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相才刚刚从长信宫离开。
丈雪城信使状告林夫人鸩杀李仰璀,从信使拼死逃亡的自述来看,丈雪城已经落入了林夫人之手。兵权既然在自家闺女手上,林附殷就想着抹掉这点儿杀夫的插曲,给年仅七岁的外孙(实际上是林夫人)找一个更合适的帮手。
——他想调武襄侯林闻雅去丈雪城权北督军事。
但是,这事极其不好操作。
兵权不是爵位,没有父死子继的说法。李仰璀没死,他名下几个儿子能够在他的帐下分掌丈雪城兵权,一旦李仰璀死了,朝廷就应该重新任命新的北督军事。
何况,如今北境没有战事,朝廷裁撤北督军事一职也无不可。
武襄侯林闻雅是个荫官,这么多年都在地方守备军中打转,因是先帝母族,位置倒是升得挺快,就是没什么实战功绩。皇帝提拔他执掌中军,大臣们无人说话,是因为皇帝卧榻之畔必须守着自己人。
现在林附殷想把林闻雅调去北境镇边,大臣们就不干了。
朝里又不是没有能打仗治兵的武将,不说别的,十多年前就镇守丈雪城的梁国公府是摆着好看的吗?如今北军最骁勇精锐的丈雪铁骑,就是凉国公孔杏春当年在北境打下的底子。就算凉国公年纪大了,他的长子长阳守备将军孔秀平,不论是官职、年资、才干,那不都是正正好吗?
反正,没有凉国公府,朝里还有大把的守备将军等着去边军掌权。
谁不知道边军刷军功最快啊?干不了一辈子,咱干三五年钱也捞了军功也捞了,回朝说不定还能混个兵部尚书当当……
大臣们为了各自心里的小算盘撕得风生水起,谢茂又在丈雪城的问题上缄口不语,态度极其暧昧,林附殷支应起来颇不从容,终于进宫找妹子想辙来了。
他对太后的说辞也很正当:“衣家独大,恐非吉兆。”
西北的兵是衣家的,中军也是衣家的,不让咱们家自己人去把北军拿下,外甥这天下坐不稳!
林附殷说什么,太后都点头,哥哥说得对。她态度这么好,答应得这么干脆,一副“哥哥你在前朝做事,我和陛下肯定支持”的态度。
林附殷憋了一肚子长篇大论,要劝说太后信任娘家,要皇帝知道利害关系,愣是一句都没说出来,最后,他只能带着一肚皮太后赐饮的热汤离开。
宫人收拾林附殷遗下的茶盏汤碗,太后移驾西暖阁,写字静心。
暖阁里墨香四溢,太后纸笔缓缓写字,她写的是大字,半天才写了两笔。
谢茂这时候进来,径直进了书房,向太后报喜。
“六哥已经暂时安抚住了北军,目前由北府太守秋守志暂领北军,秋守志的奏折明后天就到。”
六王作为一个“恰逢其会”的宗室王爷,没有掌军的资格。
所以,六王拉扯了北府太守秋守志当挡箭牌。
太守本是守牧一方军政齐抓风光无限的封疆大吏,然而,谢朝在西北、北境、东域,都启用了不常设的督军事职位。
督军事行辕在兵权上比太守更高一级,太守府就失去了治军权。
丈雪城有一位北督军事统管北线疆域,北府太守只能老老实实地给北督军事行辕搞后勤。名义上文武不相属,可是北督军事是二品武职,太守只得三品文职,人家手里还有兵,太守府不就成了北督军事行辕的小媳妇儿?
如今六王收缴了北军兵权,随身还带了一道皇帝亲笔手谕,有兵权,有皇权名分,北府太守秋守志不服不行,只能配合六王行动。
太后放下笔,大宫女上来帮她放下掖好的阔袖。
她停顿片刻,才问道:“活着吗?”
“阿娘是问林家表姐,还是她的儿子?”谢茂扶她坐下。
太后就知道林质冰母子二人必然有一个不好了。
“冰娘……可惜了。”
不管死的是林质冰,还是林质冰儿子,这都是个不幸的消息。
“你六哥可说了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不信冰娘鸩杀夫婿。她不至于这么蠢。”
倒不是太后信任林质冰的心肠,而是她觉得以她侄女的手段,不至于毒杀丈夫还被人发现,更不会让人发现了还把人放跑,一路嚷嚷到京城告御状。
“这事儿可有点复杂。”
谢茂前世就知道个大概,所以他知道有机会去捡北军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