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邹衍用来收拾齐国的“绝不当绝嗣统之国”这个罪名并不是很恰当,毕竟当年宋王驱逐其兄宋剔成君篡权夺位的时候各国都是装聋作哑,并没有人当真主持公道,反倒是齐国收留了剔成君,后来多次攻打宋国也正是这个理由,现如今宋国被齐国灭了,邹衍再捡起这个名头显然有些不伦不类。
然而不伦不类也没办法,如果要找正当的理由就得提周礼三恪这一条,三恪是“兴灭国,继绝世”的原意,也就是说周朝建立以后,为了证明自己对前朝的继承xìng,将之前虞舜、夏、商三朝的后裔分别封为陈、杞、宋三国,并以宾客的礼节相对待,以此表示对前朝的尊敬,并有“周续不绝,三恪不灭”的承诺。
如今周朝虽然已经虚弱不堪,但至少在表面上各国并没有否认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那么周礼依然还是各国交往的准则。然而周天子实际地位已经下降的快成了诸强的附庸了,他的礼制对各国有利时各国自然会遵守,但相反的情况下谁还会拿他当回事儿?就拿三恪这一条来说,其中的陈、杞两国早已被楚国吞并,只留下了一个宋国,而如今齐国灭了宋国,准备讨伐齐国的国家里却有楚国这个“始作俑者”,要是再提三恪之制,已经无疑于在打在座各国执政的脸,邹衍除非是傻子,要不然绝不可能去提着一条。
不过提什么理由并不重要,毕竟合纵伐齐是各国共同利益所在,只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行,所以邹衍在说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后接着说出齐国图谋天下这个真实原因,各国执政自然绝不会有人再提出异议。
邹衍是合纵长的代表,但这里终究是魏国的地盘,范痤作为“地头蛇”,在邹衍发出号令之后有必要第一个表态,等邹衍坐下后接着站起身清清嗓子高声说道:
“诸位,刚才邹上卿已经说了,齐国灭宋实为有违天道,诸国若无惩戒之行何以立信?今rì我等相会于此共商大义,还请诸位不吝赐教,以筹大事。”
范痤话音落下,会场中登时一寂,这倒不是各国执政无话可说,而是因为各国想法不一,谁要是当出头鸟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人人都带着不想去惹麻烦的心态,这个头自然难起。
片刻过后范痤看着场面实在有些难堪,忍不住偷偷觑看了赵胜和韩珉一眼,眼珠再往旁边一转却先笑呵呵的向邹衍问上了。
“呃,邹上卿,诸国皆以贵国为执牛耳者,在下看还是邹上卿先。”
“呵呵,承蒙尊意。”
这样的场面之下邹衍不出头还真不行,刚刚坐下没多久便被范痤拱了出来,只得施施然的再次起身向着各国执政行了一圈礼才道,
“为何要攻齐,在下看就不必多说了。敝国受诸位抬爱忝居合纵长之位,自当全力参与其事。在下不再多说别的了,只说一说敝国筹谋情形。敝国为攻齐大事已整备车步骑诸军八十余万,以屈庸为将,骑劫副之,必倾全力以败暴齐。
和议一成,诸军南下,诸国同力并举,百万之师互为羽翼,齐国济西之地便不存焉。齐强则天下弱,济西若可平,按原计赵北掠河间之地;秦军下定陶;韩魏取睢阳、彭城,尽略宋地,楚上江淮之土,齐国尽失要害便不足为害了。不过战无定法,亦无必成之举,此战之前还需各国协同为一,方可功无不成、战无不克。”
