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杨锦荣无功而返,内部调查科对梁丘恪的调查也不了了之。紧接着梁丘恪收到麦威廉的通知,他被批准带薪休假一周,理由是查看他是否因开枪后有应激反应。
之后三天,梁丘恪接受警队心理康复团队全方位测评,他经历了催眠师的提问,带脉搏仪看血腥记录片,回答各种心理测试枪问。
这项心理测评,是港岛警队从呆英帝国引进,是对第一次开枪击毙歹徒的警员,一项常规流程。
在西方国家曾有过几起警员枪杀无辜平民的案例,事后刑事专家联合心理专家,对开枪警员展开行为逻辑及心理动分析。
最后发现,涉事警员均有过击毙歹徒的事例,最后不知因何种原因,这些警员心理变得扭曲、残忍、暴虐、嗜杀。
自此,西方国家的警队,开始重视警员开枪击毙歹徒后的心理状况,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门针对军、警人员的心理康复学科,皇家港岛警察做为呆英皇家警察的‘养子’,这个项目自然而然被引进。
这项心理测评有一个特点,只要通过第一次的测评,再次开枪击毙歹徒的警员再次测评,就只走一个过程,有点类似中国的古话,一回生二回熟,这也是专家多年测评得出的经验与共识。
通俗点讲,只要顶住第一次击毙歹徒的心理压力,就杜绝了99%的心理问题,至于剩余的1%,专家们一致认为,那是神的领域,不归他们管。
因此警员第一次测评很重要,测评团队专家,将对初次开枪击毙歹徒的警员,从个人背景、家庭环境、物质欲望、掌控欲望、心理行为,五个维度进行严格细致的综合测评。
一旦无法通过心理测评,该警员将不能执行一线任务,只能转后勤保障类职务,比如去观塘守水库、去赤柱做狱警,这类不碰枪械的警务工作,根据港警现行晋升条例,如果转去后勤保障类职务,也意味着前途晋升黯淡无光。
三天后,一份印有综合心理测评报得分68分合格的报告,出现在港警总部内务科高级警司麦道伦眼前。
老麦sir随意翻了翻报告内容,见到受测评者任职的单位和名字后眼神微变,手中的签字笔停在半空中。几秒钟后,他从抽屉中找出一份被他压下的文件,那是一份《特殊晋升面试申请》报告。
看着两份报告,相同的任职警员名字,老麦sir思虑几秒,拿起电话拨打了一个号码:“威廉!梁,是你的人吗?”
“YesUncle,他是我的兄弟。”
“兄弟!你确定?”
“是的,Uncle,你没听错。”
结束了通话,麦道伦在两份报告上签字,两份报告自此正式生效。
而在三天前,西九龙总区记者会后,梁丘恪的直属上司麦威廉,就在砵兰街枪击案结案报告上签字,并转送西九龙总区主管行动的警司黄sir手中,黄sir都没细看就签名转送雷蒙办公室。
如果是一起普通枪击案,结案报告到黄sir签字就算结案了,但砵兰街枪击案嫌疑犯是靓坤,涉及社团龙头,案件发生后,雷蒙第一时间过问了案子,所以最终的结案报告,肯定要他过目才能结案入档。
记者会之后,现在港岛警员谁不知道梁丘恪是雷蒙的马仔,毕竟一个宪委管理级助理处长,为一个员佐级警长公开站台,这在港警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因此当雷蒙翻开结案报告,看到的长官评级栏中对案件办结评价全是good或都Very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