。下午下过一场雨,但他穿过主街时天空已经晴了一部分,金色的光辉照亮了西边。他绕过一个街角走进旅店大门,上了通往朋友房间的楼梯。旅店老板和两个房客正在办公室谈论政治。
塞思在楼梯上站住听了会儿楼下几个人的声音。他们谈得挺热烈,而且语速很快。汤姆·威拉德正在驳斥客人。“我是个民主党员,可是你们讲的这些话却让我不舒服。”他说,“你们不了解麦金利。他跟马克·汉纳是朋友。(1)也许凭你们的脑子是理解不了这种事情的。如果谁告诉你们友谊比金钱更深刻,更伟大,更有价值,甚至比国家政治还有价值,你们会明里暗里笑话他。”
一个客人打断了旅店老板的话。这是个胡子灰白的高个男人,在杂货批发店干活儿。“你以为我在克利夫兰住了这些年不知道马克·汉纳吗?”他问道,“你简直胡扯。汉纳除了追逐金钱,什么都不干。这个麦金利是他的工具。他骗了麦金利,你别忘了。”
站在楼梯上的年轻人没有继续逗留下去听后面的谈话,他上了楼走进那条有些昏暗的小过道,旅店办公室那几个人的谈话声中有某种东西让他感触良多。他觉得孤独,开始认为孤独是自己性格的组成部分,将永远无法摆脱。他走进一间侧厅,站在一扇窗子前,从那里可以看见一条小巷。小城面包师阿布纳·格罗夫站在自家店铺的后面,用那双血红的小眼睛打量着小巷。店里有个人在喊他,他假装没听见。他手握一只空奶瓶,目光愤怒而阴郁。
温斯堡人管塞思·里士满叫作“深沉者”。“他像他父亲,”塞思从街上走过时人们会说,“总有一天他会出人头地的。你们等着瞧吧。”
城里人们的议论以及大人和男孩们对他出自本能的尊敬——正如所有的人都尊敬沉默者——影响到塞思·里士满对生活和自身的看法。他跟大多数少年一样,比大人们想象中的少年要深沉,但他也不是小城人甚至母亲以为的那样。在他那习惯性的沉默背后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隐秘的目的,他对自己的人生并没有明确的计划。跟他在一起的孩子们吵吵闹闹的时候,他就安静地站在一边,宁静的目光注视着伙伴们活跃的身影。他对眼前发生的事情并不特别感兴趣,有时候也想知道自己会不会对什么事情特别感兴趣。此刻,他站在若明若暗的窗前看着面包师,多么希望自己为某种东西而激动万分,即便是为了面包师格罗夫有名的暴怒也行啊。“如果我能像老汤姆·威拉德那样就政治问题激动地跟人争吵也好呀。”他边想边从窗边走开,顺着过道向朋友乔治·威拉德的房间走去。
乔治·威拉德的年纪比塞思·里士满大,然而在两人古怪的友谊中,献殷勤的反倒永远是乔治,接受这种殷勤的则是这个年纪小的男孩。乔治·威拉德工作的报社有一条规定,每期都要争取多提到些农村居民的名字。乔治·威拉德像条兴奋的狗似的到处跑,谁去了县里办事或者从邻村归来,他全都记录下来。他每天都会在笔记本上记点琐事。“A.P.林格莱特收到一批草帽。埃德·贝恩鲍姆和汤姆·马歇尔星期五去克利夫兰了。汤姆·辛宁大叔正在山谷路他的地盘上盖新谷仓。”
乔治·威拉德有朝一日会成为作家,这种预测让他成了温斯堡的名人,他不停地给塞思·里士满讲这件事。“这是各种人生道路中最轻松的一种,”他大声说,神情变得更加激动和自负,“你可以随便去什么地方,没人管。即便在印度或者南海的一艘小船上,你只要写点东西就行了。等我成名了,再瞧我玩什么吧。”
从乔治·威拉德房间的一个窗户看下去会看到一条小巷,从另外一个窗户看出去可以看到铁路那边车站对面的比夫·卡特饭馆,塞思·里士满坐在一把椅子里望着地板。乔治·威拉德手里玩着一支铅笔,他已经无所事事地坐了整整一个小时,他对塞思很热情。“我很想写个爱情故事。”乔治神经质地大笑着说。他点起烟斗开始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我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我将坠入爱河。我坐在这里想了又想,我就要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