邹衍说什么准备了八十多万军队也就是个虚名,各国之间互知根底,燕国的实力如何在座的各位心里都清清楚楚,其余各国相互牵制,既要共同对齐还要相互防备,所以此战必然要以燕国为主,但燕国刨去防赵防东胡的力量,就算起全国之兵也不过五十余万人罢了,与齐国事实上的百万之众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要不然也不会与各国合纵了。不过虚名也有用处,那就是鼓舞人心,各国合纵有了这个主心骨便不愁事成。所以邹衍定下了基调,秦相魏冉便不愁话说了,捋了捋胡须笑道:
“在下看邹上卿说的有道理,诸军攻一,说是占了便宜,其实反倒心散,还需相互协调一致方可成事,屈庸将军天下谋才,可承定鼎之重,有其主事,在下看事可成矣。敝国如今已遣偏将蒙骜率军十余万候命洛邑之西,议成即可登程东道。韩国暴鸢将军、楚国淖齿将军、魏国晋鄙将军这都是定下了的,只是不知赵国将以何人为将?呵呵,赵相邦,贵国不会是遣派牛大将军?若是如此,以牛大将军之威名,似乎……”
魏冉话没说完,但意思却是人人都明白的,一支军队只能有一个主帅,两只老虎在一座山头上非得自己打起来不可。燕国的屈庸虽然在后世名声不显,却是燕王黄金台招下的重臣,与邹衍齐名,以他的名望完全可以压服各国遣派出去的这些将领,但赵国至今还没有明确以谁为将,也就不能不让魏冉瞎猜了。
邹衍和魏冉说的这些都是此前已经定好的事务,即使哪个国家攻打哪个方向也是必然要爆发的济西之战能够成功之后的事,到那时候齐国只有被打的份,完全不存在什么机密xìng,可算是阳谋,同时也是对齐国的威慑,在这其中各国以谁为将便是重要的一项。
各国使臣被魏冉一提醒,目光纷纷落在了一直未吭声的赵胜身上,赵胜笑呵呵的站起了身,庄重的向众人团团一礼,这才笑道:
“敝国并非有意拖沓,只是国中刚经云中之战,万般事务尚未安稳,所以才略有些怠慢了。赵胜登程之前敝国君王已有定意,将遣偏将乐毅率军恭候屈庸将军将令。”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
………【第139章拉锯战】………
第一百三十九章拉锯战
“乐毅乐永霸?”
“乐将军?”
“就是驻守宛城的那位乐毅乐将军么?”
“那宛城那里……”
……
赵胜话音落下,会场四处立时响起了一阵嘤嘤嗡嗡的议论声,魏国的、韩国的、秦国的、楚国的使臣一个个面sè迥异,低声私语间所谈论的已然各有不同。
乐毅此时并没有什么大功绩,也就是守住了韩国宛城,面对秦国悍将白起打了一场算不上胜仗的胜仗,论起功劳名望别说比不上燕国第一战将屈庸,恐怕连当年大败东胡的秦开都比不上,作为合纵的羽翼应该说还是合适的。然而现在大家私下讨论的并不是乐毅适不适合带军参加合纵,而是赵国将他从宛城调离的目的何在。
对于韩魏楚三国来说,宛城的意义实在太重大了,一城拱卫三地,是韩魏两国南部以及楚国西部防秦的最重要根基,所以自从宛城之战白起未败而退后,这一年来三晋和楚国已经形成了赵军驻守宛地,韩军控制析地,魏军布防丹水,其后邓地驻扎楚军为后援的三角互援防线,像一道钢铁闸门一样挡在了秦军出武关顺丹水东下进攻韩魏楚三国的道路上。
如果赵国趁这个机会将军队抽调回去,势必会彻底破坏阵型,给秦国东下创造可乘之机。如果赵胜真是这个目的,会不会是对秦国的一种试探,或者说对韩魏楚的威胁,以此要挟三国给予他们利益,一时之间谁也无法判断清楚。
赵胜这些话先前没有对任何人说过,一语震惊四座之后,范痤、韩珉、子兰脸上都是yīn晴不定,邹衍虽然事不关己,但也深知形势微妙,一双犀利的目光一直在各国正使脸上打转,拿准了主意要在关键时候打圆场,以免这五家的矛盾影响合纵攻齐的大事。
相较其他四国使臣,魏冉的表情更是复杂,似笑非笑的盯着赵胜看了片刻,上眼皮向下一搭,默然的捋起了胡子。赵胜突然要抽调乐毅的事魏冉确实也没想到,但赵胜话已出口,那这事儿应当是做准了的。魏冉没去想赵胜为什么做,反而先想到了此前秦齐连横的事儿。
秦齐连横图赵的时候?